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无人区》的一步之遥

影视台词 > 影评 > :《无人区》的一步之遥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无人区》的一步之遥的正文:

    终于看了《无人区》了,这部吊足了影迷胃口的电影确实对得起等待也对得起电影票,至少它可以让我的双眼钉在银幕上一秒钟都没想离开,这在现在的这些电影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不过,说它还算不上杰作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它似乎差那么一点火候,这个火候究竟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包括风格、人物、主题以及某些戏的处理。凭记忆把能想起来的都在这里写出来,散点式的漫谈,不成体系。不是捧也不是扁,只想尽可能的客观一点。
    先从影片的风格说起。整个故事,情节,细节,都有强烈的真实感,然而电影的影像、音乐以及包括节奏在内的某些气氛渲染手段则是有一点超越真实,具有某种艺术气息的风格,演员的表演呢?夹在两者之间,但更多的偏向于写实风格。这使得整部影片的风格不够统一,有点串味儿。也许有人会说这叫做混搭,好吧,如果这的确是一种有意而为的手法,那么效果呢?很抱歉我没有看出它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相反,它拉低了影片的艺术质量,同时对观映者的感受产生了消极影响。因为风格是作品天然的属性之一,它是电影散发出来的气息,润物细无声中作用于观众,感受这是否是浑然天成的佳作。
   基于这部电影展现出来的这些材质,它可以向两种风格方向发展。其一是更真实的方向,这是因为剧本和演员表演都偏重于这个方向,如果在影像、音乐、节奏等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那么可能会呈现出一个绝望、残酷的风格,也可能利用镜头语言呈现出一个冷静、客观、写实的风格,但无论如何都将带给观影者更加真实的、令人感同身受的恐惧,或更加感同身受的感动,假如做到极端弄不好会被归为文艺片。其二是保持影像、音乐等风格,调整剧本和表演,做出超越生活超越真实的风格,例如传奇性,就拿传奇性作比方,那么首先得修改剧本,就像荒诞风格的电影首先得有荒诞的事件一样,在事件上、细节上增加传奇性。演员的表演也要调整,摆脱写实风格,可以尝试适度夸张(这与大陆演员的表演习惯不一致,大陆演员在表演上的多元化程度很不足,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令人欣喜的是宁浩导演在《黄金大劫案》里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大陆电影迫切需要的动作),那么也会有多种可能的风格呈现,例如一部酷酷的西部片,或者是暴力美学的风格,或者通过加强人物内心呈现的强度等手段做出一部即传奇又有感染力的影片,甚至可以做出一部喜剧片。
    在这两个风格方向上,我个人更喜欢后者,因为尽管前者具有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但它不美。另外从商业性上考虑也应该是后者。
    在不考虑冷静、客观的写实风格的前提下,这部影片还有如下一些可商榷之处。
    影片法庭戏之前的那场看守所的戏,就是徐铮和多布杰第一次见面那场。从剧作的角度,风格的角度上都值得斟酌。首先在剧作上,这场戏是否有必要?这场戏对叙事没什么作用,主要起塑造人物的作用,就徐铮而言,重点是传达了徐铮关注的是钱(尾款),从而对这个律师有了一个最重要的初步塑造。对多布杰呢,其实更多的是通过影像塑造出了一个“恶的可怕”的形象,多布杰的“可怕”是要在法庭戏之后二人吃饭那场戏之前塑造出来的,否则那场戏不具有多布杰对徐铮的巨大压迫力,多布杰的一举一动就不能令人感到紧张从而产生那场戏的张力。可是,这一场戏真的有必要吗?首先,对多布杰的“可怕”的塑造完全可以在法庭戏上完成,例如增加一句那个警察的台词,警察对徐铮怒吼: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你知道他背着多少条人命吗?!