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爱你莫里斯》观后感,结局点评剧透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爱你莫里斯》观后感,结局点评剧透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爱你莫里斯》观后感,结局点评剧透的正文:

  电影从开头就在预示着什么,但是谁也不知道剧情进行中还会发生什么,或者出现什么人将结局导向HE还是BE。
  影片像《猫鼠游戏》一样,让人在看的时候感到夸张,惊艳,甚至惊讶。因为生活里不是每一个人都是Steven和Franck。
  他要有高于常人的智商,非比寻常的胆识魄力与周密冷静的计划和头脑,以及催使他敢向法律挑战的动机。
  当然也要有或离奇或特别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等。
  出现一个天才要比出现一个天才罪犯的概率大,分母和分子的关系。
  就像连环杀人犯,通常他们不只是喜欢血腥和暴力,往往还要有一些生活、家庭影响的推波助澜。
  电影的开头就预示了这些。但对于童年的Steven来说,谁也不敢太早断言影片以及他的人生是HE还是BE。
  真实故事中的Steven坦言承认自己的家庭背景对他形成影响,而这点,影片中也表现的十分明确,Steven父母告知真相时的尴尬不自然神态、家中另一名男孩的态度和表现上不难看出,这是导演在暗示着什么,而且是一个不算美好的暗示。
  从心理学上来看,儿童对爱的需求,家庭、父母这些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着效果相当“恐怖”的影响力。
  而影片中Steven在成年后利用警察这一职位之便寻找亲生父母的行为也表现出了领养事件其实对他一直有着不小的影响。后来交代他从事警察一职有部分原因就是想寻找亲生父母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
  这里可以分析一下:
  他想做的事:找亲生父母。
  那么肯定要有动机,动机是什么?可能是好奇,如果放进感情分析东西,那么爱可能有不解、恨意、渴望被爱等等。
  再当他找到了亲生母亲,敲门的镜头,又可以看出他的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他期望相认一刻的到来,同时又充满恐惧,这里大叔演得虽然有点喜剧后遗症效果,但是该把握的他确实把握到了,甚至所有的表情眼神动作在行为学上都分析得通。
  母亲的拒绝相认,拒之门外,则更明确的落实了“童年阴影”。这件事最初对Steven就有不小的影响,从年龄上考虑,这分影响要大于成年人,再者之前他燃起希望,说服自己的恐惧与不安敲门,再到被“拒绝”,这种阴影更被更深一层次的印进Steven内心中。
  Steven被拒之门外后的表现不难看出愤怒、难过、不甘、甚至有点自欺欺人的期待。从这里,能跟明确的发现他对领养事件不再压抑的介意。Steven一席言行,也很好的回应了他想要找亲生父母这一行为的动机。
  他的表现在告诉观众Steven是个人为自己被抛弃,没有得到爱的人,他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一份来自于亲生父母爱的承认。
  这些,足以对一个人的性格、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冲击。
  之后是一连串应对这些的剧情,加之同性恋的影响,一切变得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基因和遗传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从父母那里得到一部分,成长中学到一部分,再被生活影响改变一部分。
  真实故事中Steven的父母是不是也有个智商不凡的人?相信不会没有基因作祟,欺诈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信手拈来的。
  所以Steven凭借他的智商,胆识魄力,以及被生活塑造出的人格等等开始了他的犯罪旅程。
  行为模式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很多人会下意识的否认,但如果从统计学上看,很容易就能看出所有的否认在数字前都是很苍白的。
  所以才有那句话:“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欺诈要有的绝对不只是投机心理,它与犯罪挂钩,所以需要足够的动机促使;它难度颇高,所以需要高智商与冷静周密的计划和头脑。当然,也需要人格的促成。
  最初的诈骗,可以看成是他以后屡次越狱的一个预示,总之行为模式有它强大之处。
  这是一个由试探到疯狂的过程。
  
