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永恒的一日》赏析——在今天的此岸徘徊

影视台词 > 影评 > :《永恒的一日》赏析——在今天的此岸徘徊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永恒的一日》赏析——在今天的此岸徘徊的正文:


   既是一天,何来永恒?一天终会结束,永恒会随着未知一直延续。而安哲罗普洛斯在影片末尾回答明天会持续多久时,给我们的解释是“明天比永远多一天”,依旧是笼统而未解的回答,带有玄学意味,我只能说在影片中所表现的一日,浓缩了太多,甚至囊括一生。
   这是我了解安哲罗普洛斯的第一部电影,这位有着“希腊电影诗人”美称的电影大师,在他的作品里常常使用长镜头手法,平实地表现人物,有很多在题材上反映了希腊民族历史的沉重。长镜头的使用,自然会让电影的进行节奏变得缓慢,但在表现人物心理上,更注重了持续性和流动性,趋近了真实的效果。而这部《永恒的一日》具有象征的意义,表达出对个人一生的追问。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诗人亚历山大年老且患有绝症,他自知大限将至,准备进入医院等死,在临走的一天里,和自己的亲友告别,同时他偶然救了一个小男孩并助其回国,而亚历山大在这一天里的现实和梦幻中,回想起过,以自身具有的哲思对人生进行了思考。
   从影片的一开始,镜头对准着一栋楼房,从里面传来的孩子的对话,就向我们传达出了整部影片一直贯穿着的诗意。一人问:“什么是时间”另一个孩子回答:“时间就是一个小孩,在海滩边玩沙包”。一种轻盈灵动的形象,时间就像是和我们普通的小孩一样。
   随之而来的“亚历山大”的叫唤声(请注意到这喊声,在全片出现不止一次,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切开了画面,蒙太奇的转换一下子把童年的亚历山大拉到了老年的亚历山大。我们开始欣赏到安哲长镜头的手笔,从他坐在躺椅,到带着狗出门,持续了5分多钟的长镜头,一直对准了亚历山大,而且摄像机随着对象只是缓慢地移动。虽然在这里只是给人的初步印象,但诗人的境况也一目了然了:孤独、患有绝症、明天将要入院治疗……特别是诗人遛着狗慢慢走过河岸,背景是辽阔的河流,在对比中,更是突出了孤寂感。
   我认为在影片中,亚历山大表现着两种敏锐的感觉,一种是与亲人相处的责任感,另一种是对自身意义的存在感,这两种体验强烈地在诗人体内交荡着。让我们先来看诗人和亲人相处的责任感,可从3组关系来看。第一组是他和女儿、女婿的关系,当诗人来到女儿家想把狗托付给他们时,却遭到了拒绝,而且也得知原来居住的老房子被他们卖掉了,这就象征着老人和年轻一代的脱节,自己所珍爱的并不被他们认同。现实的世界,仿佛紧闭着大门,自己不得而入。
   第二组是他和安娜的关系,在这组关系的处理上,安哲有好几次使用了蒙太奇的切入手法,像第一次安娜出现,就是在诗人迈入阳台,安娜就在阳台上眺望着,这里突出了一种梦幻的感觉,现实与过相隔并不遥远,在转切中十分自然。两人的关系在片中十分值得玩味,呈现出的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从安娜的诗意独白,可以看得出他们相爱的情深,但有时会因为一些小摩擦而导致安娜气愤而。这是安娜其中的一段画外音独白:
   “我想在两本书之间绑架你,   你有你的生活
   那把女儿和我摒出局。   我知道总有一天,你会离,   风把你的眼睛带往遥远的地方……   但请将这一天送给我,   犹如我的最后一天,   请将这一天送给我。”
   诗人一生求索,为了完成先哲诗人的诗篇的后续,走上了和他一样的道路,进行着语言的苦思。这持久的探索,却忽视了和周边亲人的爱,安娜的独白,犹如呓语般,苦苦地痴恋执着。每次在由现实转换到过的场景中,亚历山大和过的人(主要是妻子和母亲)对话,这种表达,很难说过是否真的发生过,亦或是亚历山大自身的想象?但我认为多半是想象,亚历山大把自己的主体置换在过,其实更凸显了自己只是一个过的“缺席”者而已,当过的生活真有此事时,他并没有出现。女儿出生,他缺席了;全家出海游玩,他缺席了。毋宁说,亚历山大与过的对话,是自己的追悔。
