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推拿》黑暗的迷醉

影视台词 > 影评 > :《推拿》黑暗的迷醉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推拿》黑暗的迷醉的正文:

  看完电影两三天,仍然感觉不能自拔,想了许多,想说的也有一些。大致整理如下。
  
  在HKIFF看『推拿』,很容易想起2010年的HKIFF那场在香港大会堂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也是美得昏天黑地的边缘群体,也要忍受观众时不时的哄笑。听着观众的笑声,看着银幕上美丽而黯淡的人、城市和诗歌,我突然发现这场景也是人生的一种写照。
  
  那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娄烨电影。虽然更早之前看了他更出名的那部电影,也非常喜欢,但在影院看的那场『春风沉醉的夜晚』才是真正喜欢娄烨的开始。
  
  很庆幸自己在电影节前突发奇想,读完了毕飞宇的原作,这让我在电影的两个小时里几乎不用辨认、不用思考,完全沉浸在黑暗的迷醉里。从旁白读出“娄烨电影”的那一刻就开始流泪,止不住,几乎一直持续到电影的最后“推拿”两个巨字打上银幕。电影里南京不停的雨全都下到了眼睛里。
  
  原作写的是大爱,把盲人群像写得柔韧细密,而电影的改编更加情深意笃。原作没有交谊舞场上的聚散,没有沙老板口中的诗,没有小马这一个几乎抚慰人心的结局,原作的戏剧性让人措手不及,就像盲人笃信的命。娄烨电影里高度饱和的感情让这戏剧性冲淡成氛围,笛声、雨水还有黑夜白天交织的摄影构成的氛围,它围绕着盲人群像起伏的故事,是诗情与尊重。
  
  小马是爱情和欲望,都红是美。这两个角色的故事在电影里都进行了不少的删改,让他们的作用和象征更加集中。爱情和欲望是不死的主线,娄烨电影永恒的主题,这弥补了原作对小马故事的轻忽。而如果说我对编剧有什么遗憾,大概就是都红在电影里真的被抽象成了美的概念。梅婷的都红的确很好地传达出了美的概念,而原作里的都红是最复杂而自尊自爱的残缺美,这也许是在所有人物中最突出的。她爱钢琴而因为表演的经历放弃,这个故事可能是全书中最让我喜欢的一段,这也是在我看来最能表达残疾人与健全人“人神间的距离”的。在电影里,都红仅仅作为沙老板的梦想而存在,这很可惜。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这首找不到出处的诗像是网友拼凑的文艺杂烩,但放在电影里却又说不出的合适。且不说它与原作中描写的盲人群体特征有多么相似,那样充满本土气息的文艺表达在娄烨的电影里像清风一样自然,就像『浮城谜事』可以很自如地讲述一个狗血的本土网络故事。他做的是超越于故事之上,提炼出让人熟悉的种种元素,用他独有的这种悲伤而亲密的语言呈现给你。(当然你也许还是会笑,没有人能阻止你笑)
  
  也因为它的亲密才能让人感到切肤之痛,痛极了,即使在熟悉原作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仍然在几个溅血的地方感到痛彻心扉。郭晓冬的王大夫将原作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变成了近几年电影最让我难忘的一个瞬间。但是痛是必须的,一定要比基于文字的想象更痛。想要懂得他人的苦,没有那么容易。不能不痛。
  
  片头旁白朗读了制作者和主演名单,这是适合盲人观众的一种做法,而我想这更多的作用是想提醒绝大部分的健全人——盲人们的“神”——观众,这部电影是在试图表达哪群人的世界。而过分地使用这种手段,只会像都红在演奏会上感觉到的羞耻,并不是尊重。所以在片尾并没有听到同样的做法,毕竟再重复是破坏电影气氛和节奏的,大概盲人们自己也要笑了。但我仍然希望这部电影,以它超乎寻常的真诚和美,也能让盲人观众感受到这种迷醉,尤其是真正的盲人推拿师。毕竟他们才是原作和导演试图了解和接触的人。

《推拿》黑暗的迷醉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推拿》黑暗的迷醉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推,迷醉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