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私人订制》没诚意的大腕

影视台词 > 影评 > :《私人订制》没诚意的大腕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私人订制》没诚意的大腕的正文:


  既然有了“电影工业”这么一个词,那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商业化是电影的组成部分,没了票房,电影将死无葬身之地。但,一如《私人订制》中关于“脱俗”那段所示,电影创作者在温饱之后便思考起了淫欲,觉得只赚钱还不够,还必须有“情怀”,得把电影从“票房分成”这么个和钱密不可分的世俗气中提拔到“第八艺术”的“大雅”层面,于是,但凡有过点票房成功的大导们,都摩拳擦掌想挑战所谓的欧洲艺术电影,带着悲天悯人的情绪像菩萨一般开导众生。
  其实,有这样的好心是没错的,但问题就在于一个奉献和索取之间的对比:当代人,不论什么行业,对人民的币的渴求是无法忽视的,所以,当你以千金散尽的姿态普度众生,而其他同行却将众生的腰包掏得干干净净赚得盆满钵满,你的心态,还平衡吗?
  冯小刚自1997年拍完《甲方乙方》后,就一甩票房毒药的臭名,直奔另一个极端——以打破票房记录为荣。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006年的《夜宴》,04、05、06这三年,中国大陆的三位名导集体失魂,分别以《十面埋伏》《无极》和《夜宴》挑战并刺激了观影者的智力和忍受力,中国大片时代的开创以悲剧结尾,但意外的是,这却勾起了观众对大片的期待。就像一个性功能不太强大的男人却在前戏方面下足了本,惹的女伴只剩幻想。
  《夜宴》之后,冯导再次挑战高难度题材——战争片《集结号》。可能也是导演年纪到了,心中有了对某种历史进行温故的情绪。《集结号》是有情怀的我绝对承认,拍的也绝对不失败,比如最直接的战争场面环节,比如今一些狗血抗日片里的场面逼真太多;另外,《集结号》很好的学习了美国影片最擅长的表现手法,即在大环境中的小人物命运——这也是一度时期港片最习惯的角度,比如周星驰。这部片子在07年大陆票房还没井喷的状态下拿了2亿左右的票房,已属不易,但考虑到类似的年代片不如现代时尚片那样便于广告的植入,所以权衡一番,估计也就不亏。
  因此,从《夜宴》到《集结号》,冯导很放肆的自顾自玩了两年,收成一般,说的不客气点,就是转型失败,不说能力方面的问题,起码目前不是时候。之后,终于在普天同庆的奥运会年重回贺岁喜剧的行列,一部《非诚勿扰》把他拉回到了“一哥”的档次。
  赚钱之后,冯导可能又思考起了人生,重新绕回牛角尖里,以一部《唐山大地震》催人泪水,剧本建立在成熟的小说基础上,票房没有失败,但人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情绪,在此不表。
  2010年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重墨的一年,一部《阿凡达》的到来,将大陆民众的观影热情拉到顶点,人们像领免费救济粮一样彻夜排队花高价求得一张《阿凡达》电影票。14亿的大陆票房,相当于全中国每个人捐了一块钱,这……这不就是中国电影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吗?可见,04、05、06那三年里被挑逗起了情欲终于在四五年后到了高潮。
  回到开头所说的奉献与索取的对比,面对14亿的票房的诱惑,中国大陆的导演们决定不再自欺欺人的搞艺术了,专心回到拍商业片赚大钱的框架中。虽然自身性功能不算强大,但突然发现身边的这个女人能玩出这么多花样,那就吃几颗药丸,就是死也要勃一回啊。
  从来没拍过续集的冯导拍了《非诚勿扰2》,十分稳妥的在票房上获得成功,而建筑在和王朔合作基础上的剧本,也在欢笑之余收了观众几滴眼泪,人们纷纷感悟,这回才是年龄到了。
  两年后,冯导的年龄到的更加彻底,比《唐山大地震》更悲壮、比《集结号》更具有历史话题性的《1942》诞生。
  我对《1942》的看法是,中国需要这样的一部片子,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现状下,给世人一点警示,哪怕是皮毛的。很多人说《1942》失败,我觉得不可以很笼统的概括,至于说冯导越来越喜欢做一些超乎自身能力的事,我觉得这其实是在自黑——你不进取还不让别人进取?人,特别是创作者,难道不就是在挑战一个又一个自身难以达到的高度中获得解放的吗?
  然而不幸的是,一方面观众的素养没达到《1942》的高度,另一方面,同行以一部《泰囧》告诉观众,你们瞎操他妈鸡巴毛的心,1942年的事关我们屁事,过年嘛,我们这等小民们要做的就是无脑傻笑,你们平时受尽各种凌辱,被上司、被家人、被朋友看成失败者,现在,我让你们看90多分钟比你们更傻逼的三个人,让你们重拾点人生信心。
  又一个14亿诞生了,降临在《1942》的脑袋上,不仅秒杀了《1942》,也秒杀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者在奥斯卡取得安慰,而一向以贺岁票房大佬自居的冯氏团队则一无所获——票房上失利,观众们又不待见,说不眼红,那没人信。
  在《泰囧》的刺激下,2012年非但不是世界末日,反而成为华语电影高票房的起点,只要稍微有点制作的影片,你不拿个四五亿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过了170亿,而国产电影贡献了将近83亿,占比重的48%以上,和进口大片平分秋色。我深信,这一年,冯导的团队憋得很窝火。
  12月19号,《私人订制》上映,这是属于冯小刚的档口,其他影片也半恭敬半知趣地避开了这一时期。果不其然,第一炮成功了,点映票房加首日票房拿了8400万,打破历史记录,事态似乎昭示着即将往更美好的明天发展;然而,以和网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影迷,却纷纷给《私人订制》泼了冷水,评分急剧下降,直逼《小时代》。
