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归来》充满心机的电影和充满心机的观众

影视台词 > 影评 > :《归来》充满心机的电影和充满心机的观众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归来》充满心机的电影和充满心机的观众的正文:

  首先,这是一个跟《归来》本身关系不大的影评。
  
  昨天看张艺谋的访谈,他说:电影是用心拍的,是拿心表达的。“
  这话很有道理。
  ”文以情动人“
  电影也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不失偏颇的讲句公道话,张艺谋是能够驾驭感情丰富的片子的。
  不管是曾经的《活着》还是后来的《红高粱》
  这类电影不仅为他打下了江山,也给他一种他能够驾驭并且成功的模式。
  
  说回《归来》
  归来也是一部具有感情的电影。
  这些感情化为一个个的心机,不仅仅体现在电影语言里。包括首映日期:5月16日。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连续发表社论,把《五.一六通知》内容捅向全国,从此,一场全国性的、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就发动起来了“
  
  可以说 516通知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开端,翻过开端,之后就是发展,高潮,结束。
  我没经历过文革,但每翻阅一次资料的时候,沉甸甸的心情依旧反复。
  我犹如此,何况张艺谋。
  他是一个结结实实经历过文革的人,他自己也说”我能当导演,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弟弟他们都直接在工厂退休了。“
  十年的经历,肯定是压迫在骨子里的东西,足够压抑一生。
  所以他将沉甸甸的东西拿给大家,大家会感受到一种发力过猛的感觉。
  会让人们觉得矫情,做作。
  反观当年的《活着》,渗着那么一股温暖的人情味。比起余华的原着,张艺谋给了人温暖。
  而《活着》和《归来》,两肯定是影迷比较的热点。
  
  说到影迷,张艺谋说了句公道话:”我的电影给一位青年导演拍的,那肯定是好片子。但是,要是我拍的,人们看见肯定先啐两句。“
  是因为从《活着》再到《归来》,他变了,人们变了,看他的眼光变了。
  
  同样的作品因为一个导演会导致看法的不一。因为已有的光环,他会有诸如”关注度“,”票房“等等的便利,但一样带来了不公平的眼镜。
  从我自己来说,我作为一个矫情的影迷,我看到”评价“一栏,本能的没有点”力荐“。
  这种本能好笑而又可怕。倘若电影真是位青年导演拍的,我可能真会毫不犹豫点”力荐“。
  为什么对张艺谋不公平呢?
  第一应该是他自己作(zuo)的。
  作为一个早期作品人文气息浓厚的导演,他在《英雄》之前的作品,娱乐性始终没有占主导(个人观点)。不管套路让人感觉多乏味,始终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文化关怀。始终立足于感情拍摄电影,那时候的张艺谋导演,似乎还没坏了自己的规矩。
  《英雄》之后,再也不是从前的他了。
  据说《英雄》是华语票房从低迷到复苏的分水岭,也是商业电影的开端。当然这是据说,当年似乎没有谁拿这个炒作。倒是造势和宣传攻势让人触目惊心,我记得《英雄》是一个在ccav打广告的电影。那会街头巷尾,谁没看过《英雄》就好像土鳖一样。
  到现在我回味起《英雄》,也很难想起他的票房,也很难激起触动,想起的似乎是老谋子那张老橘皮一样的脸,以及北京奥运会。
  后来的《十面埋伏》是基本把自己毁了。
  再然后的《千里走单骑》似乎想挽救颓势,但难以达到之前文艺片的高度。之后破罐破摔的老谋子丧心病狂的推出了《黄金甲》《三枪》。。。
  他就是这么一步步把自己成就了的。
  
  第二,现在影迷越来越专业,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的影迷不像当年了,当年一部《红番区》让人对着成龙大呼“牛逼”。一部泰坦尼克能让人们先睡后哭(这是真的,电影前半段,坐在我左右的人都呼呼睡了。)
  当年人们接触的电影少,交流的平台少,挑刺的人也少。消遣娱乐的方式也不是电影。
  现在不一样了,商业电影的一步步发展,注定了影迷的口味要一步步的挑剔。
  这样的挑剔是对的,因为影迷对电影有着正面的要求,期待电影能够拍好。
  同样对于张艺谋要求也不一样也是。影迷现今对他的要求就是,拍出一部挑不出刺的电影。当然拍这样的电影,这似乎是个梦想。
  而还有一部分影迷就是以挑刺为乐的。这一部分影迷开心的方式就是以“批评”实现自己看电影的价值。
  其实这也是正面的,没人批评你,你怎么进步。
  
