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卒迹》乡村人生的变奏曲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卒迹》乡村人生的变奏曲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卒迹》乡村人生的变奏曲的正文:

  传记片一般是以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故事片,主人公往往是使用真名或者谐音,剧情与其个人经历基本符合,但也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的加工或润色,而一部优秀的传记片不仅仅是史实的图解,更重要的是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深入其内心世界,还原人物原型的风格神韵,如丁荫楠的《孙中山》、黄蜀芹的《画魂》等。而在多元化的创作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接近于传记片的剧情片,可以称为“仿传记片”,既有现实基础但也为了艺术性、商业性等而进行了较多的加工,如陈凯歌的《梅兰芳》、胡玫的《孔子》等,而由鲁坚执导、杨海波编剧的《卒迹》,便是一部仿传记片,它抓住了人物身上的“卒子”精神,而细腻的描写了这个村官的成长过程,并带出了农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变迁,同时又不拘泥于要还原人物的真实历史。
  影片《卒迹》的人物原型是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不过创作者为了更加的便利于改编而将人物的名字改为“李二卒”,他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家庭,即使长大成人后依然受到了村里人的欺负,但有眼光有想法也有干劲的李二卒外出打拼,赚钱回家建新房,并在童年好友土生的提拔下当上了村里的二把手,他也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帮助村里人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影片并不拘泥于传统国产传记片的宣教方式,而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和平民化的特点,并借鉴了一些好莱坞的剧本创作的模式,如李二卒在影片里的所作所为便带有好莱坞英雄人物的特质——英雄必须要主动(影片中很多时刻李二卒都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物,而主动地要改善村民生活等),必须有一个清晰的问题(也即带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必须要遭遇到挫折甚至是不公平(如老村长因为保守的行为思想而对新村长李二卒抱有成见,也就无形中影响到他的工作),且必须自己解决他的问题(他几乎每次遇到困难时都是很主动地、积极地解决问题,如种地膜西瓜、种大棚蔬菜等,但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等。这样的创作模式打破了国产传记片的一些限制,使得故事性、娱乐性更强。
  影片也采用了较为平实的手法缓缓地展开李二卒这个人物的半辈子人生,在镜头运动等方面则采取了较为稳重平和的镜头语言,如影片常常以村口大树作为段落的开始,先是升降镜头(既包括了垂直升降,也有不规则升降,而让观众感到镜头错落有致),然后匀速变动,再到水平横移描述观棋的人们,才到那棋盘,或者是“卒”的特写,这样的镜头语言有条不紊的缓缓铺展开各色人物,并给人一种很平实的感觉。当然,影片还采取了各种艺术手法来增强影片的艺术性,既有画外音,还通过了周围环境的声音,如开场不久时李二卒赶集时,便传来了豫剧的场次:“老爹爹诬告相公,黑心血口,把李郎当强盗,送往苏州,苦打成招问成罪,下在南监,听说上司公文到,明日法场要斩头……”这段来自于《大祭桩.路遇》的唱词,既是呼应了李二卒父子偷偷赶集买花生时的遭遇,也渲染出李二卒的心情。
  整体来看,鲁坚的《卒迹》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传记片的模式化的歌功颂德,而是借助于各种艺术手法,紧抓住人物身上所释放出来的“拱卒”精神,刻画出这个平凡小人物的成长过程,并由此带出了中国乡村从五六十年代到当下的变迁,折射出当代乡村社会的执着与坚守,甚至还夹杂了一些难以言及的历史深处的伤痛与无奈。

《卒迹》乡村人生的变奏曲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卒迹》乡村人生的变奏曲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卒,奏曲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