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逃离德黑兰》个人英雄主义掩盖下的人本主题

影视台词 > 影评 > :《逃离德黑兰》个人英雄主义掩盖下的人本主题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逃离德黑兰》个人英雄主义掩盖下的人本主题的正文:

    你可以把《逃离德黑兰》看作是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又一次好莱坞翻版,这一次的主角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工托尼·门德兹,而他利用一部子虚乌有的电影《Argo》,将被困在德黑兰的美国外交官伪装成电影剧组工作人员,成功营救出这六名藏身加拿大驻伊朗大使官邸的被困者,营救计划绝妙之处在于,在伊朗革命卫队发现之前,他们离开危险之地时搭乘的是普通商业航班。
    不过,故事发生在德黑兰,让这部电影显得不同寻常。电影一开篇,就用漫画加新闻纪录片讲述了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的历史背景,低沉的女声解说令效果如此怪诞,却并不比这一线索发展来的荒唐:1951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出任民选的伊朗首相,他将英国和美国控制的石油产业国有化,这就触及了西方的利益,随即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的“阿贾克斯”行动推翻赶下台。英美扶上国王宝座的是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其新政府很快就与外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大量恢复伊朗石油输出到全球市场,美英可分享伊朗石油最大的份额。不仅如此,新沙赫(国王)挥金如土,“他的妻子用牛奶洗澡,午餐则用协和飞机从巴黎运来”。他还接受美国资助,组建秘密警察萨瓦克,以残酷统治维持权力,直到直至1979年被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
    处处标榜“民主、人权”的美国政府,却在幕后策划推翻伊朗民选政府,然后长期不遗余力地支持专制的巴列维王朝,真是莫大的讽刺。托尔斯泰有句话说得好:“历史要站得远些才能看得清楚”。几乎半个世纪年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话也许代表了今天美国人的观点:“……(阿贾克斯)行动是在战略上是合理的,但那次政变却对伊朗政局发展造成窒碍,这可以理解为何那么多伊朗人愤恨美国的介入。”
    电影的营救主线之外,美国行动迟缓的官僚体系和伊朗狂热的极端宗教统治——两种截然不同政治生态同样呈现出病态和反人性,强烈的反差,以及相同的对人生命的漠视,值得人们反思。
    美国方面,在6名东躲西藏的外交官随时面临被发现并处决的危急情况下,白宫官员拿出的却是不切实际的“拍脑门”方案:自行车方案,让出逃者在冰天雪地中沿着山区偏僻小路骑行300英里进入土耳其,为了达成这个计划,甚至“可以派人教他们(骑自行车)”,而对不会说波斯语,不熟悉伊朗地形的美国人来说,这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托尼嘲笑说“你们得派一支支援队伍拿着打气泵跟着他们才行”。国际教师方案,将6人伪装成国际学校的加拿大籍老师,通过被管制的机场乘飞机回来,而早在8个月前伊朗就关闭了境内所有的国际学校。记者方案,伪装成从事采访活动的美国记者,但伊朗只给美国记者发放了74个签证,“如果他们伪造记者身份暴露,不出一小时就会看到他们被绞死”,这相当危险。还有慈善组织方案,伪装成农业非政府组织中的加拿大人,他们检查农作物的长势,以确保伊朗儿童不会挨饿,托尼提醒他们看一眼当天报纸的德黑兰新闻照片,地面上覆盖着雪,“慈善人员雪地上检查什么农作物?”
    于是,托尼着手策划一个切实可行的好莱坞方案,这是当时最好的“坏方案”。为了看起来像真的,他设计了虚构的编剧、导演、摄影师、外景经理、美术指导、副制片人等完整的摄制组,邀请了着名制片人李斯特加入,甚至买下了科幻电影《阿尔戈号(Argo)》剧本版权,他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有了大量的媒体宣传,拥有办公室、电影海报、名片、伊朗风情的电影镜头故事板。正当计划顺利实施之时,白宫的官僚病却再一次发作,政客们担心行动失败会影响竞选,因为“六个美国人被暴徒从加拿大外交官官邸拖出来处决会引起世界公愤,但如果六个美国人假装拍电影和一个中情局人员被他们在机场处决,那会是丑闻”,所以决定取消营救行动,转而安排危险性更大却政治正确的三角洲部队突袭。最终,托尼抗命完成了任务,6名被困外交官安全回家,官僚主义的傲慢自大、对生命的冷漠于是被掩盖了。
    伊朗方面,被宗教狂热扭曲的人性在影片里俯首即是。一批被扣押的人质被蒙上眼睛,带到地下室,似乎要执行枪决,但只是扳机扣动的声音,没有子弹,人质被恐惧击中跪倒在地,背景则是霍梅尼对抗美国的声明,增强了画面的恐怖意味。一些沙赫的亲信被从家里拖到街上开枪处决,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尸体扭曲成奇怪的形状倒地;机场里有人因为通讯录里有美国人就被处死;大街上用起重机吊着绞死的人示众,尸体在风中摇晃。影片最让人心灵震撼的是,革命卫队组织儿童拼起碎纸机处理过的碎纸,他们跪在地上,满脸童稚天真,认真地将一条条碎纸拼出完成的图案——美国大使馆人员名册肖像,就像是在老师带领下做着手工游戏,而这游戏却可以让无辜的人被发现并陷于绝境。
    在令人绝望的两大政治体系之外,我们仍能感受到一丝温情,而且这温情在冷漠、暴戾的电影语言下更显珍贵。美国街头飘扬的黄丝带,加拿大大使官邸里的伊朗女管家,无偿帮助营救行动的好莱坞电影人……只不过,所有的温情都来自于小人物。

《逃离德黑兰》个人英雄主义掩盖下的人本主题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逃离德黑兰》个人英雄主义掩盖下的人本主题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逃,主题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