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硅谷》里的角色索隐

影视台词 > 影评 > :《硅谷》里的角色索隐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硅谷》里的角色索隐的正文:


  Geek(极客,技术宅)、Nerd(书呆子,编码仔)、Bookworm(书呆子)、宅男,这几个名字所代表的族群大致有以下特征:对机器、科技、游戏和书本知识的兴趣远大于人和生活本身,通常很聪明很理性,性格古怪,不擅表达与交流,尤其在异性面前。他们的代言人马克.扎克伯格就是在一次约会惨败后,一怒之下开发出了facebook的原型——对哈佛大学女生的点评网站。拜上世纪后期一拨接一拨的IT互联网革命浪潮所赐,这些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受欢迎的怪人终于扬眉吐气了,程序猿们做网站做App融资上市,年纪轻轻就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豪也屡见不鲜。美剧喜剧《好汉两个半》里接替广告作曲家成为主角的就是IT新贵,这是颇顺应时代潮流的。另据一个不靠谱研究称,在女性不到2%的IT行业里,每逢创业科技大赛,她们的比例就会至少增加到15%。
  
  美国和英国都有全面展示Geek生活工作的经典喜剧。前不久刚刚被下架的《生活大爆炸》最早就是四个科学家宅男与一个漂亮但没文化的女神之间的碰撞摩擦,幽默爆笑。为了强化喜剧效果,编剧恨不得把宅男(甚至Cosplayer)的所有习惯爱好都安装到这几个人身上,又植入了大量夸张的生活细节,虽然是一部喜剧,但剧情和角色就因之严重失真又做作了。英国Channel4制作的《IT狂人》有自成一格的英伦范,但实在太冷幽默太另类了,笔者怀疑有些桥段根本不能算幽默,而是编剧敷衍了事。好在电视剧业界翘楚HBO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硅谷》,一部以大量真人真事为背景的Geek喜剧。
  
  《硅谷》第一季的剧情主线是Geek们创业和融资的历程,与电影《社交网络》的故事大同小异。主人公Richard Hendricks和他的小伙伴们是IT圈里最常见最被定型的码农,他们高智商、内向、有很多怪癖,这不需要原型,硅谷遍地都是。不过相较于《社交网络》塑造的强势、自负的扎克伯格,Richard性格软弱、不够自信,不过也更接近常人,令人有亲切感。因为有创业融资这样的现实情节,《硅谷》才能高出《生活大爆炸》一筹,本剧视角和场景不局限于码农们的无聊生活和琐碎工作,通过创业中的艰难坎坷和与势利狡猾投资人的周旋博弈,程序猿们的人生才迸发出激情,生活阅历才够丰富,性格才历练成熟。当然作为一部情景喜剧,《硅谷》还是以嘲讽和挖苦程序猿、投资人和硅谷大公司为主要卖点。本剧很多角色有现实中的原型,不但经历性格可以“对号入座”,相貌着装也刻意向真实人物靠拢。
  
  Peter Gregory的原型
  片中创业公司魔笛手的天使投资人Peter Gregory,就是按照硅谷传奇投资人Peter Thiel的事迹和个性来塑造。Thiel有德国血统,而Gregory也是一个德语姓,名字都如此接近,看来本剧编剧丝毫没打算掩饰。Peter Thiel是“Paypal黑帮”(注释1)的带头大哥,在把Paypal卖给Ebay赚了5500万美元后,他陆续投资了Facebook,Spotify和Yammer等知名公司。除了互联网,Thiel还投资纳米技术、外太空探索和机器人研制。Thiel也投资股票和期货市场,不过这些投资似乎没有他做风险投资那么成功。他的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 Management亏损幅度曾达到25%。
  
  剧中Gregory非常成功也很傲慢,片中一个故事完美展现了他的自我中心、投资天赋和不按常理出牌,这正是对Thiel性格的影射,也是不少投资大佬的特点。两个被Gregory投资过的苦逼创业者十万火急地向前者借1500万美元以挽救公司,Gregory却煞有介事地与助手谈论汉堡王上的芝麻与蝗虫灾害问题。不料竟发现印度尼西亚的芝麻期货价格被低估,他毫不犹豫买进,并从未来预期赚到的钱里支出1500万美元,作为过桥贷款借给那两人。
  
  Thiel毕业于名校斯坦福,但他认为高等教育是美国的一个大泡沫,而非互联网行业。剧中Gregory在TED大会上(注释2)上肆无忌惮地抨击美国大学教育,一个老教授书称他为法西斯主义者,愤然离场。Thiel有一个投资20个20岁以下高校辍学生创业项目的计划(20 under 20),剧中主人公开玩笑说要重新入学再辍学以获取Gregory的投资。
  
  Thiel不少偏激的思想上是他信奉自由意志、鄙视社会规范的体现。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他资助在公海上建立了一个海上乌托邦(主权岛),这个岛上的居民可以不受任何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没有社会福利也没有所谓基本工资。剧中魔笛手公司的商务拓展Jared阴差阳错被送到了Gregory建造的Arallon岛上。顺便提一句,Jared的扮演者就是笔者最爱的美剧喜剧《办公室》后期那个无聊多事的HR经理。
  
