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悲惨世界》观影感受

影视台词 > 影评 > :《悲惨世界》观影感受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悲惨世界》观影感受的正文:


  首先是《悲惨世界》的原着,忘了是初中还是小学看的,很久远了,故事情节也有记不清的,但是当时哭得很惨还记得。那个时候是看的雨果作品集,《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一起看的,《巴黎圣母院》没看完,因为这两本书比起来更喜欢《悲惨世界》在一个晚上只能看完一本的前提下就这么决定了。之后巴黎圣母院也没拿起来,狭隘的觉得和冉阿让的一生比起来吉普赛少女的爱情,敲钟人的美与丑都是不够看的。
  
  回到电影,《悲惨世界》歌剧已经演了六十几年了,这部电影保留了歌剧的经典唱段,这是部音乐电影,开篇就是look down,这段歌词在电影中反复出现,表达着愤怒和反抗的心情。其实歌剧我真的不是很了解只能凭着感觉来了。冉阿让出狱时是带着愤怒和仇恨,因为一块面包而被判十九年,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不公和折磨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危险分子。被驱赶被仇视的冉阿让在第一次遇见主教的时候是惊慌的。从没有人那么和善的对待过他。我觉得冉阿让第一次动容是在主教说出“我尊贵的客人”的时候。冉阿让第一次被人尊重,但是在财富面前冉阿让只是犹豫了一下就做了一个坏人应该做的事。
  
  主教的宽恕让冉阿让重新找回善良,这种力量是愧疚,一个心怀愧疚的人还保有着善良。主教说冉阿让的目光很坦诚,那是因为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那只是一块面包。但是他在黑暗中生活了十九年,他觉得这已经足够补偿他所犯的错,甚至还怀有恨意。而主教的宽恕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在十字架前仇恨的冉阿让和善良的冉阿让相互交错,最终他选择宽恕。放下仇恨,改变自己。这里并没有意味着冉阿让放弃了反抗相信了“正义”而是更加彻底的反抗,不在拘泥于26401还是冉阿让,他是彻底抛弃了自己,将灵魂献给了上帝。
  
  镜头一转冉阿让已经变成了市长,我有点不适应,因为中间的冉阿让成为正常人之后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被人们爱戴尊重从而成为市长的过程没有了。相对的冉阿让的罪犯身份曝露之后人们的误解和唾弃也没有表现。其中一段冉阿让在得知有人无辜入狱的时候那一段救与不救的徘徊很好的表达了冉阿让的人性。救了自己将会入狱而自己的朋友会被牵连,依靠自己工厂生活的人将流落街头。不救就有无辜受累。他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当时我真的很想看被他这样考虑,这样关心的人会怎么回报他。这段是我看书时哭的最惨的地方。电影里并没有详细描写,连一笔带过都没有。算是庆幸吧。因为我又期待又害怕这样的场景。就像芳汀的遭遇一样。
  
  工厂里女工们众口一词的说芳汀是个荡妇,芳汀的回应是一个搞婚外情的女人没有资格说她。但是很快就被逼得无话可说。因为她只有一张嘴。女人们在想什么呢,说他们恶毒吧,倒也没有,说他们善良吧也说不过。那位婚外情的恼羞成怒可以理解但是那些随声附和的人呢。芳汀的没有过错,她的存在也对人不构成威胁,仅仅只是嫉妒就能让这么多人一起诋毁她么。仅仅因为嫉妒就能毁掉别人的人生么。不随声附和就会变成异类,变得像芳汀一样,因为没有人可以为她说一句公道话。有时候真的觉得很幸运,有闺蜜可以一起疯一起傻。遇事可以说句话,说想看《悲惨世界》就马上出发的闺蜜真是太棒了。
  
  回归电影,芳汀在卖了自己的头发牙齿身体之后的一段I dreamed a dream这里不上歌词了,也不解说了,因为说不出来,那种感觉还是亲自体验吧。但是Now life has killed the dream I dreamed最后一句唱完后芳汀的眼神彻底灭了,表情平静如死。就像妓女说的“在这里把身体出卖给你的女人们心是死的。”芳汀顺从了命运却并不彻底,他还是会反抗,这个反抗让她有机会再次见到冉阿让。让她的女儿有了归宿,从而不再遭受她悲惨的一生。
  
