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The Clock》几个关于时间的命题

影视台词 > 影评 > :《The Clock》几个关于时间的命题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The Clock》几个关于时间的命题的正文:

  几个关于时间的命题
  
  1. film/clock:《钟》是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钟》里出现了各个经典影片中提及时间、出现钟面的场景。《钟》不仅是电影里的各种钟,也是电影本身。这部电影和现实时间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电影里出现一只指着下午一点半的钟,观众大可以放心地告诉自己现在的确是一点半,对一下手表、手机,没错,一点半。这部电影就是一座《钟》。
  
  
  2.real/reel:如果一部电影是一座钟,它首先就打破了影院放映中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大家来到电影院是为了忘却时间的,起码忘却现实时间。我们从一部电影中出来,仿佛像是做了一场梦,这起码是大家惯常的比喻。于是看电影是一种对现实的悬置,我们应当忘记时间的流逝,或者起码图像改变着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贝拉塔尔等人的慢电影企图令我们体悟时间的质感,好莱坞的大片企图加快我们对时间的体验,快一点再快一点,两个小时里可以塞下几十年的人生。但是这部电影是一座钟,它不企图制造对时间的遗忘,又或者观看它是一种在忘却时间和被提醒时间的钢索上高超的平衡。在一只钟和另一只钟、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提醒着我们时间的那一帧之间,我们感受着片刻的时间的扭曲,然后突然有意识到现实时间的入侵。作为钟的电影,虽然仍然是由传统叙事电影的碎片衔接起来的作品,却打破了传统电影中卷轴时间(reel time)和现实时间(real time)的悖论,卷轴时间永远无法与现实时间相匹配。在这部并不太先锋或反电影的电影里,卷轴时间等同于现实时间。但这里的现实时间又并不等同于诸多六七十年代先锋电影中强调的电影的“现场性”(livenees),它只是一只钟,它不做表演,不是演员,更不是戏剧不是行为艺术,它只不过沉默而不经意地为我们报着时间。
  
  3.传统叙事中的时间:下午一点三十五分,我走进这个电影院,半躺在一张沙发上,开始看。看了半个小时意识到,这部电影里的片段多是传统叙事电影,尤其多的是好莱坞电影。为什么是传统叙事,而不是任何其他的电影?因为或许相比其他艺术电影、相比各种先锋电影,这些传统叙事更加依赖时间和钟来产生时间流逝的幻觉。这听起来多少有些无能,但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些传统叙事电影仰仗着各种细节各种人物的语言来暗示故事时间的推进。这些传统叙事电影的叙事性本身不足以改变我们对故事时间的进入,他们或许更接近于机械前进的“运动-影像”而无法到达德勒兹为战后电影提出的更高的定义“时间-影像”,传统叙事是时空运动的囚徒,它们尚不能突破牢笼,自己创造时间。为它们创造着摇摇欲坠的时间幻觉的是那些钟、那些手表。
  
  诸如维尔托夫、超现实主义等人的先锋电影自身则完全不仰仗这种故事时间的幻觉,它们用蒙太奇、电影特效或者不同幕间字幕对线性时间的混淆刺激我们的感知。连贯的叙事时间不适用于这些先锋电影的时间性。传统叙事需要一种被天衣无缝得衔接起来的时间线索,钟成了一个最好的道具。将这些钟抽取出来,我们不仅看见钟在电影中的频繁出现(这说实话并不值得惊叹),而是更多看见了传统叙事仰仗于它创造出的时间的虚构。这些传统叙事中的人物总是匆匆忙忙,他们总是不停的看着自己的手表——一点了,我还得一个地方;三点了,炸弹还没有爆炸;五点了,我得赶火车;十点了,我先走了。
  
