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荒野生存》影评,成长的代价

影视台词 > 影评 > :《荒野生存》影评,成长的代价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荒野生存》影评,成长的代价的正文:

  当我看到《荒野生存》这一电影名字,我以为会是一部如其名的丛林历险奇遇片,海报上男主角体格健硕,充满阳光感,阳光也很强烈,破旧的巴士呈现出来的颜色和质感很怀旧,甚至有点小清新。海报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正面,绝对跟死亡扯不上半点干系,但故事的结尾却沉重,压抑,虽然伴随着顿悟的新生感,但我更愿意看到克里斯多夫能把他最后的顿悟延续到他今后的生活当中,而不是只同云后的上帝分享。
  
  因为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在这真人真事当中,男主人公是死了的,导演尊重这一真实事件,这能够理解。
  
  男主角克里斯多夫在父母的谎言中成长起来,他一直都知道这个谎言,但小小年纪便学会隐忍着自己的痛,不说破,同父母一起维系这谎言。这时候肯定会有人问责孩子,说孩子不懂事,心里有事都憋着,不告诉大人,这样不憋出问题才怪,大人连自己的生活都够操心的了。对,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中国式的,中国父母普遍会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逗乐取笑的对象。或者是溺爱的对象,好从中求得为人父母传统美德上的存在感和满足感,因为溺爱孩子的父母在早期,在孩子因为被溺爱而变得脆弱,问题百出之前,会得到这个社会充分的认同,会是模范父母。当然,在异国,在美国,这样的个例也存在,但我相信绝不是潜藏在整个社会当中的暗流,更何况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
  
  当一个家庭在孩子眼中变成一场谎言时,他的人生观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孩子的世界很小,父母就是他的天地,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还没有涉及到更广范围的人际关系,情感寄托的点还非常有限,他的人生观的形成,最初全部会依托父母给他营造的世界。克里斯多夫是私生子,父母却隐瞒,父母还过度沉溺于物质,过分在意外人的评价,当小克里斯想在花园里“造次”,父母便会提醒隔墙有耳。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过程,当小克里斯想“造次”,想拿着水管像打水仗一样浇花,他的天性在这一刻是解放的,他能感觉到自由,更关键的是,他能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这很关键,当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且做了,你便同你自己建立了联系,你的存在感、安全感、自我意识、行动的主动性都是在这一刻发生和建立,而父母的一句责怪的提醒“小心邻居看见”,便割裂了这一联系,小克里斯陷入了失落和不解,还有对邻居的恐惧,也就是对人际关系的早期的惧怕,在这一刻,他便没有安全感,自我的世界也进一步收缩,他做的事情被大人,因此也被自己看做是不对的。而这些感受,在幼年,都会被成倍放大,直至注入性格当中。而在克里斯的家庭里,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时有发生。
  
  克里斯父母对物质的沉迷和病态的虚荣心也影响了他。他们买了凯迪拉克会站在豪车旁录下影像,他们会把生日派对办成美满的模范家庭的展示会,他们除了正业,私下开公司,醉心于一个又一个百万美元被打进自己的账号。在派对上,父亲忙着向宾客展示自己的科研作品,兄妹两蜷缩着身子坐在没人能看到的阶梯上,不能理解发生的一切,但内心充满实实在在的失落感,迷惑和抱怨。
  
  父母浓缩了世态的虚荣和物质上的丑恶,却忽视了对子女的关爱,孩子会认为是物质抢夺了父母的本应给自己的爱,长大后,母亲迫不及待告诉克里斯会送他一辆新车作为毕业礼物,克里斯出奇的冷淡,“你们为什么会认为我需要一辆新车?”父母竟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当然,克里斯从中有过掩饰和迎合,但父母根本没有用心关照过小克里斯的内心,毕业后的克里斯有了一些带着叛逆的自我觉醒感,他需要有机会向父母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了,可当一旦表现出来,在父母眼中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在这点上讲,克里斯初次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的这一刻,他才开始成长,毋宁说之前的人生阶段,克里斯的心智都是停滞不前的,他的成长(心智上)本来应当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却被人为推迟了。导演契合这个题意,将电影分为了四个章节:出生(重生)、青春期、成长、家庭。第一个章节从克里斯出走开始,不过更准确,或者更牵强一点讲,克里斯是在毕业典礼上“不守规矩”一跃跳到礼台,伴随着踩出的那一声巨大的声响开始了他的重生之旅。
  
