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霸王别姬》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影视台词 > 影评 > :《霸王别姬》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霸王别姬》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的正文:

一直想写关于电影《霸......



  一直想写关于电影《霸王别姬》的影评,行动却总是输给惰性。第三遍看这部电影,感触依旧很多。国产电影的扛鼎之作,至少我是这么认为,无论从演员的演技还是从剧情设置来看,都不啻为最为优秀的电影力作。
  先说说剧情,看了几篇评论,无一不是把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爱”称之为同性恋,对此,我不予苟同。与其说是一种男人对男人的畸形的爱恋,不如说是戏中虞姬对于楚霸王的爱。项羽一代枭雄,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虞姬自始至终不曾离去,乌江边上,虞姬舞剑,终而自刎。程蝶衣的入戏太深,直接导致了他将戏当成了现实的生活,殊不知,戏仅仅是戏,生活却真实的多,真实得不容许一个男人用他那偏执的情感去爱着另一个男人。虞姬与楚王的爱恋自然没有“第三者”的出现,而现实中,菊仙的出场却成了横在程蝶衣畸形爱恋中的一道坎。菊仙的一次次解救,始终没有换取程蝶衣的谅解。从一而终,程蝶衣的思维里头抹不掉的信念,他所要的,正是和师哥一起演一辈子的霸王虞姬。然而,段小楼终究是个凡人,不是戏中的西楚霸王,不可能将戏外的程蝶衣当做虞姬一般去“爱”,他有自己的生活,就像袁四爷第一次见他们时,程蝶衣轻搂段小楼的腰,段小楼只当玩笑,并没有当真,他依旧要去喝壶花酒,享受戏外真实的生活,此刻,程蝶衣流露的正是一种不舍与忿恨。如果说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情感是一厢情愿的话,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程蝶衣的近似疯魔的心理体验,一种分不清现实与虚构,将戏中的爱恋带入现实而无法自拔的情怀。
  “从一而终”四个字,正是当年师傅教育小豆子(程蝶衣)和小石头(段小楼)的,程蝶衣当然不会忘记,他也在兑现这这一承诺,他的生活里头,一辈子演下去是唯一的信念。他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师哥,因此,当段小楼的孩子在与国民党兵的冲突而流产的时候,段小楼选择与程蝶衣分道扬镳,自此,程蝶衣戏台上依旧演着《贵妃醉酒》、《牡丹亭》,台下却抽起了鸦片烟,麻痹心灵的创伤。他接受不了师哥的离去,确切的说,接受不了霸王离开了虞姬。“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是师傅的告诫,改变了程蝶衣的一生,在逃离戏班又归来之后终于狠下苦功,最终成角儿。然而,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师哥的那次用烟枪塞进程蝶衣的嘴里,为了小豆子一次次将《思凡》的戏词唱错而发火,正是这一次的发火,让小豆子明白了,他的命运早已注定,唱戏演戏早已经铸在了他一生的道路之上。从民国至“文革”结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两个人,最终在排练之中,程蝶衣——虞姬,拔剑自刎,灯灭,剧终。一辈子的戏,做到了从一而终,然而,真正的从一而终是属于两个人的么?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的确如此,两个人的戏台,从小到老,而程蝶衣偏执的“爱”却属于他一个人。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这是师父的一句话,戏中的角色如此,戏子亦是如此。
  张国荣在这部电影里头的演技着实出众,游刃有余,温柔处如涓涓细流,将一个掺杂进太多女性特征的男儿郎演绎得出神入化,而盛怒处又如惊涛骇浪,言辞中带有一种坚毅和倔强。看过黎明饰演过的梅兰芳,同样是戏子,张国荣的表演就显得更为驾轻就熟了,也正是这样出彩的演技,让程蝶衣这一复杂的角色更具感染力。
  母亲是妓女,自小在特殊的环境之中长大,多少受其感染。母亲狠心地斩断他的第六指,将其送到戏班学戏,从此开始了他曲折的一生。本是男儿郎,却要扮演女娇娥,一次次将《思凡》的戏词唱错不是偶然,而是他内心当中无法接受的抵触情绪作祟。上文提到的师哥发火的情节,成了他日后人生轨迹的转折点。袁四爷说过“自古男子体污,女子阴秽”,程蝶衣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体,达到了雌雄同境的地步。他已然分不清戏里戏外,他是虞姬还是自己,于是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师哥段小楼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情感。他应当是个男儿郎,应当要有着像霸王一般的阳刚之气,事实却恰恰相反,自小成长的环境以及日后学习的角色终究将他那股本该有的刚强之气涤荡殆尽,举手投足之间,多了份女子的娇羞与妩媚,分不清是戏中的柔情似水,还是戏外应有的意气勃发。造成复杂性格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当是他的那种对京戏执拗的热爱,深深的将自己融入到京戏的角色中去,不管是虞姬,还是杜丽娘、杨玉环,逐一的女性角色,让他忘记自己本事男儿郎的身份,直到电影即将结束之时,当段小楼再次提起《思凡》的那段戏词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倾其一生,逃不离的始终是自己的角色混淆,忘了最初,死在剧终。
  程蝶衣对京剧是执着的,他只知道演戏,无论台下坐着的是民国的京城老板、日本的皇军,还是国民党的官兵、共产党的解放军,他渴望的是一种艺术上的体验,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一切与民族矛盾、政治氛围无关。这样的执着源于师傅的一句“从一而终”,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京剧。戏痴、戏迷、戏疯子,段小楼责骂程蝶衣的一句话,竟成了程蝶衣最真实的写照,太过痴狂的爱着京戏。审判席上,他说过,要是青木没死,京剧早就传到日本去了,执拗得希望一死以祭国粹,而那些口口声声发扬民族文化的政客们,此时只能自惭形秽。
  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自然多了分英雄气概,但是这样的英雄是个凡人,活脱脱的凡人,喜怒哀乐,既有几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也有几分“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的无奈。他分得清戏里戏外,舞台上的霸王不过是个角色,生活这场大戏才是真实的存在。他懂得爱,爱着他的妻子,但是,这样的爱多少有点自私,在“文革”中被批斗的时候,为了自保的那句“我和她已经划清界限”将妻子菊仙的心击得粉碎。他爱护他的师弟,从小豆子进入戏班开始,就一直照顾着他,为他受罚,为他和师傅争执,但段小楼始终明白,他和程蝶衣之间只是纯粹的师兄弟之情,危难之中,他顾的还是自己。也是在“文革”中被批斗的时候,他的揭发让程蝶衣愤怒了、心碎了,程蝶衣忿然地骂段小楼不过是披着张人皮罢了,没有了情感的人和冷血的动物又有何异?