还可以在吃饭这场戏的开头再进一步辅助塑造一下,例如隔壁桌的几个狠角色在高声喧哗,多布杰看了一眼,狠角色们认出了他,赶紧离开。这些有信息量的塑造是比现在影片这种主要靠影像渲染的方式要有力度的。再说徐铮的塑造,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看守所那场戏,徐铮在法庭上为多布杰脱了罪,出了法庭就说快给钱,不然我让你这个官司再输回,这本身就完成了这一塑造。其实,影片中的那一笔很好,徐铮拿着账单上的签名,以暗示的方式威胁多布杰他可以帮他脱罪也可以帮警察重新定他的罪,这个行为本身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只要利用好就足够了。 例如,徐铮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要钱,而多布杰则不想给,这时候徐铮有备而来,直接那么威胁他,这样这个人物就立即出来了。而且,这样也形成了一个翻转,一个令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是比现有的方式那种顺理成章要好的。所以,从剧作上来看看守所一场戏是多余的,而且可能是画蛇添足的。从风格的角度来看,这里也有一处应该斟酌。这一场对多布杰的影像表现上,刻意的让他陷入黑暗之中,产生一种“可怕”的气氛。刻意做出这种画面,是一种有漫画感的风格,会给观众一种超越真实的暗示,即黑暗中的这个“恶魔”不能是一般的人。可是,多布杰在接下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物形象跟不上这个烘托,他在撞死那个老太太之前没有任何不正常的行为。(其实整部影片都很真实,前文说过)要是多布杰契合这个影像烘托的话,和徐铮吃饭时,蘸着辣椒面生吃一只刚剥了皮的乳羊糕,边吃边介绍这才是最嫩的羊,这还差不多,另外还要在介绍他那辆红车的由来,说到他老婆死时再加上一句“是我干的”才行。可以说,这场戏里这一处的风格也不是很契合这部电影。
    徐铮在弄翻了警车后骑马救人的那一场,也是一个值得斟酌的地方。辽阔的天地,震撼的音乐,徐铮单骑飞驰,把气氛一下烘托到极高。可是,其一,尽管这里是表现出了一种悲壮,但却同时有了一丝浪漫主义的味道,一种天地孤影任我行的感觉,这无疑是不合适的。而原因主要是由于“骑马”这个设置,再加上画面效果共同形成。如果不是骑马而是拦下一辆路过的车,或者骑马时尽量贴近人拍,不要拍出苍茫天地来就没这个问题。前一个问题还是小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在这里把气氛烘托到那么高是否合适?这里显然不是影片大高潮,徐铮的死才是,而且这里的情绪和最后徐铮之死的情绪是同一种情绪,在这里把观众的情绪调动到高潮,是给最后的情绪调动制造障碍,人为的调高了观众的情绪反应阀值。不是说这里不能烘托气氛,而是不应该烘托的这么过头,这里应该低调些,至少比现在低调很多。
    最后的高潮戏,特别是徐铮之死,客观来讲它是这部影片主人公的收场,这个收场想要做出什么效果?要感动人还是不要感动人?是要引人思索还是让人震撼?这些都是可能的选择,没有对错,因为一个故事是千变万化的,会有多个成立的版本。这个收场要做出什么效果主要取决于影片想表达什么。这部影片里这个效果我感觉不是太明显,或者说不太确定想要做出什么效果。但是从采用自杀式爆炸、徐铮说“我们是人,你不是”、以及前面徐铮骑马时渲染悲壮的气氛这几点来判断,可能是想要感动人,并且烘托出徐铮这个人物的转变和升华,而且,这也是商业片的正常路子。假设这就是影片原本想要的效果,那么很遗憾,做的不是很到位。让一个人的死很感动人,常规的有两种方式,一是让观众爱上这个人或者同情这个人,舍不得他死或者不愿看到他死。二是这个人死的伟大,是利他性的自我牺牲。其实主要是第一种,第二种往往是第一种的一个补充,或者说第二种通常需要第一种的铺垫。这部片子里徐铮既不让人爱也不令人同情,其实即便在他死前十分钟开始塑造这种效果也还来得及,但影片没有这么做,所以不能走第一种方式。然而,徐铮死的那一刻又不是自我牺牲,因为他死定了,他已身负重伤,逃不出坏人的魔爪,这使他的死成为了自然而然的预期,失了感人的力度。不过,这些还都只是表面的原因,其内在的原因是影片没有清晰的表现出徐铮转变的过程以及是什么转变了。