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露水》被革命灼伤

影视台词 > 影评 > :《露水》被革命灼伤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露水》被革命灼伤的正文: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从示巴女王时代起,它就已经与人类的文明紧密相连。这个位于非洲之角上的国家,在很多历史时刻,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里有着众多的黑色犹太人,也有着最早的基督教会之一的科普特教会,它还是唯一一个没被殖民过的非洲国家。在这里,曾经存在着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的王室;在这里,意大利曾经两次侵入,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这里,也曾经建立起一个非洲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政权;在这里,特别是进入现代以来,战争频仍,内乱不止。
  
  海尔.格里玛是个出生于埃塞俄比亚的导演,他将拍摄的《露水》一剧,即将埃塞俄比亚近代历史融于一炉,甫一拍出,即大受好评。他在影片中通过一个从国外回到埃国的人之眼,聚焦于门格斯图当政时代,也即是共产党政权时期,反映了埃塞俄比亚现实的困境,并追溯着历史与文化之渊源,表达着导演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这片土地之上诸多苦难的忧思。
  
  电影拍得很诗意,暗黄色滤镜之下的乡村,朦胧而又优美,非洲风味的音乐,以及民谣的轻吟,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观众随着电影中的主角安倍伯的目光,触及这片苦难而又灵性的土地,而安倍伯的独白,则又让我们在历史、现实及虚幻中切换着。
  
  安倍伯的家乡位于塔纳湖边,这是青尼罗河的发源地,湖光山色,景致极佳。这样一个地方,土地肥沃,特产丰盛,应是鱼米之乡,不过,却同样未能逃脱掉残酷战争的蹂躏,也未能免于现实政治的摆弄。在门格斯图当政时期,埃塞俄比亚就一直处于战争中。与别国的领土之争,与内部叛乱者的战争。战争消耗掉大量的财物,也消耗着埃国的人口,在埃塞俄比亚的很多村庄,年轻人都被强行征召入伍,甚至直接到村庄来抓人。大量的青年在战争中死,即使活着,也是被战争“撕碎”“震裂”后才回到家乡。
  
  随着战争的旷日持久,所抓的兵也越来越年轻,甚至连小孩子也不放过。村民们为了不让年幼的孩子战场送死,将他们藏在了山谷中的一个洞穴里,只有在没有外人出现的情况下,才回家与父母见面。影片中就有一个镜头,当一个孩子回到家里时,正遇到军队来抓壮丁,母亲一边阻挡着士兵们,一面叫自己的孩子快跑,跑寻找自由寻找幸福的生活。一声枪响,孩子曝尸荒野,只剩下母亲撕心裂肺的哀嚎。
  
  如果说戗害村民的主要是战争的话,那么对于埃塞俄比亚的知识分子来说,最大的伤害则是制度了。这也是一条主线,贯穿着电影的始终。影片中的主角安倍伯与他的朋友,都留学德国学医,塞拉西一世的下台,让他们备受鼓舞,纷纷回到埃塞俄比亚,要服务祖国与人民。这让人想起了中国,在新政权建政初期,这样的情景也出现过。随之而来的命运,也差不多一样悲惨。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遇到了革命的熊熊炉火,那就只有被灼伤的份了。
  
  革命之后的埃塞俄比亚,让安倍伯在一踏上这片土地就感觉到了变化。以前这是神的土地,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现在依然是三位一体的画像到处都是,只是变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三位一体。以前的公共建筑及会场内,挂着年迈的塞拉西一世的戎装画像;现在则是精力充沛的门格斯图主席的画像,还有他的语录,在注视并鼓励着埃塞俄比亚人民。门格斯图原是军队的中校,他用枕头闷死了塞拉西皇帝,建立了埃塞俄比亚工人党,自己成为苏联式革命政权的统治者。
  
  在《露水》这部影片中,中国是个符号,一个理想的符号,被当成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奋斗目标。门格斯图的工人党认为,他们正在从事着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事业,而苏联、中国、朝鲜及古巴已经走到了前面,“特别是中国”,电影中几次这么强调。自然,从电影中埃塞俄比亚的情况,也会联想到中国曾经走过的岁月。这种革命的方式与后果,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无论是在较为发达的国家,还是在埃国这样的非洲穷国,无论是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中国,还是在文化并不久远的岛国古巴,都是如此的想像,如此的如出一辙,确实让人惊讶不已。
  