  4.如何令传统叙事电影从它们的时空牢笼中解放?Christian Marclay做了一件难度相当大的事情。这部电影不是从一个很大的数据库里抽取所有有钟和时间的片段然后通过某种同步手法衔接起来,它更令人惊叹是剪辑的流畅性和各种电影片段之间的衔接。于是,我们会看到不同电影中类似的场景、人物的行为被串接在了一起。一部电影中人拿起望远镜,另一部电影突然切换而至,一个从望远镜窥视某处的镜头,接着又回到之前一部电影或者其他的片段。我看的半个小时中,还有各个电影中的爆炸(这项被精确计算过时间的行为)、火车的启程(这项伴随着现代性社会诞生的对时空再定义的交通工具)、各种与人的等待(你晚了、不好意思我迟到了)等等的衔接。这样的例子几乎不胜枚举,这些电影片段之间的切换构成着电影中除了时间之外的其他次主题:视觉、亲情、悬疑等等。其实Christian Marclay所做的或许正是二十一世纪特有的剪辑现象。youtube上一直有各种剪辑高手尝试将好莱坞每年的影片拼接成一部短片,而这部《钟》或许是对这些剪辑的一次集中体现。配合着画面的衔接,Christian Marclay这位声画艺术家对电影声效的控制也十分精道,并非每个片段对应着它的声音,为了更好的过渡或回返,不同片段的声音相互层叠着,暗示着另一个时空的切入,火车铁轨的声音出现在室内场景里,紧接着火车开动。各种不同的声响是不同时空的律动与交织。此刻内容和故事的纵向连贯性屈居次位,形式和画面之间的横向衔接转而成为重点,叙事时间的幻觉被另一种形式时间的想像代替。我们成为各种电影时空之间的穿梭者,在各个叙事的碎片中滑过,而不把握任何一个故事的整体。
  
  5.机械时间:看这部电影,人们不会失时间的轨迹(lose track of time)。一点三十五分我走进影厅,我挺饿的,想着过段时间就可以吃饭,于是我坐着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两点零五分我起身,走出。我可以时刻从这个电影的空间中抽离,重新回到现实时间中我理应做的事情中。我们不遗忘时间,反而被更牢固地锁在对时间机械的流逝的感受中。这部电影丝毫不放松我们的时间意识,它令时间越拧越紧,于是或许是这一点令它不能具备更颠覆性的意义,因为它仍然基于对“现实时间”的模仿——它只是一只钟,而一只钟是否就一定呈现着时间呢?时间的形状是钟、时间的流逝是齿轮吗?还是更为流质、不定的状态?以钟作为时间的形象,我们不断被困在机械时间、现代时间的塔楼里,而电影正如德勒兹所言或许可以比钟做得更好。但当然,有一些成为钟的电影,有一些成为以幻觉构成时间线索的电影,有一些成为自身时间的电影。这部是第一者,它的确带给了我们一场不同于众多电影的体验,就这点而言无可挑剔。
  
  6.当代时间:这部电影最终是一个二十一世纪数字时代才能完成的档案电影,它依靠着一个强大的系统数据的支撑才能精准地对上每个片段的现实时间,而在期间穿插入各种电影的贯连、衔接。它也暗示着诸多只有当代才能完成的电影观看体验,譬如我们可以不用听任电影的放映,任意的停顿一部电影;我们可以剪下一部电影的某个片段、截下某几帧的画面、可以倒播、反复、放缓、放快。电影的时间不再是固定的,不再是完全由导演和电影院放映所决定的,而是在于在电脑屏幕前观者的心情和状态,在于一种观者对作者的反叛和对电影叙事时间的幻觉的操控、改变乃至抵抗。我们并不能停下这部24小时的电影,但它给我们不断报时,也提醒我们可以不必看完。它就像被我们不断裁减着的电脑上的电影一样,没有绝对的开始和结尾,没有绝对的观看时间,我们可以离开,甚至不会损失分毫。它或许暗示着当代社会中对时间感知的另一层转向,如果现代性的时间是碎片式的蒙太奇,那Christian Marclay的电影是另一种更为贯连的介乎虚构与现实的时间,它是电影慢慢渗入现实本身。午时电影中的人物也谈论着午餐,傍晚人们开始下班,开始担心饥饿问题。在碎片之后,我们有另一种被数字时代衔接的天衣无缝的时间意识,这部电影既展示着这般的天衣无缝,也揭开了每处的针脚,一览无余。
  
  7.时间/电影:在蓬皮杜影厅的半个小时里,我可以说没有一部电影是我看过的,起码在他的剪辑中我没有一处勾起观影的记忆。我看主流电影并不多,但这部电影却丝毫不令我失望、或者说不令我想要离席。这不是一部关于认出各个电影片段、演员、场景的百科全书电影,因为从很大意义而言,观者面对的是一个当代强大的数据库所完成的电影。它早已在不属于自己的记忆里超乎任何狂热至死的影迷可能的观影量。在享受着对时间的认知的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们忘却着我们对具体电影的认知:不用猜这是谁演的、谁拍的、不用猜它的出处,不用知道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这不过是一只钟,一只提醒着我们每个在时间中流逝的生命与意识的钟。

《The Clock》几个关于时间的命题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The Clock》几个关于时间的命题来自微语录网,更多《T,命题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