   第三组是他和阿尔巴尼亚小男孩的关系。他帮助男孩从犯罪团伙中脱离,并返回原来的祖国。男孩的回归,是现实性的,也是具有象征性的,他不仅是要回到现实的祖国,也代表着亚历山大在精神上的回归。他的出现,冥冥中接续着开头亚历山大在童年时的生活,完成轮回似的使命,伴随亚历山大。
   小男孩是这永恒的一天里,诗人唯一的伴侣。他使诗人产生有对过童年的思索,或者看到了另一个年少的自己。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产生的生命意识,因为小男孩是偷越国界来到希腊,又被犯罪团伙利用,在异国的地界难摆脱的是漂泊无依的命运,而这种漂泊也是诗人曾经历过的,他曾在母亲的病榻前说过:“为何我一生都在漂泊?为何当我难得有机会,有幸使用我的母语时,我才有家的感觉?”漂泊者的不幸。
   我们看到的是个体的不幸,但欣慰的是两个不幸者的相互依存,给了他们自己一丝温暖,也给了看电影的我们温暖。这一对忘年交,没有多少语言的交流,但和亚历山大有着相似的诗人的特质,他也可以念出诗意的词语,而这种特质在影片中几乎在每一个主要人物身上都存在着,不仅是语言,还有动作。
   存在感的思考,也是诗人苦苦探究的,这是诗人强烈的第二种体验。安哲罗普洛斯在表现亚历山大时,不少画面运用了360°的运动长镜头,围绕着亚历山大,这突出的是个体的存在感。可以说,在诗人的一生里,诗就是他的生命,显现在一个个词语里。创作,包括一个词的寻找和斟酌,涵盖了他主要的行为,构成了存在的意义,而这种轨迹,犹如他要接续的那篇诗作的作者一样,从外地回到故乡,面对陌生化的母语,只能依靠悬赏求助民众,得到那些富于诗意的词语或句子。
   亚历山大在母亲病床前的独白,正是最好的阐述:“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必须腐臭,徘徊在痛苦与欲望之间?为何我一生都在漂泊?为什么当我难得有机会,有幸使用我的母语时,我才有家的感觉?当我仍能从寂静中,寻回遗忘或失落的话语,我的脚步才会再次回到家中?为什么我们不懂得如何爱?”
   这是一个异乡人晚年的忏悔,沉痛又沉重。他对过的后悔,却是无力的,过的缺席者在今天能做的,只是徘徊于今日的此岸,在回忆虚幻的高空中飘荡,却回不到过坚实的彼岸。
   最后和小男孩一起相伴的电车的旅程,对诗人的一生,充满了象征意义。三位穿黄衣服的自行车骑行者在电车旁边引路,象征了少时被引领走上理想的道路;一对恋人的争吵,象征了相爱双方在漫长的历程中,难免的磕磕碰碰;乐队的演奏,象征了美的给予和享受,这也是诗人希望带给别人的;而最后先哲诗人的上车,念出了空灵般的句子,象征了带给诗人的哲理思考……很难说没有一项是诗人生命中不存在的,那众多的影响是一生里充满的种种滋味,也构成了今天的个体,他们的出现,就是代表着对他们的致敬和谢意吧。
   一个痛苦的灵魂在追问:“明天会持续多久?”谁都回答不了亚历山大,“比永远多一天”,则又是一个来自灵魂深处的回答。当最后亚历山大和安娜说明天不想医院,而是好好地过明天,从听对面的陌生邻居放的音乐开始,展开新的一天。诗人在一开始就只是等死的那种消极情绪已经没有多少了,剩下的是对明天的向往,只是小男孩回到了祖国,安娜已经逝,老母亲病重,女儿一家的疏远,爱犬也托付给了朋友,能陪伴在侧的无非就是那一曲来自陌生人的慰藉之音。至此,永恒的一天也就结束了。其实永恒是会定格的,从你正在动作的每一瞬间都在过,那未知的就是明天。永恒的一天,永恒的只是想象,只在过。
   “与其回忆,不如想象”。当亚历山大遛狗在河岸散步时,其实就为自己做了开解,我们又何必介怀?注定能踱步的,只是在这一今天的此岸,注定的……

永恒和一日

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主演: 布鲁诺·甘茨 / 伊莎贝拉·雷纳德 / 法布瑞齐奥·班提佛格里欧 / Achileas Skevis / Despina Bebedelli
类型: 剧情
地区: 法国, 意大利, 希腊, 德国
片长: 137 分钟

《永恒的一日》赏析——在今天的此岸徘徊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永恒的一日》赏析——在今天的此岸徘徊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永,徘徊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