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逃离德黑兰》真实事件的分量

影视台词 > 影评 > :《逃离德黑兰》真实事件的分量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逃离德黑兰》真实事件的分量的正文:

  伊朗人质危机是美国内外交困的高潮,是卡特下台的直接原因。此片上映时逢美帝又一次在中东内外交困(利比亚大使事件),很会选时机。
  
  这种历史事件改编的纪实电影有不少,比如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惊爆十三天》,次贷危机的《大而不倒》等等。但本·阿弗莱克操刀的《逃离德黑兰》更加好莱坞范儿,比起前面那些充满电视剧味的电视电影更加大气,不再是“纯室内戏”,立场也尽力公正。片头交代了巴列维王朝的罪行以表明伊朗人质危机一定程度上是美国自食恶果,片中的镜头也比较中立,比如抗议人群冲入大使馆,发生在市集的冲突,街头用起重机吊死人,披着黑纱的伊朗妇女啃着肯德基鸡翅,童工们拼接着被剪碎的文件。加拿大使馆的管家、伊朗文化部的官员、机场工作人员的形象都表明本片没有妖魔化全体伊朗人。人物表演也更加自然,没有典型的“美剧式做作”。
  
  当然作为好莱坞电影,不戏剧化加工是不可能的。片中的好莱坞人物的贫嘴就到了一定境界,诸如
  “电影拍得如何?”
  “不错,但目标观众不会喜欢。”
  “目标观众是哪些?”
  “长着眼睛的人。”
  
  “我们将要你能想象的最恐怖的地方。”
  “Universal Studio?”
  
  还有“你可以一天之内教会一只恒河猴子当导演。”“约翰·韦恩才入土六个月,美利坚合众国已经内外交困成这样了。”等等。
  
  戏剧化加工必然有副作用,影片的高潮登机那一段明显过于好莱坞,连番的最后一分钟的化险为夷的把戏。人物的表演虽说比电视剧自然,但是为了忠于历史也没能添枝加叶,因而显得脸谱化,并无特别值得回味的形象。
  
  然而尽管有这些不足,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虽然剧情可能未必九曲十八弯,但总是能更披上一层厚重感和戏剧张力,尤其是在片尾那些原型人物的照片登场时。看《惊爆十三天》感同身受真实的人类命悬一刻的时候,远比《独立日》式的地球毁灭要震撼人心。总之作为纪实电影,本片如预期般的好看,但问鼎奥斯卡有点夸张,因为它没有表达奥斯卡青睐的价值观,或者任何价值观。

《逃离德黑兰》真实事件的分量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逃离德黑兰》真实事件的分量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逃,分量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