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近距离击杀》如何走出人性的迷宫?

影视台词 > 影评 > :《近距离击杀》如何走出人性的迷宫?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近距离击杀》如何走出人性的迷宫?的正文:

   大片肆虐、爱情/喜剧横行,如果不是最近关注这部几近默默无闻的《近距离击杀》,几乎都不会想自己有多久没看过抗战片了,更不用说在大银幕上。不可否认,灾难性的“手撕鬼子”抗日脑残剧彻底倒了观众的胃口,已经淡忘了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时的手舞足蹈、欣喜若狂。这是我选择上午翘班(附近影院一天只排这么一场),顶着大雨影院“包场”看《近距离击杀》的原因,太久没看过抗战题材的作品,同时也想重温一下年少时看抗日片的感觉。但意外的是,《近距离击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抗日题材,给我带来了十足的意外和惊喜。
  
  最小格局抗日片
   几乎所有的抗日题材都毫无意外的贴上主旋律的标签。中日对抗,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在诸如此类的命题大纲下,加入千篇一律的战争场面,千人一面的红军形象,以及千夫所指的小日本鬼子,索然无味,这些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为什么抗日战争就一定要走主旋律的路线、一定要往“大”了拍呢?难道我们就不能有一部自己的“拯救大兵瑞恩”,仅单纯的从人性出发吗?不得不说,《近距离击杀》就是我一直想要的作品。
   电影以1944年的抗日战争为背景,虚构了一个“斩马行动”,讲述日军追杀八路军高级将领马德瑞的故事。但影片并没有过多的着墨于战争本身,而是在渡河战役后,笔锋一转将时间推后11年,来解密马德瑞的死亡疑点。到了这一步,相当于是借着抗日电影的皮囊,来讲述一个充满惊悚、悬疑色彩的故事。《近距离击杀》是我看过最小格局的抗日电影,它不探讨战争的是非,没在乎对抗的胜负,仅围绕着非正常死亡,用9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从疑点铺开到最终给出答案的过程,小格局,却给人大惊喜。
  
  悬疑元素的成功植入
   看过影片和几个朋友交流,发现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罗生门》。尽管不同背景,却在悬疑元素的植入和叙事结构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马德瑞死的不明不白,警卫连提交的报告均称是被流弹击中身亡,但11年后找到遗体,却证实是被手枪近距离击杀。这让一切疑点重重起来,时过境迁,当初的警卫连仅剩四人,经过战争的洗礼和死亡恐惧的折磨,剩下的四个人每一个都表现的不正常,他们防备、狂躁、歇斯底里,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明显hold不住,四人互相指认,又都有嫌疑。影片在四个人的供词和当年突围的场景中不断切换,给出的线索碎片很烧脑,随着剧情的推进,又给人一种逐步接近真相的快感。其实这类影片,除了剧情设置的足够吸引人外,镜头和节奏的把握也非常重要,能感觉到导演孙铁在极力的把片长压缩,开篇渡河大战甚至没有一点铺垫,干净利落,这也是在以往的抗日片中极少见到的。
  
  每一个演员都是实力派
   董勇和巫刚是我很喜欢的两位演员,也许是期待过高,他们在片中的表现仅感觉是中规中矩,不过二人在既合作又对抗的戏份中还是显得张力十足,给我惊喜的是其他完全叫不上名字的演员,他们在战场上和解放后,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气质,一方面对悬疑的氛围起到了恰到好处的烘托,同时也让人过目难忘。这一切的不安、突兀、扑朔迷离,都会让你变得急不可耐,乐意跟着剧情一起等待最终的答案。

《近距离击杀》如何走出人性的迷宫?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近距离击杀》如何走出人性的迷宫?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近,宫?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