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记录

影视台词 > 影评 > :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记录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记录的正文:

  张莘夫(1898-1946),东北人,留美归国的地质学博士,抗战结束后被派往东北负责接收矿产,1946年1月16日,被CP东北部队所杀。
  
  沈崇,沈崇事件已经不用再说,至于其人沈崇事件后的经历,对不起!您所发表的内容根据相关政策法规未予显示。
  
  两人相类似的是,在中国掀起一股民族反帝热潮,前者是反苏,后者是反美,后者自不待言,说说前者,1946年1月16日,张莘夫在东北被杀,2月1日,苏军到期拒不撤出满洲,2月11日,雅尔塔协议全文公布,舆论哗然,2月13日,东北流亡学生沙坪坝大散步,声讨第二次九一八,重庆鼓吹民主的《新华日报》(CP主办)营业部被冲击,2月16日,全国反苏总散步,在全民反苏的大背景下,3月1日,KMT六届二中全会召开,KMT主战派向主和派发起全面攻击,国府对苏战略开始调整。
  
  《雅尔塔协议》出台的背景是,作为与直接跟日本对抗的美国,希望中国吸引日本的注意力,把驻南洋的日军调回中国战场,以减少美国青年的伤亡,但罗斯福认为KMT和CP都在抗战中保存实力,无法实现这样的意图,于是罗斯福转而寄望于斯大林,希望苏军出兵东北,作为交换,美国维护苏联在华利益,同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一样,中国再一次充当牺牲品的角色,美国要求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
  
  条件为: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
  
  2、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即:
  
   a)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库叶岛划给苏联)
    b)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旅大港口租界给苏联)
    C)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特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可以说,罗斯福用出卖盟友的利益来换取苏联出兵,但世事往往出人意表,二战尚未结束,罗斯福就见华盛顿了,1945年7月16日,就是波茨但会议第一天,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成功地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同一天,苏联进攻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8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内容基本为:开大连为自由港,所有港口工事及设备的一半无偿租与苏联,港务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期限30年;中苏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并设中苏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由苏联人担任,期限30年;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合并为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由苏联到旅顺、大连的往返货物免征关税,期限30年;战后在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独立与否。苏联则保证支持国民政府,尊重中国对东北地区的完全主权,并无意干涉新疆内部事务;战胜日本三个月后,苏军全部从东北撤退,这些规定基本上是对《雅尔塔协定》有关中国部分的再认定,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研制成功,意味着美国拥有了瞬间可以抹掉一座大城市的打击能力,这样的情况下,苏联是否出兵东北对于打败日本来说并非必要条件,何况苏联占据东北,对美国人的远东利益也非常不利,但协议已签,杜鲁门要求斯大林放弃东北利益遭到拒绝的情况下,老蒋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从斯大林签下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日本投降已经毫无疑问,多扑腾多少天而已。
  
  这样的背景下,斯大林将原定发起进攻日期8月11日改为8月9日,很显然,斯大林抱着日本投降之前捞一票的目的进军东北,1945年8月11日,CP发出进军东北的命令,9月11日成立以彭京兆为书记的东北局,到11月,十多万各路CP部队进入东北,10月31日,育帅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8月24日,国共开始重庆谈判,10月10日达成双十协定,KMT方面,10月12日,熊式辉抵达长春,成立东北行营担任东北行营主任,蒋经国为外交特派员,与苏军就撤退问题进行谈判,苏联拒绝美军军舰上的国军从大连登陆,10月18日又阻止美军军舰在葫芦岛登陆,随后在山海关KMT部队遭到CP部队阻击,酿成军事冲突。
  