  两天后,我心想着冯导对《私人订制》的那句概括“既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差”(大意),走进放映厅。结果是,我觉得真的很差,很没诚意。
  这样的评断在以往我对冯小刚电影的表达中不曾出现,因为他此前的片子,即便是那些早期被冠以“票房毒药”的片子,都绝对没有沦落到“烂片”的档次,而《私人订制》的差劲更多的是一种态度问题,我很难相信就水准而言,王朔和冯小刚会炮制出这么个玩意,这已经不是退步的问题了,这简直令人怀疑《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是不是有人“代笔”。
  冯小刚并不讳言《私人订制》的创意是对《甲方乙方》的延续,只是不想在片名中加上“2”字,便取了个“高大上”的称呼。《甲方乙方》是可以拍续集的,一是因为故事结构适合,二是因为有群众基础,不少观众还是想念97年的那部旷世之作的;但,不能这么拍。
  就结构来说,《甲方乙方》也是段落式的,几段故事之间的交集并不十分严密,但其间的联系点上的小细节却做的很到位,并不像《私人订制》这样完全脱节,《私人订制》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部网络段子+微电影合辑,好像导演已经无力整合起一部完整的90分钟长片,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方式。这令我费解——没诚意。
  单个故事内容方面也值得探讨,首先是苗圃开头的那段,可以说是无疾而终,这个所谓的“造梦”团队就没能很好的应对苗圃的要求;而到了范伟那段,除了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对白上逗了个趣,另外就是让人感觉李小璐的胸还是不错的,其他部分可以说是荒诞至极,这可不是表扬,情节已经到了没有逻辑可言的地步,似乎就在依仗着范伟在赵本山作品中的无脑性格来博观众一笑;特别是最后一段,让宋丹丹过一天有钱人的瘾,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催个情,实在是太作了,有笑有泪不是这么玩的,《非诚勿扰2》玩的不错,但《私人订制》砸了——没诚意。
  演员的选择也让人觉得有点不靠谱,这倒是应和了冯导在接受采访时对那三个人在戏中的评价。葛优的演技根本无法在那三个年轻演员中寻得绽放,葛优是个好演员,好演员的优秀是需要对手的,《私人订制》里的其他演员没有能够配得上葛优的,因此让人感觉葛优身处泥潭,有劲使不出。另外,年轻演员的选择也出了问题,那三个人完全不是喜剧咔,就知名度来讲也是半温不火,难道真指望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既然找不到好的对手给葛优配戏,那干脆抽三个半成品过来随便搭一下得了——没诚意。
  再讲创意,虽然承认了《私人订制》是对《甲方乙方》的延续,但也不能这么个延续法啊。苗圃的第一段对应当年英达装巴顿的那段;求脱俗的艺术家那段对应此前有好日子不过硬要深山体验生活的老板那段;范伟对应李琦“打死我也不说”,而且同样有“色诱”,只不过现在尺度大了,可以看李小璐的胸了,算是过了个眼瘾;然后最后同样以不着遍及的赚眼泪结尾,无偿的为普通人圆一个梦,升华人的情操。这样一做对比,就会发现,在创意方面,《私人订制》真的好懒惰,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还吃的如此津津有味。直到最后,在一行人经过一番傻到不能再傻的与自然对话过程后,冯导献声,以电视台记者的身份和葛大爷对话,也是抄袭了一个新闻热点里农民老大爷的实话实说。拿这样一个非网友原创投递的网络段子收尾,额——没诚意。
  当然,这部片子不用愁票房的收益,我保守估计起码5亿,钱是绝对赚回来了,至于名声,我相信还是经得起继续折腾的,毕竟冯小刚的招牌不是一年两年的,所以毁起来也不是一年两年,这样的广告大片,只要在院线里呆满两三个礼拜,光广告费就足以把投资成本拉回来,票房什么的,全是净赚。
  说完批评的话,也要说点赞赏。《私人订制》虽然看上很傻,但可见导演和编剧还是想发力的,他们有一种对现状的不满,这种不满充斥在影片的各个环节上,既然是帮别人圆梦,就说明了现实生活中有未完成的理想,这种理想,可能一辈子也实现不了,那么就过一天的瘾吧。除此之外,创作者还十分明显的批判了当下“领导”的腐败,其中的一些设计还是很尖锐的,比如把手表遮挡好,不准发微博和朋友圈之类,当然,你我也都懂,这也是广告啦。批判完领导后,继续批判某些艺术家的求高雅,影片中李诚儒饰演的名导就是指的冯小刚自己,导演借助影片中导演之口告诉全体观众,电影就是娱乐的,别扯那些高雅,起码别装高雅。最后那四个人行走全国各地,向大自然道歉的段子,真的很傻很天真,但也可见创作者的确是关心环保这个话题的,但正如前文所说,怎么能以这样的方式如此直白像是劣质教科书一样呢?归根结底还是——没诚意。
  冯导之前的在票房上取得成绩,赢得观众口碑的电影,恰恰都是建立在一种诚意上的,这种诚意,可以片面的解释为一种“俗”,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俗,接地气,不装逼,但《私人订制》已经将这种美德抛之脑后,似乎有一种与观众斗气的感觉:你们不就是喜欢看这种不动脑子被咯吱着傻乐的片子吗,那我给你们便是。

《私人订制》没诚意的大腕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私人订制》没诚意的大腕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私,大腕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