  当然我要向最感性的观影人致敬。因为直面一部电影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看,真的挺难的。

  还有什么样的爱情,可以让观众流泪?人越现实,泪点越高。凡是看这个电影看哭了的,一般都值得交。张导艺谋的陆犯焉识温情地唯美,如果让金导基德和阿伦.雷乃来拍,肯定会让冯婉喻爱上念信的,这样陆焉识才真正纠结:她爱的是我,还是我的过?(《时间》)遗忘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广岛之恋》)只是这种近乎决绝的纠结不太对国人的胃口,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喜欢简单粗暴的爱恨情仇。不管怎么说,重口味也不能刺激味觉的当下,能把人看湿又不做作的电影,实在不多。
  我指的当然是眼睛湿,其他地方湿,那是日产。社会越进步,泪点越高而G点越低,下边比上边湿得快,动不动就高潮。某种程度上说,幸福指数是跟速度成反比的,冰箱里的食物只是因为降低了化学反应的速度才不至于很快腐烂,当速度超过光速,随便穿越时空的我们无所不能,其实是毫无幸福可言的。商业片有快感,激情来得快,得也快。文艺片慢,在慢之中,缓缓流淌的情感回味无穷。但是爱情片也好,A片也罢,吸引观众的最高境界都在于让观众深深觉得:眼泪与精液,谁也不知道它们何时确切地来临。
  我是在火车站那一幕湿的。很猝不及防。好像火车站注定是个情感决堤的地方,陆焉识冯婉喻有什么样的过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没有多年柴米油盐的腌制,绝不会出来这一幕,这一幕并不是生离死别,而是舍生忘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里不是。多年夫妻,大难将至,我不管什么活不活,死不死,要死一起死。可他们连一起死都不能够。这不是飞蛾扑火的爱情,这是相濡以沫的亲情,除了他们两个,谁都不能懂,他们的女儿都不能懂。
  有个朋友说旁边的女孩从头哭到尾,我说这种人更不可交。因为跟这类女孩恋爱结婚的男人的一辈子,恐怕也要从头哭到尾的。单纯有时候太可怕,可怕到认为爱情必须美好,世界必须一成不变,相爱必须形影不离,婚姻必须白头偕老,小三必须彻底灭绝。回到电影,如果陆焉识平反回家后冯婉喻并没有失忆,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那这样的电影还有必要拍吗?对这种单纯必须进行再教育,就像刘德华必须让傻根知道,并非天下无贼。只是冯小刚比较仁慈,张艺谋也比较仁慈,他们都给观众留了美好的余地。这也是人性的诉求,不然,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期待?眼泪不能恣肆,亦不可不湿。
  骨子里是温情的,流泪多是因为悲情。火车站那一幕是许多人的泪点。观众的眼泪跟冯婉喻的馒头一起,洒了一地,悲愤之情直接发泄到非要演吴清华的女儿的身上,间接发泄到某伟大领袖的身上,心里无不暗骂那个操蛋的年代。不可否认我也很生气,但一个导演若只是为了让你生气,那就不是个好导演,顶多是个拍纪录片的,让你看完之后迅速成为愤青。一个好的导演,绝不会只提供一种单一的情绪,他会把悲情转化为悲悯,让你生气归生气,点赞归点赞。一部好的电影,酸甜苦辣都有,但是看完之后,爱恨情仇全无,人生境界也就上了。此片悲情悲悯都不够,所以我只能湿润,不能流泪,只能苟同,不能震撼。
  陈道明跟巩俐的演技没得说,一句话,好得不得了。另一个朋友问我值不值得进影院,我觉得可以进。就算是为了陈道明跟巩俐,也值得。怎么说也比那些挖空心思拼台词的电影值得多。但如果你碰巧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又碰巧看过《广岛之恋》和《时间》,不进影院也罢。只是快播没了,又没有《天注定》那么快的盗版,值此黄海波嫖娼好男人沦陷之际,不影院湿一把,吾辈情何以堪?

《归来》充满心机的电影和充满心机的观众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归来》充满心机的电影和充满心机的观众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归,观众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