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完美音调》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完美音调》观后感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完美音调》观后感的正文:

   提到音乐时你会想到什么?青春、个性、自由、坚持、以及一种被称之为梦想的东西?
  
   我不是很懂音乐,叫不出许多专业音乐人的全名,没收藏过什么拿得出手的CD,唱K总是因为发声方式不对唱到嘶哑,也玩不来任何一种基础的乐器。
  
   但我一直都很欣赏音乐,不断地会更新自己的曲库,时常整合与重建播放列表,偶尔也会心血来潮攒钱烧上一副耳机,只是因为很享受有音乐相伴的时光。也特别崇拜身边那些会玩音乐、会做音乐的牛人们,和他们交谈时分明能看到他们的眼中都是闪烁着光芒的,并且他们身上普遍有种乐观的性格,好像做任何事都时刻充满热情与活力,不可否认的还有他们的独特品味和极具想象力的创意。他们就像一束光,带给所有身边的人满满的正能量。
  
   我相信音乐代表着一种人生态度,也认同热爱生活的人一定要学会欣赏音乐、文学、电影、美术这样的论调。这可能也是我之所以如此被《完美音调》(Pitch Perfect)这部校园音乐电影打动的原因所在。
  
  
   之前先是一睹了汤叔领衔主演的摇滚音乐题材电影《摇滚年代》(Rock of Ages),汤叔那张永远不老的俊脸和健硕有料的开衫半裸上身配上性感高挑的嗓音,基本上能让全年龄段的女性观众无法抵抗地哭喊着尖叫,一众华丽的美少男少女更是让全片的演员卡司列表星光闪耀。
www.diudou.com/yingping/ 电影评论
  
   但相比之下我毫无疑问地更偏爱这部《完美音调》,我觉得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针对我们大学生。电影中的歌唱团体由一个个不完美的各有缺陷的少女组成,但是奇妙的化学作用却将这些不完美的个体聚合成了完美的整体。不同于其他同类型电影以音乐为主,剧情为辅甚至没有剧情的表现手法,《完美音调》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到了年轻人如何融入大学、处理人际关系、展现个性、应对挫折与缺憾上,并且在同时给予了敢于坚定地追逐梦想者最为极致的肯定和嘉许。
  
  
  
   影片的剧情相当简单,讲述了大学中一支重新组建起的女子流行乐歌唱团体经历了彼此信任危机和磨合后在最后的大赛上唱出完美声调,给出完美表演击败作为对手的同校男子歌唱团夺得冠军的故事,大有Glee电影版的味道在其中。
  
   纵观全片最让我欣赏的角色一定是安娜·肯德里克(Anna Kendrick)饰演的Beca。说起Anna可能大多数人还一下子对不上脸,而事实上早在第一部Twilight电影中她就以Bella闺蜜Jessica的形象惊艳了观众(那久久难以忘怀的龅牙和酥胸…);再之后出演过和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对戏的《在云端》(Up In the Air),西装衬衫的职场干练女强人形象带来的制服诱惑令人印象深刻;还有诸如和囧瑟夫合作的《抗癌的我》(50/50)中的心理咨询师,《孕期完全指南》(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中意外流产的低龄准妈妈等美丽可人的治愈系角色等等…… Anna出演过的角色可谓跨越各行各业,戏路宽阔,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些角色的辨识度并不太高,无一例外地都被Anna塑造成了卷发、电眼、爱笑、美胸的阳光优质邻家学姐形象,总让人感觉不温不火却又说不出哪里欠了口气。
  
   而这部真正意义上由Anna Kendrick独挑大梁作为绝对主演的《完美音调》让我看到了Anna的成长和打磨了多年终于在一朝淋漓尽致悉数爆发出来的深入观众灵魂的表演张力。在角色造型方面,Anna的白皙美肌和半露酥胸一如既往地看得六根未净的男性观众们阵阵硬直,除此之外,Anna从开篇就迅速入戏后展现出的强大气场和鲜明个性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想深入谈谈影片中Beca这名角色。这次Anna的表演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从开始就塑造出了一名热爱音乐并梦想成为最好DJ的大学新生Beca的形象。Beca对于音乐和DJ梦的执着在电影中随处可见,用于Mash-Up的笔记本和Sony耳机基本上就从未脱手,不是在编曲、剪歌、混音就是在晚间学校的Studio里连夜值班理碟排歌,她对音乐的痴狂程度绝不逊于任何一个废寝忘食奋斗于理工科第一线的死宅Geeks & Nerds。
  
