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天生杀人狂》——让人头脑爆炸的cult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天生杀人狂》——让人头脑爆炸的cult电影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天生杀人狂》——让人头脑爆炸的cult电影的正文: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被《天生杀人狂》吓了一大跳。这种惊喜并非只来源于影片本身,而是来自本片的导演——奥利弗.斯通。在《天生杀人狂》之前,他曾自编自导了着名影片《华尔街》《刺杀肯尼迪》以及“越战三部曲”等等。这位好莱坞导演兼编剧奇才,擅长拍摄纪录片或写实风格的故事片、传记片。而《天生杀人狂》的影像风格,却与上述影片大相径庭。它狂放、疯癫,整部电影流着叛逆的热血,强烈的cult味道扑面而来。不禁让人怀疑——斯通大叔是边嗑药边拍出来的这部电影?再看看本片的原着编剧,竟是大痞子昆汀.塔伦蒂诺。这样一来,影片中粗犷的血腥场景就不难解释了。出乎意料,这部电影给我的观感体验太过于丰富。在以下文字中,仅用自己的理解对影片的某些方面进行解读,以供广大影迷朋友们交流讨论。
    
  【喝醉酒的镜头】
  据不完全统计,普通电影的镜头切换数量在600至700个之间。而在《天生杀人狂》里,镜头切换多达2500个以上。影片的镜头剪切犹如快刀斩乱麻,在多处使用反轴跳切、跳跃剪辑,并刻意地在某几处破坏了30°规则。这些零碎的片段,在斯通的整理下,最终产生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如回忆画面的闪回时,通过快速剪辑展示角色内心的混乱、愤怒;而打斗、枪战戏里,快速剪辑强化了暴力美感。再有大部分人物的回忆、暴力场景以及主观镜头都用黑白色调进行处理,产生一种理性与反常相互割裂的视觉效果。影片的构图也颇有特色。不端正的构图往往是导演意识的体现。有如希区柯克在《辣手摧花》的片头用倾斜的构图暗示男主角危险的处境;《出租车司机》里马丁.斯科塞斯常让罗伯特.德尼罗处于画面的边缘,以体现角色心理以及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奥利弗.斯通则大篇幅地使用不平衡的构图,镜头也看似随意地左右摇摆。不难发现,戏中的男女主角米基、梅乐丽往往处于画面的左下角或右下角。斯通仿佛是想表达一种“天秤”的概念,米基和梅乐丽所到之处,都成了弱肉强食的原野一般,而镜头的重心倾向这对杀人狂,自然而言地喻示着他们强势、野蛮的立场。他在们的旅途中,倾斜的镜头诠释了毫无人性的野兽在体制下被排斥,肆无忌惮地一路行凶即为对社会准则的反抗,甚至是颠覆。“喝醉酒般”的反常规镜头,实际上是奥利弗.斯通不断地对个人风格进行释放。
  
  【强势插入的动画】
  曾经看到关于“动画和电影的表现形式有何区别”一个简明有趣的回答——“天空中飞过几只鸟,真人电影的导演无法掌控。而在动画里,一只、十只、千万只鸟,皆由画家随意舒展。”例如《罗拉快跑》中插入动画,表达女主角奔跑过程中的迷惘和宿命论。不得不说昆汀的《杀死比尔》系列中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天生杀人狂》。血腥场景里头有太多演员无法演绎出的狰狞,而奥利弗.斯通很聪明地插入了漫画式的片段,使得复杂的人物轮廓瞬间成了简单、粗暴的线条。同时场景更具戏剧性,角色情感和暴力美学被风格化、抽象化。真人无法做到的事,动画做到了。
  
