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甲午大海战和坂上之云

影视台词 > 影评 > :甲午大海战和坂上之云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甲午大海战和坂上之云的正文:

   经常混迹于坂上之云的贴吧。今天看到里面有个转铁血论坛的一个贴,大致指出了甲午大海战中,关于海军设定上的BUG,大概指出了有七处吧。并且和坂上之云进行了一个比较,自然少不了一些过激的言论。
   与其是听别人说,不如自己看。对于黄海海战,看过一些资料,最近也正好在看坂上之云的小说,也正好看到日清战争这一章。所以正好有一个比较吧。
   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甲午大海战。说实话,很能鼓舞人心。但是,我认为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和坂上之云的可比性还是有待商榷的。无可厚非,在甲午大海战中存在着许多BUG,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英国人读日本人东乡平八郎的名字的时候直接用了拼音的读法,关于这个读法,稍微查一下资料就会明白正确的读法,既然影片中已经有这么多日本人参与,何不确认下正确读法呢。第二处是在这部号称海战主题电影中,对于战舰发炮过程的及一切所能得简化。一般来说,在海上,特别是还是大舰大炮时代,打一发炮弹起码是要对准角度,改变航速和行进方向之类的,这些命令在当时传递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不可能像电影中舰长一声令下,一发炮弹就这么打出的。这太神速了。具体可以参照最后打像吉野号的那发榴弹炮的发炮过程,才算是勉强合格吧。另外,除了时间上,还有就是一般打第一炮的时候只是一个预射,并不是直接瞄准的,而是为了以后瞄准,了解对方航速之类的数据而发的预射炮,第二发,第三发是来真的。
   撇上面这些比较明显的BUG,其实其他还是有一些BUG的,此处不一一列举。
   简单说下看完甲午大海战的感受吧。感觉这部电影是一本教科书里的内容加上一些感情戏组成的混合物。说到底,还是一部以教育国民为第一目的的电影吧。特别是其中反复提到的钓鱼岛和黄岩岛,恐怕也是政治所需吧。
   另外,这部电影自称是正统的海战电影,但是至少在我眼中却并非如此。海战电影不是讲究场面多么大,用了多少特技效果。而是追求再现历史真实,我看甲午大海战的海战,光看见相互射炮,也不知道谁是谁,就听着演员们声嘶力竭地说着台词,说着说着,射着射着,海战就结束了。个人觉得,就算弄个示意图之类的也会让观影者比较易懂一些吧。
   比如在黄海海战的时候,北洋舰队用的是燕字型阵型,也就是V字型,那之后关于战法上的说明就直接没有了。关于敌方日本联合舰队的纵型阵型也没有说到,这些时间都用在他们老同学的招呼上了,汗。
   这样,就很容易让我们观影者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坏的都是慈禧太后,弄什么六十大寿,弄得北洋舰队的主炮榴弹炮也只有三发,说出都笑死人了。但是实际上,北洋舰队的失败其实在很早就已经埋下伏笔了。就是在日本长崎“友邻互访”的归途上,德国(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舰长离职一事就是一个大伏笔了。其实那位舰长是个聪明人,他已经预感到之后发生在中日之间的战争,所以希望先声夺人,打响第一炮。但是毕竟不宣而战是德日的拿手把戏,清国是永远不会想到的。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战争。
   接着说坂上之云里关于日清战争的描写吧。这就完全是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发出的声音。对于战法,细节的描写体现了他们对待这部连续剧的严谨态度。当然之中也不乏美化战争的地方。比如秋山好古在旅顺保护中国小孩的镜头,这个镜头在小说中没有写到,就可以理解成是编剧加进的东西。理由什么的也很容易理解,美化战争,掩盖旅顺屠杀的真实。
   总的来说,甲午大海战和坂上之云都是以教育为主的,但是相对于后者来说,前者的说教性可能更加明显和露骨,甚至有种赤裸裸的感觉,对笔者的个人感受来说,有种读教科书的感觉。而坂上之云,则比较巧妙得描绘了日本人引以为自豪的明治初期(这里想吐个槽,两个片子里的明治天皇完全是判若两人啊!),从发激发日本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吧。所以说,从达成目的的手法上来说,后者还是略胜一筹。而前者则是秉持了一贯的宏观叙事手法,恐怕这也是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吧。

甲午大海战和坂上之云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甲午大海战和坂上之云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甲午,之云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