片中这个人物从头到尾的行为很自然,真实可信,而且自然的不露痕迹,观众能够感觉到似乎有种变化并且毫不虚假,但却不能清晰的意识到这种变化是什么,因此就感受不到这种变化的力量——导致变化的力量和变化本身迸发出的力量,最后只能用台词“我们是人,你不是”来强行灌输,就很生硬,起不到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对徐铮这个人物没有做到位,这个人物流于表面化,没有深入进,就没有找到那个安放价值定时炸弹的点,或者是创作时深入了但没有把关键的一些点明显的表现出来,失于平淡。要知道,在现有电影的这个故事里,徐铮这个人物的深入塑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个故事的事件本身是没有内涵的,甚至是没有共鸣的,这一点和让子弹飞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个故事的主题和共鸣就只能落在人物身上,具体的就是落在徐铮的转变上,那么对徐铮的转变就不能仅停留在真实可信的程度,他承载的是这个电影的内在的东西。而影片恰恰在这个点上做的还不到位。应该往深入的挖一下,例如,徐铮为什么是个唯利是图罔顾正义的律师?这里仅提出一种可能,是否他感到,他生活的都市其实也是一个人吃人的猎场,他圈子里的那些人们,也只是衣着光鲜的猛兽,包括他自己。而无人区的那些人只不过是更直接的兽罢了。然而他并不纯粹,他也有人性,在无人区遇到的妓女触动了他心中的那片区域。在妓女第一次求他救她走的时候,他犹豫了,也或者没有犹豫,但那妓女被黑店父子两拖走时留下的祈求和绝望的眼神触动了他。后来那妓女还是藏在他车后备箱里逃了出来,但这个满嘴谎话的妓女却有着徐铮快泯灭的光芒,某个或某几个行为打动了他,例如奋不顾身救了他一次,例如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血汗钱来救徐铮(影片中有),他不知不觉对她有了特殊的感觉,是夹杂着某种东西的爱。最后妓女被多布杰抓进车里要带走时,他迷迷糊糊中再次看到了她祈求和绝望的眼神,这成了促使他行动的最后推力。结局,他为了她,在完全可以自保的情况下自我牺牲。当然了,这里随便一说容易,人物的重新塑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会牵涉整个影片的变动,这仅仅是说这一个问题时打一个比方。
    结尾,这个结尾其实成了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观众压抑已久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这一点上来说,是很好的。但问题还是有一点,做的有点潦草。
    还有影片开头的旁白,显然罗嗦了,什么猴子什么的话可以不要。而且,第一句话: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当旁白说这是一个故事时,是有一定间离效果的,是否该这么说可以慎重点,我觉得这部片没有什么需要间离的地方,相反,很依赖代入,特别是有了这个结尾之后。
    能想的起来的就这么多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情节紧张,还包含有一个所谓人物弧光的故事,不过情节是很紧张,但人物弧光不明显,风格也有点混乱。
   其实电影往任何一个方向的调整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能从剧本到影像、音乐、表演等都需要或多或少的调整,以上只是一些粗略的离散的看法,仅仅是提出了一些可能。不过风格的确是大陆电影亟待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恰恰是一部电影最神秘却最有魅力的地方,如同美人的气质,但我们的电影却对它缺乏关注。《无人区》由于风格上的欠缺和主题上的模糊使得它距离杰作有了那么一点距离,正如奢侈品和艺术品可能是一步之遥,但别小瞧了这一步之遥。

《无人区》的一步之遥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无人区》的一步之遥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无,之遥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