   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Beca的父亲来学校参观女儿宿舍条件的时候问Beca哲学课成绩如何时,Beca满带笑容无怨无悔地来了句“如果我哲学课没有听过课得了F的话这从哲学角度来看是不是很讽刺?”,语气中带着自豪。
  
   这一份对梦想的了然于胸和执着追求值得我们每一个处在大学阶段的人对之肃然起敬。我看到这个点特别感触,因为也曾一直深陷于目标不明确的迷茫之中,不知道到底要选什么课学,甚至连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都说不出像样的几条。我很羡慕这样时刻都明确自己要为何而奋斗,要向哪个方向进发的人生,敬佩着每一个为自己而活的真性情之人。
  
   想到了年初时看过的一篇指导大学生如何确立人生目标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在大学里你可以只做一件事而把其他一切无关的杂事抛到脑后,但前提是你必须保证将这唯一的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牛逼,让这件事足以成为你拿得出手的傍身之计,能够为你在步入社会后争得一席立足之地。如果你的兴趣是学习,那就每学期向GPA4.0和奖学金冲击,始终把自己的名字固定于年级最前列的名单中;如果你的兴趣是体育,那就训练出强健的体魄,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为学校为自己争夺荣誉;如果你的兴趣是游戏,那就真的把游戏当成一件严肃的事对待,把它玩到极致,玩到你在身边难觅对手,然后再一步步打线下线上的各类比赛,打进半职业队,打进职业队;如果你的兴趣是把妹,那就把全校最难追的女生追到手,追别人不敢追的女生,做感情上的佼佼者…… 诸如此类。
  
  
  
   同时又想到了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刚入学的前两个月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感到迷茫,感到松散,感到无力,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拖着自己的身体往每堂课的教室里坐下,然后至于真正听了多少,又听懂了多少,那就真是天地良心惨不忍睹了。那段时间我真不知道每一天是怎么过的或是有什么意义可言,就是像以七天为周期的列表一样循环播放着,每天听着繁杂的课,下课糊里糊涂地把该交的作业涂成个看得过的样及时上交,只为了避免不交作业被批评被扣分会尴尬,晚上不知所云地就弄到深更半夜,早起计划永远是美好的幻想……
  
   基于后来的契机,还有和同学、和学长学姐的一些交谈,内心的某些部分开始慢慢觉醒,也逐渐懂得为自己做选择,规划自己该有的人生。坦诚地说,之后的大半个学期我翘掉了自我求学以来最多的课,有些课因为内容枯燥单调和对教授的不感冒我从Mid-term之后压根就一堂都没过,毫无疑问逃课一时爽,学期末的GPA势必惨不忍睹,该C的C,该挂的挂,但我自认为问心无愧的一点是但凡自己认真在听没有翘过的课都无例外的以全班最高分拿了A+,纵使这拯救不了我本学期的GPA。
  
   而奇妙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我翘掉了绝大多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选择自学以后,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对未来要追求的目标反而更加明确,精力似乎也比以前够用得多,整个人变得开朗起来,心态也更加积极。当然,偶尔还是会有不安,就选择经常跑Adviosr和RA办公室聊天,咨询,我坦诚地和他们一一诉说了自己翘课的事情、对这学期课程的评估,以及对自己之后大学生活的规划等,令我欣喜的是,他们全都对我的选择表示一致的认可,并且都为我支了各种招帮助我在转专业、换宿舍、选课程方面尽可能得免于碰壁。我对他们至今心存感激。
  
   同样感谢我的所有家人在背后给予我的百分百理解和支持。没有他们我现在不可能如此自由和坚定地学自己热爱的东西。
  
  
  