  但是,段小楼的形象却是无比的真实的,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文革”……能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存活,尤其是他们这种有了点名气的角儿,必然要有一套自己生存的哲学,段小楼的哲学便是“服个软”,他懂得妥协,他明白活着才是真实。他是舞台上的霸王,生活中却只能是个随遇而安的平民,而比起程蝶衣来说,这样的角色再真实不过,生活不是舞台上的虚构,不是艺术上的假象,在批判他自私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他身上折射的正是经历着那些时代的人们最为本质的东西——活着!
  巩俐所饰演的菊仙是这部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自她嫁给段小楼之后,就没有被程蝶衣所原谅过,有人说,在她自缢之后,程蝶衣的发狂是源于他的醒悟,我却觉得,这是程蝶衣又一次接受刺激之后的反应。菊仙的孩子在国民党兵与戏班子的冲突中流产了,她告诉程蝶衣,这就是他们一起唱戏的代价。而这次,他们一起唱戏遭到“文革”的批斗,面对段小楼的绝情和程蝶衣的揭发,她再也不能接受了,自缢似乎成了必然的结局。然而,这一人物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她始终扮演着一种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举足轻重的角色。段小楼被日本兵抓走,是她去求程蝶衣前去解救;程蝶衣被国民党判处汉奸罪时,是她去找袁四爷帮忙。她是一位妓女,但更是一个女人,她懂得什么才是爱,爱着自己的丈夫,小人安于世是她的出发点,她只想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在段小楼和程蝶衣霸王虞姬的世界里,她被抛弃了,终其一生都没能获得程蝶衣的谅解。这个人物的出现无疑是个悲剧,如果她是虞姬,戏里和戏外的虞姬,那么,一切会不会不同?
  葛优饰演的袁四爷是个认死理的戏痴,他和段小楼探讨的霸王亮相回营当走几步就足见一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法院上为牡丹亭被指摘为淫词艳曲的反驳,他不入戏,但他懂得文化的意义,他对京剧的痴狂不亚于程蝶衣,对艺术认真的态度更是那些空喊口号之辈所不及。然而,他最终输给了政治,成了“戏霸”,成了“反革命”,一颗子弹结束了他的一生。我同情这一角色,他并没有错,错的是他的生不逢时。
  一直觉得电影中的那把剑是个关键的因素,最初是在张公公那里,第一次见到这把“真家伙”,程蝶衣说,将来如若有机会,愿送予段小楼;第二次在段小楼成亲的喜宴上,从袁四爷处拿到那把剑的程蝶衣将剑丢给段小楼,说以后各自唱各自的气话,两个人的第一次矛盾出现;第三次是菊仙带着剑去找袁四爷帮忙解救程蝶衣,说是剑的主人明白怎么做;第四次在“文革”时期,菊仙在火中抢回被段小楼丢掉的剑;而最后一次,程蝶衣的自刎,正是用这把剑。这把剑在影片中的每一次出现都是每件事情发生的一个标记,分别代表着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清末直到“文革”,见证着时代的变革和人事的变迁。人有感情,所以容易变,只有这冷冰冰的铁器才能注定下永恒,如果说人能够从一而终的话,那么,在这样的实物面前,一切只能是如此的卑微。物虽如此,人能几何?
  这部电影中还透露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或许是这部电影在主流媒体不予播放的主要原因。战火之下,京剧犹存,梨园里头,人们觅得了短暂的精神享受,忘却了战争的残酷,忘却了生死的哀愁。当文化与政治牵扯上的关系,一切已然不同。不能否认,政治也能够给文化传播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当政治阻碍了文化的传播,是不是该重新审视一番?当日本军官观看程蝶衣的表演时,精彩之处,军官脱掉手套为之鼓掌,这样细节体现出一个民族对待文化的尊重,虽然不能掩盖日本侵略行为的无耻,但这样民族懂得尊重文化,吸收文化。而反过来,国民党兵用手电筒的光晃舞台上的演员时,满嘴下流的话,本身就是一种不懂文化,戏弄文化的荒诞行为,与程蝶衣为日本皇军表演的堂会对比起来,前者的喧嚣荒淫,后者的安静折服,孰是孰非?撇开爱国情怀不谈,政治上的因素竟成了文化传播最大的障碍。京剧在清末、在民国、在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都没有成为批判的对象,到了“文革”里头竟成了一群群高喊口号的革命分子眼中的“旧事物”接受批斗,怪不得程蝶衣愤怒的吼着“我揭发姹紫嫣红,我揭发断壁颓垣!”文化本身有错么?难道艺术上的“姹紫嫣红”、“断壁颓垣”阻碍的社会的进步,成了反革命?悲哉,悲哉啊!
  最后,用一首席慕蓉的《戏子》作结: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
  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霸王别姬》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霸王别姬》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霸,的泪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