  有人相信一见钟情吗?
  一见钟情了的又有能至死不渝的吗?
  谁知道呢,人就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变数。
  所以再加上Jim Carrey大叔喜剧派的阴影形象,以及影片微夸张喜剧风格的人物塑造法,让我这个本来就对一见钟情很怀疑的银更加怀疑了囧。
  这是影片的风格,我相信真实版的故事里可能会少一份夸张的诠释,让一切来得更有说服力,毕竟它确实发生了,这次一见钟情该死的诡异到让现实版的Steven不惜一切挑战法律的威严,甚至一次次的越狱,着魔一样每次在越狱后都直奔向他家JQ,而警察只要守株待兔就可以了。如果那一见不是真的钟情,又怎么会有人干出这么疯狂的事?最后一次越狱,他节食十个月,抠喉咙呕吐,想方设法制造艾滋病消瘦的症状。无疑,这需要绝对的毅力。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那么,究竟Steven是为自由越狱,还是为爱情越狱?
  鉴于这是一个真是故事改编的影片,我想两者都有。
  但是应该是这样的:爱情>自由。
  并且,他贪心想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两个人的自由。
  有能力,有动机,而且他就是这样一个贪心自负的人,所以他越狱了。一次又一次,疯狂放肆,不顾一切。
  动机是爱情和想念,在监狱里的人很多都有这种动机,但是Steven不只有能力还有能力,他的智商、头脑、计划、胆魄允许他越狱,最重要的是人格。他的人格性格已经定型,这些也就造就了属于他自己的行为模式。
  他的能力、性格决定了他有自负的本钱,他也确实自负了,他总能获得成功(即便是短暂的),所以他也有了贪心本钱。
  于是,越狱开始了。
  
  ——我有多骄傲,就有多自卑。
  Steven几乎是个完美的越狱犯,无论影片中还是真实的现实故事中。
  头脑冷静,能定制出周密计划,高智商,理直气壮有胆魄。
  而这样一个人,在越狱成功直奔向爱人的时候,他却自卑无措的像个胆小鬼。几乎很轻易的,几句话就可以看得出他满脸的无措和挫败。
  不矛盾吗?当然不,他的经历、生活背景对他的影响刚好可以很到位的解释这一点。
  他是个渴望得到爱的人,这源于他童年领养经历“感到缺失爱”对他的影响,所以面对爱人也好,前妻也好,他总会表现双重人格一般的自卑和胆怯无措。
  
  量刑随着他越狱被不断的增加,老实服刑等待出狱显得更加没有可能,所以Steven真正置身骑虎难下的境地。后悔?我想他会,毕竟它的所作所为并没给他换回爱人和自由。但是他已经置身这种境地,他想要摆脱这一切,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只能继续想办法越狱。
  
  到这里,真正变得开始可悲起来,让人在感慨这份爱情疯狂的同时,也开始怨恨Steven不安分的本性。
  为什么不老实一点?
  
  但是他喜欢那种享受自由的生活,也想要给爱人享受的生活。
  这就是因。
  
  必然,要有果——终身监禁的结局。
  
  如果仅是一部电影,我会打3.5分。
  倾向于看悬疑推理高智商犯罪片,所以看起来很疯狂没有理智的一见钟情+越狱欺诈手段,实在没法和许多编剧妄想症一样的编造能力相抗衡。
  对比结局,总感觉大叔出现在这部电影里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起初一度以为,只要大叔在,一定会HE。
  但是结局又让人高兴不起来,难过不下。
  大叔还是有实力的,我总感觉他最成功的是把Steven犯罪时那份理直气壮和自负演绎得淋漓尽致。出智商,这是正常成功最重要的一点。
  
  故事是真实的,所以我会打4分。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如果这样的故事都不能多给0.5分,实在很说不过。
  
  有句话:“见过白头到老的,没见过相爱如初的”。
  看完电影,我想说:相信有一见钟情的,不敢相信有一见钟情到这么疯狂的。
  正因如此,Steven只有一个。
  
  关于人物的原型,现实中的Steven这么说:我那样干是因为想莫里斯。我已经失了理智。
  他很想念,这份想念疯狂到让他不顾一切的越狱,以至于给自己累积到百余年的刑期。
  这是要一份多么疯狂的想念和爱情?
  
  不禁想起一句话:我颠覆了全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或许这份感情是病态的,但它确是真实的。
  真实到一生自由见证。
  
  
  摘自百度百科——“虽然拉塞尔说他已经认命,但很少人相信他。麦克维克说,假如他明天出现在他家门外他也不会吃惊。”
  
  作为一个三观不正的标准坏人,我希望麦克维克能在某天能看到Steven站在他家的门外。
我爱你莫里斯

《我爱你莫里斯》观后感,结局点评剧透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我爱你莫里斯》观后感,结局点评剧透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我,剧透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