  从时间上可以很明显看出来,CP早在为进入东北的打算,作为非政府武装,又是苏联的马仔,从程序上来说没有什么限制,行动上也显得恣意妄为,大不了假装流民,但国军不同,KMT对东北的接收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行为,程序上就比较麻烦,可以说,从罗斯福用中国来换取苏联进入东北的那一刻起,KMT在东北的卡位战中就已经落后了,盟友再亲还能有马仔亲?不过毕竟实力差距比较大,或许斯大林也不认为CP有与KMT武装对抗的实力,有抛弃CP换取苏联在华利益的意向,对马仔不算坏,但也谈不上好,老大哥的支援不落实,也因此出现了黄瞎子所说的进入东北的CP“六无”状态,只是,KMT在外交上转换了策略,抗战胜利后,中苏条约因为“卖国”多少显得有些突兀,转而寄希望引美国入局来制衡苏联从而渔翁得利,但是斯大林将东北转交给国军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美国势力不得进入东北,可以说老蒋用美国舰队运送国军到东北触到了斯大林的逆鳞,此时的苏军正在东北大快朵颐,他们搬空了这块中国最好的工业基地,农产品当然也不放过,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抢劫,强奸,杀人,无恶不作,或许在这个时候,斯大林开始重新考虑是否应该支持CP搞武装对抗,是否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从其后的发展来看,老蒋和美国都没有正视这一点,这种盲目带来极大战略上的危害,为KMT的地败亡种下了种子,这颗种子不久以后就要在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上成长为参天大树。
  
  10月20日,政治协商会议因军事冲突延期,11月7日,美国将民主联合政府作为援华条件,12月27日,国共举行停战谈判,1946年1月10日在马歇尔的调停下达成协议,随后发生了反苏事件,如前面提到的,4月14日,苏军撤离长春,并提前通知CP,CP进驻长春并向前来接收长春的KMT发起进攻,4月24日,苏军撤离哈尔滨,CP顺利接收哈尔滨,至此占据了北满,4月18日至5月18日,一打四平,KMT攻,CP守,也就是著名的“东方的马德里”保卫战,国军相继进驻四平,几天后CP被迫放弃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随后马歇尔向老蒋施压停战,6月6日起KMT片面停战,6月16日,育帅担任东北局书记,7月7日,CP东北局调整战略,出台七七协议,之后东北CP局面逐渐好转,9月14日,CP指责马歇尔“加剧中国内战”,9月30日KMT进攻CP战略要地张家口,10月2日,在马歇尔的威胁下KMT停止进攻张家口,CP借此调整部署,10月10日KMT进驻已经完成调整,被CP半主动放弃的张家口,11月12日,CP未参加KMT进行的国民大会,国共合作彻底破裂,12月24日发生沈崇事件。
  
  或许是因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不够,美国人总是一厢情愿地想实现国共合作,在表现上就显得很赤化,屡屡用老蒋的心头肉-----美援来逼迫老蒋就犯,从史迪威到马歇尔,一个要向CP提供美援,一个以断美援为威胁要求老蒋停战,屡试不爽,反观CP就表现得很狡狯,打得好就态度强硬,打得不好就态度软化留下和平运作空间,两次停战协议,可以说CP受益无穷,聂提辖被逼到多伦,育帅撤到松花江北,胖帅退保鲁南,KMT在美方的压力下都没能乘胜追击化优势为胜势,让CP迎来难得的喘息时机,马歇尔的调停是一个转折点,从此国共东北形势逆转,占据优势后CP也迅速调整态度,发动反美运动,并在46年冬发生(策划?)了争议无数的“沈崇事件”,与老蒋和美国脆弱的同盟关系不同,苏联和CP则渊源颇深,一拍即合,毕竟,CCP只是国产国际的一个分部而已,在长征之前,苏联对CCP有绝对的领导权,长征之后也具有名义的领导权,苏联放弃与国府的合作全面支持CP内战,据坊间传闻,北野在多伦,东野在东北,华野在胶东,从外蒙,中苏边境,旅大港三个方向上获得了苏军的军援,似乎其中除了东野比较肯定以外,其他的不好说,突然就令人想起当时大别山做环线游的中野,当真相当不幸,独帅和286的战略分歧也显得意味深长。
  