  安倍伯这个留洋的博士,自然与刚刚革命中的埃塞俄比亚格格不入。他不理解在一个医院里为何革命比救人更重要;他不理解医院里没有文化的勤杂工,会对革命那么充满着热情;他不理解因为要开会要游行,甚至可以不工作;他不理解革命的新贵们为何可以享受豪华别墅,而这些房子则是非法从旧政权的政要或得益者手中没收而来的;他更不理解他说的一句气话“让革命见鬼吧”,会让这个革命政权如临大敌,甚至差点要掉他的小命。
  
  他回到祖国只是想拯救可怜的国民,他们只是因为很小的病得不到医治而死。他只想为自己的祖国与人民贡献自己所能,他不懂政治,更不愿涉足于政治之中。他很难理解这个革命政权的所做所为,因为这些行为远离欧洲文明的规范,更不是自己文明所包容的东西。他尽管来自于德国,那里是革命政权指导思想的诞生地。在生死的面前,安倍伯只能低下自己高昂的头,向着政府的官员,向着那些所谓的革命群众,收回了自己说过的话语。
  
  这个革命政权,总是认为自己肩负着教育人民的重任,在任何场合拿着武器强迫人民接受他们的洗脑,最后他们教育出一群暴徒。影片中医院的那群工人,感觉革命给了他们以机会,希望借着革命的势力,摧毁旧的秩序,建立一个让他们当家做主的制度。他们仇视医院里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医生,并欲置他们于死地而后快。当那个将自己女儿取名“革命”的勤杂工,带着一帮人手持棍棒与大刀,将性格非常温和的特斯法耶医生当场打死,并到处追杀安倍伯时,革命露出了狰狞的獠牙,显出残酷无情与粗鲁暴力的一面。
  
  特斯法耶在德国时,也具有左倾的思想,因此他才能够抛妻弃子,第一个回到革命后的祖国,并鼓励着安倍伯也回国,与他一起工作。他远不像安倍伯那样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处世圆滑得多,应该说也深得政府的信任。然而,他所理解的革命,与现实中正在进行的革命有着颇大的差距,让他难以接受。当得知可以东德受训时,他萌生退意,想就此留在国外,回到原来的生活中。但革命却不能容忍背叛,他只能命丧革命群众的棍棒之下。这让人想起中国的情形,从反右到革命,那些与他一样回到祖国革命的知识分子们,有多少人与他的命运一样?中国的革命语言,对于他这样的知识分子有着精彩的评价:罪有应得,他的身上体现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对于特斯法耶的惨死,当政者们只是略表遗憾而已。革命需要牺牲品,特斯法耶只不过让革命的炉火烧灼而死。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他的替代者,安倍伯代替特斯法耶东德。革命总要继续,死个人又算得了什么?这样的革命政权充满着对人,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极端蔑视,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得为他们的革命让路。
  
  门格斯图政权存在了十多年,这个政权曾经引发了埃塞俄比亚历史上最大的饥荒,它的残暴性也远远超过塞拉西一世的独裁政权。它由于完全靠苏联的援助而存活,因此当戈尔巴乔夫实行新思维,不再在海外支持这些所谓的革命政权时,在柏林墙倒塌之后不久,即被人民所抛弃,门格斯图仓皇而逃,躲藏于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这是非洲的另一个革命政权。革命就此灰飞烟灭,但革命给埃塞俄比亚带来的创伤,却很难在短时期内平复。
  
  《露水》这部影片,体现着导演的雄心,海尔.格里玛想通过一部影片,能够反映埃塞俄比亚苦难的历史。应该说,他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而且影片并未因此变得枯燥,故事仍然比较饱满。但由于导演的雄心太大,想反映的东西太多,因此让影片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使影片显得有些拖沓,同时也让影片的主题有些杂乱。影片中有关种族主义的东西,其实完全可以删,毕竟那只是发生于欧洲大陆的东西,与影片所反映的埃塞俄比亚历史与现实,没有太多的联系。如能如此,影片会紧凑好看得多。

《露水》被革命灼伤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露水》被革命灼伤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露,灼伤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