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归来》让我愤怒的剧情

影视台词 > 影评 > :《归来》让我愤怒的剧情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归来》让我愤怒的剧情的正文:

   被马路边的大广告牌《归来》吸引,看着巩俐凄苦的眼神,我猜测应该有值得思考的故事,于是专门找了周一的上午电影院看这场电影。
   放映厅里的人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六位,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这个时间段就是这样。但是不幸的很,中途又少了一位,我,退场了。这样的行为有史以来这是第二次,因为我一贯主张为了表示对影片工作人员的尊重,一定要在影片全部结束后再离开,如果需要,则沉思完也是可以的,当年看完《红樱桃》后,我就是以上的状态。所以对于中途退场,我想都没想过会再次出现,甚至于把二十年前那次退场的原因也一并拿来解释。
   第一次还是在大学期间,距离现在已经整整过了二十年,那一次看得是一部日本电影,不知为什么,电影里的性镜头比较多一些,于是我和一同的一位女同学不约而同要求离开,相同的感觉奠定了我们以后深厚的友谊;这一次没人和我一同退场,只是发现离我不远的一位女士已经开始玩起了手机。相比之下,她比我有涵养多了,为此,我在这里道歉!也许是希望太大,失望也太大的原因吧,这一次我对张艺谋有些心灰意冷了。
   影片开始时,白白赚取了我的一些眼泪,也许我也顺路想起了其他事情。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尤其到了陈道明第二次上门念信的时候,我忍无可忍了,因为我仿佛看到了《甲方乙方》的场景,陈道明活脱脱一个雇来的演员,巩俐却把凄苦劲演过了头。我对于影片中提到的“心源性失忆”不太了解,但是却觉着巩俐演得有点不对劲,说不好听的,似乎都有点“老年痴呆的样子”,尤其面对“陆焉实”时。我也不知道这名字写对没有,因为里边的人物真是没有出彩的。
   我没有经历过文革的场景,不知道是否场面都那么残酷,在天桥上,那般阻拦,难道见一面会要了谁的命?我倒认为这里若是改为允许见一面,倒是给影片增色不少。当然也许作者或是编剧或是导演仅是为了突出一些其他东西,就把凸显人性的东西给了魔鬼。
   在香港,我看过一期窦文涛的节目,节目名称应该是“三人言”、“三人行”之类的,作家严歌苓在座,还有一位嘉宾在场,我已不记得是谁了,因为我不认识他,似乎是一位台湾人。他们主要谈得是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嘉宾对于电影中的一些场景以及作者写作时的一些意图都进行了探讨。因为节目是在香港录制,所以嘉宾们谈得都比较客观,没有吹捧的词调。那一期节目后,我也对那部影片有了重新的认识,当然我还是认可那部影片的,尤其是影片中那些让我们深深感动而不是无端骗我们眼泪的场景使我还不至于对张艺谋导演的下一部作品失希望。而这一次则不同了,我有些愤怒了,影片情节竟然变得矫情了!莫言老先生说他自己看时“泪流满面”不知是夸奖还是贬低,若是夸奖,我就认为有捧臭脚的嫌疑。因为一部上佳的影片不是让人哭得一塌糊涂,而是让人久久沉思,进而剖析我们的心、剖析我们的生活,否则直接看琼瑶的不就行了。所以在这里,请张导选择作品时思而再思,我们迫切需要洗涤心灵的东西,而不是别人家的看似伟大的故事。张导对于刻画人物心里的东西似乎不在行。
  我对张艺谋的《归来》是抱有期望的,我希望这部片子是张艺谋的归来之作,张艺谋在华语导演里是我最欣赏的的人,可能就是张艺谋的形式感和画面感从第一部开始比起第五代导演中的陈凯歌、台湾的侯孝贤等要强,比起后来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等又多了故事掌控上的成熟和稳,如果给张艺谋一个合适的书来改编的话,张艺谋是有能力拍出伟大的电影的。
  
  张艺谋真正好的电影背后都是有着优秀的作者,例如《红高粱》的莫言,《活着》的余华,有了这些文学的底子在,张艺谋才能构建出伟大的作品,所以有严歌苓的小说做剧本位影片增加了保证。
  
