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戏梦巴黎》梦想家的玫瑰花车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戏梦巴黎》梦想家的玫瑰花车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戏梦巴黎》梦想家的玫瑰花车的正文:

  如果梦想者能够成“家”话,那一定是个不错的职业。
  
  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2003年的电影《戏梦巴黎》(The Dreamers),又译作《梦想家》。1968年的巴黎,伊莎贝拉和提奥是孪生姐弟,他们有一个诗人的父亲。在抗议进步电影人朗格瓦被逮捕的抗议中,姐弟二人结识了来自美国的留学生马修。马修受到邀请来到他们家中做客,又在伊莎贝拉的鼓动下,模仿戈达尔的电影《法外之徒》中奔跑过卢浮宫的桥段,逐渐地三人结合成了互相依恋的小团体。随着父母出门远游,家里更成了三人的伊甸园,他们整日赤身露体地讨论电影、摇滚乐、政治,作着模仿和猜测电影片名的游戏,幻想着遥远的东方古国如火如荼的红卫兵运动,如果被拍成电影将是何等壮观。
  
  《戏梦巴黎》是贝托鲁奇写给他一不返的青年时代中1968年的情书。1968年,巴黎爆发了“五月风暴”,学生们在大街上用桌椅筑起堡垒,向政府抗议,要求政治改革。虽然抗议最后被平息,但一年后右派政府在全民公投中被否决,戴高乐被迫下台。再十八个月后,戴高乐病逝,法国随之进入另一个时代。而1968年的巴黎,仅仅是铺遍全世界的炽热躁动地图的一角。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运动试图摆脱“老大哥”的高压控制,又被5000辆苏联坦克的铁蹄踏破;在越南,“新春攻势”打垮了美国的不义之师,反越战运动进入高潮;在美国,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哥伦比亚大学爆发学生运动席卷全美,学生们向警察投掷石块,到处悬挂着列宁和毛泽东的画像。第二年,50万崇尚自由和反叛的美国嬉皮士涌入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成为摇滚乐史上的神话。而在中国,1968年毛泽东发布了“上山下乡”的号召,几亿人口陷入了更深的狂热和苦难。
  
  1968年,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发烧,一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口号中——革命。《戏梦巴黎》中,伊莎贝拉和提奥的家中挂着“毛主席万岁”的贴画,供奉着毛主席的白瓷半身像,而“毛主席”的旁边则是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女神的脸被贴上了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正如革命的血液里也掺进了欲望的荷尔蒙。提奥和马修争论着革命,而伊莎贝拉和马修在革命的名义下相爱。马修和伊莎贝拉、提奥在家中建立了一个梦想家的王国,伊莎贝拉以其古灵精怪的天才荣膺国王,法律就是“猜不出电影就受罚”的游戏。晚上,伊莎贝拉在家里的客厅里搭起帐篷,三个青春的裸体在帐篷里枕藉而眠。
  
  片尾,父母突然回家发现了比现代诗歌还要荒诞的现实,一气之下留下一张支票就悄悄离开了家。伊莎贝拉醒来才发现父母已经离开了,于是难过地想放出煤气自杀。就连自杀时,她脑海中还是回忆着电影穆雪德(Mouchette,1967)中少女滚到河里自杀的画面。好在导演是不会忍心让三个美丽的生命羞愧地死的——一块大石头砸碎了窗户,他们醒来,发现是外面游行的队伍。于是穿好衣服,加入到游行中,毫不扭捏地挥舞拳头喊口号。提奥和伊莎贝拉想都没想就举着燃烧弹向前投掷,马修劝阻提奥“这是暴力,我们不要暴力”。随着燃烧弹的爆炸,警察和学生向前冲,马修呆立在鱼贯向前的人流中间,陷入了困惑。伊莎贝拉和提奥是梦想家,他们要勇敢地和代表着旧世界的警察作战;马修却也是梦想家,他的退缩不是因为胆怯,犬儒,却是因为相信——“我们不要暴力”。后来,人群散,街灯下面,水枪和石块留下一地狼藉。片尾曲响起——是香颂名伶的《我绝不后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
  
  《我绝不后悔》也是《盗梦空间》(The Inception)的梦醒音乐。Hans Zimmer把它拉长六倍,模拟梦境中时间变慢的现象。而在《戏梦巴黎》中,梦想家们的故事在歌声的骄傲宣言中结束,决意不向旧世界的约束妥协。
  
  贝托鲁奇说,他拍这部电影是想给现在的年轻人看看那个时代,那时的年轻人好像很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而现在的年轻人好像不会这样想了。的确,起码现在世界的体温确实比1968年要正常得多了,当年穿着喇叭裤的希拉里和克林顿夫妇考进哈佛法学院,成为了他们当初的反面——“既得利益者们”;当今的中国大学校园,也已从红色浪潮的裹挟中脱身了,学生们忙着实习,学生会,修改简历,准备面试。就业市场上,本来就工作难找,更不会有一个叫“梦想家”的岗位留给他们了。
  
  贝托鲁奇的话是怀旧的,怀旧的原因不一定是那个年代有多好,而是那个年代他和他的小伙伴们还年轻。人们已经各安其职,是不是说明我们的世界已经比那个年代要变的更好了呢?
  
  靠着“理想主义”能够大发其财的,后来多被证明成了投机主义者,世界并没有提供一个“梦想家”的职业。人们都在单调寻常的生活表面下做着各自的梦想者,但造梦的大师就被叫做梦想家,就像伊莎贝拉,提奥,马修,就像导演贝托鲁奇,就像那个年代涌向大街的人们。他们能够造出光怪陆离的梦给人们看,让人们不忘记人类除了生活还有做梦的能力。
  
  在CCTV电影频道看过一个美国玫瑰花车游行的录像,一个美女走在最前面,耍弄着指挥棒,后面跟着一辆打扮得奇形怪状却花枝招展的大篷车。车上的人们宣扬着他们引以为豪的东西,可能是地方特色的动物或者风俗或者建筑,吸引着人们不由加入。革命就是梦想家的玫瑰花车,是青年人的节日和狂欢,应许给他们一个未来。虽然历史往往导向一个无人预知的结果,就像鲁迅笔下的“革革命”“革革革命”,就像《色,戒》结尾爱国学生被处决前的面对的大坑坑了不少年轻身体,但是如果没有玫瑰花车的节日,没有戏梦,何来今天的巴黎呢。
  
  (约稿)

《戏梦巴黎》梦想家的玫瑰花车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戏梦巴黎》梦想家的玫瑰花车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戏,花车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