  这里有一点要说,就是冉阿让改名换姓后的名字马德兰一次都没有出现。反而是冉阿让不断地反问自己“who am I”那之后他再次变回逃犯带着珂赛特逃亡。珂赛特让他懂了什么是爱,是他精神的支柱。至于有没有特殊意义我还没想明白。
  
  珂赛特和马利尤斯的爱情。。。怎么说呢,一见钟情,马利尤斯的眼光追随着珂赛特,再看不到艾潘妮对他的感情。好吧,我就是觉得他浅薄,如果珂赛特没有被冉阿让带走,没有变成为闪闪发光的美少女他还会一眼就从人群中找到他么。艾潘妮也说了,明明是一起长大的。分别就是,冉阿让有钱。。。仅仅是一面之缘就彼此牵肠挂肚这种感觉我是没体验过所以不予评价。但是马利尤斯被迷得神魂颠倒的到达聚会地点被调侃的那里很讽刺。革命不是贵族少年无聊时的游戏。在马利尤斯抒发他的爱情时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表达革命的愿望时是合唱。贵族的少爷和穷苦人对革命的愿望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而他们准备的那一天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革命的失败原因计划泄露了,有沙威这样的人混在人群中,有浑水摸鱼的还有就是这是一群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学生。和从容果决在战场上依然冷静的冉阿让相比他们只有热血这唯一的可取之处。而冉阿让的冷静来源于他早已知道了失败的结局,就像酒馆老板说的“这群人有多半会死的,再偷点也没关系”。而为了平民浴血的战士被平民拒之门外又是怎样的悲哀。结局是一定的,冉阿让只是想救马利尤斯不让珂赛特伤心而已。
  
  又一个重头来了-艾潘妮,爱着马利尤斯的酒馆老板的女儿。长大之后的艾潘妮和珂赛特身份完全互换了。在听了马利尤斯和珂赛特互诉衷情之后拿着珂赛特写给马利尤斯的信在雨中唱着on my own的艾潘妮(这段也不评,因为感受只有看过电影才体会得到)。如果珂赛特与马利尤斯的幸福是众所期盼的,是芳汀与冉阿让的幸福。那么艾潘妮算什么。在那样环境里长大的艾潘妮,为马利尤斯送情书挡炮火的艾潘妮又算什么。这样的毛毛雨伤不了我,艾潘妮的悲哀像雨一样,雨过天就晴了,马利尤斯迫不及待的给珂赛特写了回信。我一直想问在缅怀革命时被珂赛特的爱情瞬间治愈的马利尤斯到底把革命当做了什么,把艾潘妮微末的要求短暂的幸福当做了什么。
  
  我就不吐槽从电影里消失的为了能让珂赛特和马利尤斯结婚冉阿让将全部财产给了珂赛特那段了。虽然珂赛特和马利尤斯的爱情很美好很幸福,但是和其他人的感情比起来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只是美好的愿望实现了而已,少了奋斗与牺牲的幸福太过苍白。但是那是芳汀和冉阿让的愿望,他们为此奋斗一生,牺牲一切。这又让人倍觉珍惜。
  
  还有什么?对了沙威。我不是忘了他,而是对他的记忆太深刻。看书时最讨厌他,为了一块面包把冉阿让逼上绝路,所谓“正义”的忠犬,卫道士。但是当看到他放过冉阿让然后选择了跳桥却是我最感动的地方。他是主张正义的,他说要靠劳动脚踏实地做人这样的话不止一次。这些都没错,但他不懂宽恕。直到他自己一再被冉阿让宽恕,冉阿让做的一切冲击着他的正义和公理。在追捕冉阿让时他在高楼的边缘重申了他的原则,在放走冉阿让的桥上他反思了自己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沙威掉下河时发出了碎裂的声音。他的身体被洪流冲走。在我看来这里破碎的不止身体,还有旧的信念旧的社会。这里才是我认为的预示着法国大革命胜利的地方。因为旧的公理被破坏了,人们已经觉醒。最后的幸福不提也罢。
  
  鸡血了2700多字能想的都写了,仅为个人观感。好电影还是应该在电影院看的。因为这部电影我开始有点爱歌剧了。就算我不是很待见马利尤斯但是埃迪?雷德梅尼还是很帅的,歌剧也唱得很好。

《悲惨世界》观影感受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悲惨世界》观影感受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悲,感受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