  作为一个亿万富翁,Gregory花钱大手大脚有时只是意气用事,比如他投资魔笛手,部分原因是昔日好友如今反目成仇的Gavin Belson要收购这家公司,为此他一定要拿下魔笛手。这在Richard看来,自己的创业项目成了两个超级富豪攀比斗气的游戏对象。实际上魔笛手所在的文件压缩领域里,Gregory已经投资了六、七家公司,这也是天使投资人的惯用策略,这样的投资组合可以控制风险,提高成功率。中国的早期投资也不乏类似的投资策略,不过可能不会有六、七家这么夸张。创业者一般很介意投资人这种实用主义做法,但因为比较弱势往往无可奈何。
  
  Gavin Belson的原型
  要得罪苹果的粉丝了。硅谷大公司的老板多少都有Belson在片中的大佬作风,比如暴躁脾气、比如视察公司时一堆副总裁前呼后拥,要说Belson这个角色讽刺比尔.盖茨,也不完全是捕风捉影。但综合考察Belson的为人,无疑最像乔布斯。与乔布斯一样,Belson天生擅长包装产品和宣传公司形象。乔布斯在苹果犹如上帝般的存在,Belson也被公司高管们像神一样崇拜。乔布斯相信佛教和东方神秘主义,Belson身边有一位来自南亚国家的精神导师。乔布斯最有名的语录之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在Belson的演讲和公司里,也充斥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改变带来机遇”之类的口号。
  
  Belson创立并管理的公司叫Hooli,剧中翻译成“互利”,这真是一个犀利的反讽。英语里还有个单词hooligan,流氓无赖的意思,Hooli的做法也无异于流氓公司。Belson收购魔笛手失败后,无耻地利用逆向编程,完全掌握了Richard的算法,开发出了压缩水准不相上下的产品,在一年一度的TechCrunch Disrupt(注释3)大会上置魔笛手于绝境。这种打击创业公司的卑劣手段,很多成熟科技企业都使用过,未必特指苹果。编剧们在这里抨击IT企业为成功不择手段,成为大公司后失创新的灵魂和勇气。
  
  Erlich Bachmann的原型
  Bachmann给Richard的创业项目提供了一个孵化器,就是他们住的那幢房子,但不包括三餐(吝啬),他因此获得魔笛手百分之十的股份(这么高比例够黑的),成为魔笛手的联合创始人。Bachmann的原型是是风险投资界的顽童Sean Parker。Parker在加入Facebook之前,联合创建了大名鼎鼎的Napster(笔者最早下载MP3也用此款软件),后来因为版权官司缠身,不得不卖给Bestbuy。与Parker相似,剧中Bachmann也曾是创业者,不过他的Aviato仅以七位数的价格卖给了一家航空公司。
  
  本剧主角Richard与Bachmann的关系,就像扎克伯格与Sean Parker,Wozniak(苹果创始人之一)与乔布斯的关系一样,在创业公司里技术和产品天才不可或缺,但也需要融资、市场与推广方面的高手,正是Bachmann的精彩演说帮助Richard敲定了Gregory的投资。Parker在对扎克伯格的个人影响以及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Bachmann最像Parker的地方是在放荡的私生活上。两人都是迷恋酒色、夜生活丰富的那种人。Parker因藏毒被捕,遭facebook除名。Bachmann种植大麻被警察发现,常靠吸食迷幻药获得灵感。
  
  乔布斯在普通人眼里也许是最伟大的企业家,但硅谷的编码仔们却不这么看,Richard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乔布斯只会包装营销,Wozniak才是写程序的。虽然如此,Bachmann还是厚脸皮地对Richard说,“我是你的乔布斯,你是我的Wozniak”。关于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主人公的好友大头也认为佩奇什么都不做,布林却给他发工资。不过这个说法肯定是在早期阶段,最近这几年佩奇已经历练成为一个出色的CEO,带领Google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持创新领先,同时足够的专注并有很强的执行力。Jared对Venture Capitalist(风险投资人)的专业能力大加嘲讽,他认为很多VC不会用DCF(金融黑话,折现现金流)模型,他也许是对的。不过在天使投资阶段,DCF基本是胡扯,毫无实用价值。
  
  《硅谷》只播出了第一季,已涉及的美国企业家和投资家就包括Peter Thiel、Sean Parker、乔布斯、Google董事长施密特(真人客串)等,后面剧集里还有哪些圈内大佬会躺枪,让我们翘首以待!
  
  
  
  注释1:Paypal黑帮,是指从Paypal(相当于中国的支付宝)公司出来的人包括创始人、高管和重要员工在内,他们继续创业或者做投资仍然很成功很有影响力,这些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聚会,被媒体称为“Paypal黑帮”。主要成员有Peter Thiel,Reid Hoffman(创建了Linkedin,号称硅谷人脉之王),Elon Musk(创建电动汽车公司Tesla和私人火箭公司SpaceX),Max Levchin(创建了Slide,卖给Google),Roelof Botha(加入顶级VC红杉资本,任合伙人),Jeremy Stoppelman(创建Yelp,后成功在Nasdaq上市),Chad Hurley和陈士骏(创建YouTube,以16亿美元卖给Google),David Sacks(创建Yammer,以12亿美元卖给微软)。极少数公司能够哺育出如此众多的企业创始人和重要投资人,谷歌、微软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些公司本身也已足够的强大。Paypal上市时才六百人。
  
  注释2: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着称。每年TED大会在不同国家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注释3:TechCrunch Disrupt美国着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创业创新大会。

《硅谷》里的角色索隐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硅谷》里的角色索隐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硅,索隐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