  张艺谋自《英雄》后开始了创作中的迷茫,《千里走单骑》是一次小回归,之后经过了沦为烂作的《三枪》和平淡的《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后,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年代背景和感情题材上来。
  
  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我没有看过,大致看了下介绍,感觉起来侧重点和电影还是有些不同。
  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公子型的少爷,聪慧而倜傥,会多国语言,也会讨女人喜欢。父亲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冯仪芳为了巩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软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在美国华盛顿毫无愧意地过了几年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也开始了在风情而精明的继母和温婉而坚韧的妻子夹缝间尴尬的家庭生活。
  五十年代,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在历次运动中,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和冯婉喻终于可以团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陆焉识却发现岁月和政治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一生沉沦、终成俗庸小市民的儿子一直排斥和利用他,才貌俱佳、终成大龄剩女的小女儿对他爱怨纠结,态度几经转变,唯一苦苦等待他归来的婉喻却在他到家前突然失忆……
  
  看介绍来说《陆犯焉识》是有大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碰撞,而张艺谋从书到电影砍掉了时代背景的政治问题,模糊了时代感,其中文革只是一笔带过,仅仅只是《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和音乐作为串联,有人失望于电影砍掉了陆焉识的经历和时代对人的伤害,张艺谋借陆焉识之口说一切都过了,我喜欢这种处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悲剧,中国人背负了太多的伤痛而习惯了隐忍,而银幕上展现出来这份隐忍则可以给戏剧增加更多的张力。
  
  其实张艺谋是甚少在电影中谈论政治的,哪怕是被禁过的《活着》也屏蔽掉了政治的伤痛,更多的镜头是集中于家庭,整个第五代都不太是会直面政治的,如田壮壮的《蓝风筝》也只是侧面的展现。
  
  政治从来都是悲剧,因为它映衬下的人民都是一个个无能为力的个人,特别是如电影中陆焉识这样的知识分子更会背负沉重的家国情怀,却会被时代伤害的更深。
  
  我想张艺谋的本心也只不过想拍一部爱情故事,他其实一直更善于拍中国旧时代的爱情家族题材,一如《红高粱》《活着》《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尽量缩小格局,时代的影响只不过是一个背景。一句话可以记一生,一件事可以记一生,一个人也可以爱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我认为的爱情最真正的本质,张艺谋电影中的故事非常简单,抓住观众的情绪都在一次次的陆焉识的努力和一次次的徒劳之间产生,不由得说巩俐和陈道明都演得很好,所有感情的透漏都藏在眼神和微小的表情之间,陈道明像极那个时代下知识分子,巩俐的冯婉喻细微的面部表情完全经得起大屏幕的放大依然直透内心。
  
  近在眼前的人却无法相认是怎样的一种面对,可纵使一生都无法相认,也总比一生不得相见的好吧。
  中间弹琴的那段我一直在担心张艺谋这么早让相识的场面出现,以后怎么才能让故事感情延续下,到了结尾的处理我才送了一口气,原来故事没有给一个俗套的结尾。
  
  在陆焉识和冯婉喻的爱情之外我更喜欢那段父女的情节,一声爸,一个真相,一个回答我知道了,父亲对女儿根本没有原谅因为从没有怪过自己的女儿,且依然觉得是自己亏欠了女儿,是自己拖累了这个家庭。
  
  要说缺点就是虽然张已经足够克制,但情绪的煽动还是一直存在着,因为他把镜头只集中于陆焉识和冯婉喻之间的互动,缺少了其它的描述就迫使观众的情绪只放到陆焉识和冯婉喻身上,这样可以调动观众情绪,但缺点就是过后容易腻。
  
  电影中有些很动人的细节,每次陆焉识要见冯婉喻的时候都会精心的整理自己的外形,心里想的大概是如果相认后能让对方看到自己好的形象,但每每都不得相认,最喜欢电影中一直出现在楼道中的阳光为这个悲剧增加了暖色。

《归来》让我愤怒的剧情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归来》让我愤怒的剧情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归,剧情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