  老蒋在政治决策上的失败是KMT战场上失败最深刻的根源,对外的表现是受制于美国,以及以国舅为代表的亲美派,如同当年淞沪会战寄望于国联的调停,老蒋对美国人的介入有着莫名其妙的信心,除了几次被迫停战以外,47年的法币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兀,在国舅用国库跟金融大鳄的对赌到了最紧要关头,双方都弹尽粮绝,强撑一口气,被国舅寄予厚望的美国朋友宣布原定五亿贷款延期,造成散户信心崩溃,疯狂扫货,国库被榨干,演绎成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通胀之一,给雪上加霜的国府重重一击,对内则是没有把CP与苏联的合作放在眼里,一厢情愿地认为在美苏合作的背景下,苏联支持的CP一定会和谈,导致没有在最脆弱的时候把CP打倒,给了对方崛起的机会,说老蒋热爱和平无疑是个笑话,抗战结束,国人厌战情绪严重,国府经济紧张,内部困难重重,作为合法政府继承了政权的同时也继承了它深远的祸根,比如战后重建,土地上大量的难民需要救治,等等,另外,老蒋未尝不想收编CP,在没有得到苏援之前,CP尽管在抗战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固然不至于像长征刚结束时那样奄奄一息,但相对于KMT仍是非常弱小的,共产国际解散,苏联跟国府是盟友关系,作为没有名义上老大的马仔,CP也存在着招安的可能。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圣人,从借二十八个半的势实现苏区夺权,到长征路上对博古的反戈一击,顺手在长安忽悠了一把小六子,再到王明回来之后的态度暧昧,直至共产国际解散后整风中的恭敬顺从,在血腥的党内斗争中,除了一四方面军汇合时,力量对比太过悬殊,短暂地给张主席让过位之外(似乎是被太祖给卖了),圣人永远不倒,甚至长期从事统战,民主党派中也威望颇高,考虑到在KMT中安插的无数卧底,圣人在民主党派中究竟掌握多少力量是个未解的迷,或许当年太祖抛出个双百引蛇出洞其目的也在于此,个人以为圣人是一个掌握庞大隐蔽能量,彻头彻尾追随利益的现实主义者,可以跟任何人合作,也可以向任何人攻击,在美苏就中国问题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尤其苏联对华利益在谈判桌上已经得到满足,没有必要冒着跟美国直接对抗的风险支持内战,没有斯大林的承诺,CP看来已经事不可为,作为和谈的两个操作者,圣人跟张群分别抛开太祖系和CC系联手实现双赢,有完成华丽转身进入体制内的迹象,自古“杀人放火受招安”是绿林豪杰进入体制的终南捷径,而圣人所掌握的巨大力量(黄埔,南昌,特工)看起来也让他具备谈判的本钱,如果不是国府外交上不能“忍辱负重”,过早地引入美国制衡苏联,或许协商就真的实现了,当年李中堂的联俄制日已经证明,在没有实力做后盾的前提下,以夷制夷是件不靠谱的事儿,圣人后太祖放鞭炮的缘由未必不来源于此,当年情况与中国类似的伊朗通过“卖国”,以空间换时间,逐步实现了苏联撤军,分化伊共,引入美援,再反戈一击收回主权过程,但是在KMT六届二中全会对苏强硬派全面进攻,全民反苏的大背景下,KMT跟苏联方面的谈判陷入困境,某种程度上推动苏联不顾合约全面支持CP,让太祖有了跟老蒋较量的本钱,并最终战而胜之。
  
  日本日薄西山,苏军对关东军发动进攻;达成《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原则上不支持CP进入东北,CP在东北举步维艰;美国也不支持中国内战,国共开始政治协商;张莘夫事件引发的反苏浪潮,KMT以引美军势力进入东北的方式对抗苏联,斯大林转而支持CP,CP开始占据大城市四平,长春,哈尔滨以争取更好的谈判条件;美国施加压力,老蒋不得不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停战;斯大林搬空了东北工农业,并留下大量关东军武器弹药(日式装备他们也用不着),CP在东北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沈崇事件引发的反美运动,对美国对华战略的影响不得而知;美国调停失败, 但KMT已经错失绞杀CP的机会,从时间线上来看,国共战场上的成败与美国和苏联对华战略的调整息息相关,两党在大国利益的夹缝中战斗,这些都很明显地诠释着这一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记录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记录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铁马,记录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