   而Beca分到的奇葩韩国室友Kimmy Jin又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选择室友的问题上我一开始也是随大流地认为没必要太过计较,心胸宽广一些,管他分到的是哪国人,只要友好地相处,真诚地交流,和谁都能过得很融洽。但就像影片中的Beca始终不可能改变和Jin尴尬的室友关系一样,我们大学生活中的很多人际关系也真的是强求不得,在长期和形形色色的人的接触中我也愈发认识到,自己选择怎样的室友,怎样的朋友,对大学四年的生活,乃至对以后走上社会后的发展都可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存在完美的人,总有几款人是你无法相处和接受的,所以也完全没有必要在人前装老好人好像要和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和谐实则痛苦不堪地每晚回到宿舍就一个人对着房间咒骂某些人的不是。既然相处无力,那就划清界限少有来往,也时刻记住不要和会消耗你的人做任何意义上的朋友。
  
  
  
   很有意思的一个场景是对Beca有好感的男生Jesse批评爱好狭隘的Beca “Not liking movies is like not liking puppies!” ,对于要读电影专业的我看到这句台词蹦出自然是会心一笑。凭心而论,电影之于目前阶段的我们的意义确实还没有夸张到不可或缺的程度,但我想说的是,看电影,至少非低俗劣质电影,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兴趣爱好,绝对不是很多人偏见中的浪费时间,即使你不懂得从专业角度或是拍摄手法深入了解和欣赏一部电影,最起码电影能够成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让你迅速地和新认识的友人找到共同话题,并且某种程度上和音乐、穿着一样是你个人品味的体现。
  
   而在看到Beca在《The Breakfast Club》这部电影里“尝到甜头”后开始自发地捧着电脑在宿舍刷片的一段时,可以想象我已经是会心一笑到合不拢嘴了。
  
  
  
   在第二次歌唱比赛后队长和Beca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激化是全片的第一个高潮所在。队长作为一个荣誉至上者和长期“独裁政治”的团队权威,面对Beca在比赛中擅自地脱离团队音调飙高音的做法感到一种被冒犯的恼怒,这份恼怒的另一面是对Beca天籁嗓音和无与伦比的舞台表现力和个人魅力的深可见骨的嫉妒和忧虑自己领队地位被撼动的莫名恐惧。Beca与队长之间的针锋相对、怄气、排挤和诋毁,是大学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日常缩影 —— 似乎特别优秀的个体遇到一块儿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些“文人相轻”的书生酸气不经意间就糊对方一脸。
  
   我个人在大学里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窘境,非常优秀但是极难共处共事的人,我从来不否认他们的出类拔萃和渊博学识,但是对他们的部分固有观念和个人偏见表示零容忍和零认可,有一部分之后还继续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偶尔联系,另一部分则彻底形同陌路不再有所交集。尽管可惜,尽管黯然神伤,但这也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
  
   作为一部喜剧向的正能量校园电影,影片中Beca和队长的冲突最后自然是在姐妹团们的撬边和彼此坦白之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不但尽释前嫌,两人之间,整个队的队员之间的默契和关系纽带也较之前显得更加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除了友情之外同样没有放掉对亲情的刻画:Beca在处于迷茫和人生低谷的时候最终还是会选择回家和父亲促膝长谈,听取长者的经验之谈和善意的建议,这个情节想必是导演对于所有大学生的一个美好愿望和期许 —— 在孤单无助的时候不要自怨自艾,永远记得在你的背后有一个称之为家的温暖地方,那里有爱你的父母和家人,他们自始至终默默地支持你的每一次人生选择,一直都在那里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至于影片最后男女团体飙歌对决的劲爆场面,我不想做过多苍白的文字描述也深知无法描述,精心截了几张原图贴在下面和大家分享,至于决赛歌曲大家可以在我的个人主页听到,第一首Mash-Up就是。
  
  
   也许看影评的你尚不能理解我为何如此对这部《完美音调》热衷和激动,但当你在电影里看到《Since you have been gone》、《Right Round》、《Just the way you are》、《Price Tag》、《Love Song》、《Give me everything tonight》、《Starships》等年度high歌被用一种全新的编曲方式惊艳地混剪和演唱后,你一定感觉到体内的正能量澎湃得让你放声尖叫。

《完美音调》观后感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完美音调》观后感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完,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