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金陵十三钗》处女保卫战和精神胜利法

影视台词 > 影评 > :《金陵十三钗》处女保卫战和精神胜利法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金陵十三钗》处女保卫战和精神胜利法的正文:



  本以为是为妓女正名的:妓女和学生,谁比谁的生命更可贵,人真的无分贵贱。给三星吧,国人难得有这觉悟。
  
  结果原来是保卫处女的,名字不妨叫做《处女保卫战》罢。它以贞操为界限,离间了妇女的同命与共情。它告诉我们,要让处女先走。给两星吧。
  
  之后细细想来,这电影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凸显了几千年来国人的封建道德凹点:人并非生而平等,命有贵贱之别,几千年至今仍保持着可笑的贞操价值观,对处女情结和那层膜有着挥之不的执念,电影中众人竞相保护的不是女学生,而是国人几千年来的封建道德G点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它扣上了抗战的外衣,让人在热血沸腾的民族道义和精神麻痹中对之豪情歌咏。果断一星。
  
  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眼里,人是分等级的,命是有贵贱的。当一个低贱之人做出所谓的有情有义之举,首先他自己便觉得人格得到了升华。这一点是最可怕的,等级贵贱之分已经植入社会的文化骨髓。导演的本意也许是想歌咏妓女的,但恰恰是这歌咏,却处处透着社会和众人对她们的轻贱,连她们自身,也都这样以己为轻贱。
  
  在中国,处女身是社会和所有人都认可的硬通货。从古至今,贞操二字是中国人永恒的道德凹点和价值标准,在战争题材中,把处女的贞操意喻为国家尊严和民族自尊心的,恐怕全宇宙只中国一个。
  
  电影中各色人等竞相保护着象征贞操的女学生,她们自己也以此身份为傲心安理得承受着这保护。她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自觉高人一等,连茅厕也不愿和低贱的妓女共用嫌她们脏。对于妓女们的献身并不加阻拦理所应当地接受,一声不痛不痒的“姐姐”,连名字也没有多问。
  
  而妓女们呢,换上了学生装时,深深地自我感动着,她们多么地惊喜,甚至想到自己的母亲也会高兴。她们自以为找到了一个在主流的到的框架中重塑尊严的机会,做着情义之举,赎堕落之身,她们自以为升华了,为了这道德洗白,她们甘愿死。仿佛只有英勇赴死,她们的生命才能从低贱升华为“有情有义”。
  
  因为几千年来形成的社会道德潜意识中,人是有等级之分的,命是有贵贱之别的。
  
  在中国,女学生要是为了保护妓女赴死,国人肯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这太不“值”了,这有悖于几千年来的社会主流价值框架。相反,妓女顶替女学生死,那便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所谓“有情有义”之举了。
  
  几千年至今,我们仍不知道何为“自由、民主、平等”。
  
  我宁愿是自己浅薄了,没有看出导演其实是在戏谑批判和反讽。只是电影中被撕裂的两处血痕:借洋人之口蜻蜓点水般道出的“人应当是平等的”和最后那个妓女嚷嚷着自己不是学生不愿上车的桥段,就这么轻而地湮没在电影设定和宣扬的妓女们大义凛然英勇赴死的民族豪情之中。但是这两个镜头,特别是后者,却那么真实。
  
  小说就是小说,故事就是故事,金陵大学校长的日记中有记载,当时的确发生过妓女顶替学生的事情,但绝非出自自愿,大多是被迫的。偶尔一个两个妓女自愿,是可以理解的,但像这么一群一群争相赴死的情节,假得可以。这么多年过了,我们仍需要杜撰这样的故事歌咏和自慰,精神胜利法依旧被国人用作抚愈伤口和民族自尊心的良药,对一段满怀羞辱和丑陋的历史,用虚无和编造美饰,再映上一段可歌可泣的民族主义豪情,当真可笑的自欺欺人,就这样活在精神胜利法中,聊以自慰。
  
  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亡国一次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鲁迅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拍出像样的战争片?!每每抗战题材,总是备受争议、乌烟瘴气。我们总不愿意正面那段历史,每当触碰到G点,总是拿女人和愤慨的民族主义象征性地治疗一番无法愈合的民族自尊心,热血歌咏着民族道义,根植强调着民族仇恨。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面对,理性分析,总结教训,反思自强,惩凶自卫?!
  
  而现在,我们一直在精神胜利法中保卫着内心的那张处女膜,时时自慰。

《金陵十三钗》处女保卫战和精神胜利法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金陵十三钗》处女保卫战和精神胜利法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金,利法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