  【会呼吸的符号语言】
  电影和任何“语言”的共性在于都是由符号组成的。电影中的符号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感,可以是任何或大或小的事物。简单而言,当你把影片中的某些元素提取出来再给予关注时,它们就成了“符号”。符号的重点在于“喻”。如用“枪”转喻“杀戮”,用“上好的雪茄”提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镖客三部曲”中饰演的“老牛仔”。《天生杀人狂》中各种刺眼的符号很难被忽视。影片中狼、毒蛇、鹰、蝎子等食物链中的捕食者在故事里面适时地出现,融于叙事,象征米基和梅乐丽作为杀戮者的身份。而荒野场景也正是隐喻——剥文明的外衣,当人类骨子里的野蛮显露出来,就和其它动物并无区别。再有如米基刀削似的脸庞和他的霰弹枪、梅乐丽坚挺的乳头和撩人热舞,将人的杀戮欲望、性爱欲望一展无遗,活生生地刺激银幕前的观众;虚伪的警方、媒体则是凌驾于平民之上的社会体制;片中闪回的恶魔脸像在述说杀人狂俩的挣扎和抵抗。此外,《天生杀人狂》好几处运用刺眼的红、绿、粉,结合种种符号,这些颜色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背景,而那些具有生命的符号,在台上狂舞着展示它们迷人的一面,并不隐晦,而是肆无忌惮地呼吸。
  
  【疯狂媾合的cult与愤青精神】
  上述提到的几个名词,毫无疑问地指向一个目标——cult。显然,奥利弗.斯通在《天生杀人狂》里大玩了一把cult,为何相比他之前的作品有着较大的风格差异?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奥利弗.斯通在好莱坞是个着名的愤青,他曾经炮轰《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过渡渲染美军的英雄色彩,美化战争,并扭曲观众的是非观。但是《天生杀人狂》中被深度刻画的杀生行为,不也是对观众价值观的进行误导吗?其实不然。回顾一下《天生杀人狂》中米基和梅乐丽两个角色。米基从小忍受家暴,祖父和父亲丧生于枪口之下,暴力深深根植于米基的内心。而梅乐丽惨遭父亲的性侵犯,母亲却袖手旁观,梅乐丽甚至产下了父亲的骨肉,在乱伦和冷漠的压迫下,梅乐丽成了一个渴望被解放、渴望毁灭一切丑恶的扭曲角色。他们俩像是底层社会的畸形产物,文明准则被残忍的生活彻底磨灭,于是他们成了野兽,除了吃喝拉撒就是杀戮与做爱的野兽。那些变态的下半身动物,懦弱的被捕食者,都被米基和梅乐丽无情地杀害。逃出家门后,人类社会被奥利弗.斯通打造成只遵守自然原始法则的荒野,米基和梅乐丽能够随意满足作为低等动物的欲望。当野兽受到禁锢时会作何应对?反抗!非人性执法的警察、暴力统治的典狱长、受舆论和体制摆布的媒体人,在野兽面前,若无能力抗争,只会被残忍地撕裂。作为愤青的导演发出对观众警醒——每个人经过社会意识形态的筛选之后,处于各自不同的阶层。但别太嚣张,别忘了我们都只是“动物”而已。但斯通的意识仿佛太过反骨,影片中反人类、反社会的故事也很难被大众接受。正是如此,斯通抛弃了以往的写实风格,选择了抽象风格的cult电影,他赋予整个故事和主题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看热闹的人,会被《天生杀人狂》躁动的元素炸裂头脑。而若你骨子里有cult精神,便能看透本片疯狂的皮囊之下,隐藏着愤青对非公正现实的控诉。奥利弗.斯通剥夺人类“社会性”的标签,在《天生杀人狂》中,所有角色都被打上“低等动物”的烙印。于是人类不是共同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而成了食物链中的每一环,捕食与被捕食。而银幕外的观众,幸运地成为消化者,默默地吸收着《天生杀人狂》留给我们的种种思考。
  
  【关于最后的迷惘】
  影片中有一幕触目惊心,即米基杀害梅乐丽的父母并将她解救后,梅乐丽的弟弟——或者说是她的儿子凯文,从房间走出来呆滞地看着两位杀人狂。此时凯文的眼纹,正是《发条橙》中阿利斯的经典装扮。库布里克塑造过反人类的、被兽化的角色与米基和梅乐丽十分相似。最后凯文的脸庞渐渐淡化,消失在烈火中。而呼应到影片结尾新闻报道了一系列犯罪事件——虽然米基和梅乐丽停止杀戮并过上了家庭美满的生活,但是罪恶仍在继续,人们之间的彼此伤害仍在继续。杀人狂对自身的解放只是一枚缩影,社会却仿佛从未改变,边缘人群忍受压迫、缺少关怀。作为“正常”的我们,会独立思考、有节制能力的人类,未来又改何何从呢?

《天生杀人狂》——让人头脑爆炸的cult电影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天生杀人狂》——让人头脑爆炸的cult电影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天,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