  还有一点,在正常家庭中,小孩成长的顺序是跟上面不太一样的,家庭那一步是被放在第二位的,家庭是成长的原点,早期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个人今后人生的精神背景,或者支撑他,或者毁灭他。而克里斯因为总总原因,是排斥家庭以及从家庭往外衍生形成的整个社会体系的,但不论家庭有多么的糟糕,如果不同其达成和解,人生都将会很难展开。
  
  在电影中这四个章节里,一开始家庭的缺失注定了前三个阶段(出生、青春、成长)会更加的痛苦、缓慢和空泛无力,而且同正常孩子的四个正确排列顺序的成长阶段(出生、家庭、青春、成长)相比,都不具有意义和功能上的完整性,这是一段注定痛苦的寻觅之旅,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家庭,直至跟家庭达成和解,也就是克里斯后面遇到的那个孤独智慧的老人口中的宽恕,是破云而出的上帝之光,也就是克里斯临终看到的那抹光辉。如果这段旅程没有圆满完成,克里斯将永远生活在痛苦家庭的阴影下不能自拔,最后也会死亡,这死亡可能是精神上的死亡,也是非常无谓的死亡,形同根本没有在世间生活过一样。
  
  之所以以上提到克里斯的前三个阶段会有空泛无力的感觉,这要提到他同他旅途中所遇之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克里斯从小便鲜有体会过什么是真实,也没有体会过在精神上有一份寄托到底是什么样一种感受,被人爱是什么感受,他便非常向往真实和这份爱的寄托,这样的向往占据了他的整个思维中心,一心想到的事情只有这两样,他因此将一万多美元的奖学金存款汇给了慈善组织,将自己的身份证件和父母的照片销毁掉。他本就没有身份认同感,也对家庭,对社会,对物质世界彻底失望,他在做这两件事的时候眼神里毫无留恋,甚至有些兴奋和期待。在他心里,他是在摆脱掉过的自己,投靠新的父母和家庭(大自然),这时候,23岁的他,看起来就像个孩子。对,他一直都只是个孩子,拖着23岁的身躯,故作坚强和坚定之下,他实际上极为脆弱,时时刻刻都有崩溃的可能。
  
  当然,他将要展开的旅程的确是有意义的,不过,他在一开始,用一个小孩子才有的“急功近利”——有想法,便想要立马看到结果,的思考方式在憧憬,于是,在之后,“阿拉斯加”便成了他的口头禅,也在无形当中成了他同他所遇到的那些发自内心关爱着他,挂念着他(这些真实的关爱和挂念虽然来自陌生人,但这却是他真正渴望的,而不是那一个“阿拉斯加”)的人之间关系的绊脚石,成了他轻易便同他们告别的一个“神圣”的借口。在农场的工作和生活,镜头没有太多展示克里斯真正融入当地人生活的画面,同农场主的酒后吐真言也是自说自话,农场主以过来人的提点并没有让他有丝毫动摇,当他背着包离开,镜头升高,宽阔的马路上只有克里斯一个独行的孤独的背影。之后,当吉普赛女人含着泪同他分别的时候,他是心不在焉的,虽然依稀也感受到了女人的不舍,但他没有动容,在之后往魔法巴士的途中,他把女人为他编织的帽子丢弃在荒野也说明了这一点。往后的一对欧洲来的游客戏份也很少,这让他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真实的过客,克里斯并没有用心体味别人的生活和自己同他们之间的偶然但机缘巧合的相遇。表现最明显的还是最后同孤独老人的分别,老人放下了所有的自尊,直白得几乎恳求的询问克里斯愿不愿意让自己收养,老人膝下已无子嗣,而且向克里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短暂的相处时间里一直待他如自己的孩子。当老人老泪纵横,克里斯只是疑惑着很平淡得说了一句“等我回来再说这事好吗?”,他几乎没有走进过老人的内心,也没有真切地感受到老人的关爱,他脑子里只有阿拉斯加,似乎那里有他的救赎,而其他救赎的路径都对他关上了大门。
  
  我想说,是克里斯顽固不化,冷石心肠吗?但分明他心中对爱的渴望那么强烈,我们能谴责他吗?还是说他在长久冷漠、虚假、压抑的家庭生活当中已经被磨掉了太多的感受爱和幸福的能力了。他只是能察觉到自己缺了点什么,他便要寻找,为了方便,权且就叫那个他苦苦要寻找的东西为“爱”?他用他小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的头脑选择了一个阿拉斯加作为爱的化身,于是阿拉斯加便充满了神圣的爱和救赎的可能?不一定是阿拉斯加,这个爱的化身或许也可以是北欧的森林,可以是阿尔卑斯山脉,可以是中国的农村,也可以是太平洋荒蛮的小岛。总之,只要具备同一个特征:远离世俗,都能被他称其为精神的归宿——充满爱的救赎之地。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电影分解的四个阶段,出生(重生)、青春、成长、家庭。出生(重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生),青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成长也并不是正真意义上的成长,所有这三个阶段都应当归纳起来共同包含在一个词汇当中,就是经历痛苦。当然,难道小克里斯从小到大所经受的来自家庭的痛苦还不够多吗?但是这份来自家庭的痛苦并不是纯粹的痛苦,它里面还包含有许多的杂质物:憎恨、嫉妒、抱怨。而含有杂质的痛苦对于人的成长是阻塞的,没有助益的。它就像一个在水平面(正常情绪)之下的平行放置的幽暗的路,你在上面行走,永远也走不到水平面以上。而克里斯在旅途当中所经历的痛苦除了痛苦本身便无其他了,这时的痛苦变成了一种正面的情绪体验,它就像愉快、兴奋、恐惧、惊讶、愤怒,区别于憎恨、抱怨、嫉妒这一类的纯粹的负面情绪,这种纯粹的痛苦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当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它就像一个滤网,配合上一段时间,帮我们过滤掉那些真正的负面情绪,为拥堵而沉重的心灵滕出更多空间,从而让我们有能力接纳那些对我们有益的情绪和想法。而痛苦的过程也不再只是一个水平线,而是一个像Roller Coaster轨迹一样的曲线,当我们从一个高点往下掉落,一旦触及到了最低点,我们便有了可能性向下一个高点进发。而在电影当中,这个最低点便是克里斯误食毒草,行将毙命的那一刻,虽然这个最低点来得有些沉痛。
  
  而当克里斯身处几千公里之外的阿拉斯加,再次开始回想自己的童年和家庭,带着觉悟的思考之光,并在临终前在书页上写下“Happy Only Happened When Share”的时候,他的过山车已经开始往前方高处行驶了。
  
  另外,克里斯最后还在书中读到并在临终前体会到“用正确的名字描述每一件事物”,他将自己在旅途中一直使用的虚构的名字(幼稚化的臆想的另一个不真实的自己)"supertramp"换成了自己的真名并签刻在了遗留的木板上,便是他寻找到勇气决定认同和接纳自己、不幸的家庭和这个不完美世界的开始。
  
  只可惜………………
作者杰克牛肉丝

《荒野生存》影评,成长的代价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荒野生存》影评,成长的代价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荒,代价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