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变形金刚:绝迹重生》的胡思乱想

影视台词 > 影评 > :《变形金刚:绝迹重生》的胡思乱想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变形金刚:绝迹重生》的胡思乱想的正文:


   整整为这个电影等了三年。真心地在等,因为可以说是这部电影中的鲜活人物一直活跃在在我们这一代人(所谓的80后)成长的记忆中。我自然也不例外。不过今天电影院看的时候,还是小震撼了一下:除了陪我重温童年旧梦的老婆之外,电影院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很多中学生与小学生(他们大多数是00后与05后了),电影结束后,走在过道里,一个小姑娘不无兴奋地用网络流行语对这部电影进行总结:“变形金刚真是超赞的!”我听完了,会心一笑。在她心目中的“超赞”,对于我来说,怎么评价呢!?我想了很久,却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观影感受。也许,作为童年时代的一种情结,对于变形金刚的这种感受,真的不好用一个词形容吧。
   还是说说看电影的感受吧,其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剧透。
   首先说说《变形金刚4》中的中国元素。对于情结来说,中国的元素或情节似乎无关痛痒,跟美国拯救世界的这样的好莱坞高大上主题其实没有多大关联,说的不好听的,最多只能算是跑龙套的。戏份最多的当属李冰冰,但是我依然忍不住要吐槽:李冰冰好像是其中美国的机器人公司中国分公司的主管什么的,根据情节暗示,好像还是一个中国警察,听多面性的。不过,好像是好莱坞一贯的风格,不能说是妖魔化中国,但是看着总让人不舒服,李冰冰在里面浓妆艳抹的,带着一条暴发户式的金链子,台词很少,大多数不着调,在情节穿插中显得很生硬。最搞笑的是美国制造商在香港被追杀,电梯中一个不起眼的中国男人却突然发飙帮他解围,解决了好几个强悍的追兵,李冰冰居然也露了一手,这个情节其实是老是好莱坞电影惯用的噱头:中国人一般沉默不言,但大多数都身怀绝技,如李小龙一样会功夫。这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这么多年,美国(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依然不变:中国女人都是妖艳、危险甚至是神秘的,她们永远对外保持多种不同的面孔,早年好莱坞电影(《龙女》)的意识形态与套式在新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中根深蒂固;中国文化(哪怕是在香港)也是那种功夫文化,这个功夫也不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与修为,而是混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古怪形态(看那个电梯中面色阴沉却又突然歇斯底里地爆发的中国男人就知道了)。此外,电影中生硬地植入的中国产品广告更说明了这一点:香港大桥交通警示牌上奇怪的警示语言:“请不要酒后驾驶”(好莱坞印象中的中国人好像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尤其喜欢酒后驾驶,这是一种被刻意地宣扬的意识形态策略:抹黑中国)、生搬硬套的伊利舒化奶与剑南春广告,以及街头大战中的古典街景(倒塌的古塔、破烂的牌坊)和野外长城遗迹,与之对应的是香港人生活的破败拥挤的筒子楼,虽然电影中也展示了中国社会中现代生活的一面,如标志性的鸟巢和香港会展中心这些建筑,它们和中国汽车厂生产的国产变形金刚汽车只不过在镜头中惊鸿一现,成为超级龙套。更有意思的,中国演员韩庚在电影中只露个脸,带着京腔爆了一句粗口“我靠”就死掉了……凡此种种,足以表明,中国元素并不像电影宣传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看点,而更像一个惯常性的“卖点”,电影似乎更想把中国元素打扮成一个充满矛盾、意指断裂和形象怪异的对象,它的塑造是与美国形象的自我建构塑相互对立的,与中国形象的阴晴不定、矛盾混乱相比,美国形象一直是正面的和瑕不掩瑜的。这其中的叙事意图其实很值得我们玩味,套用一个很时髦的理论词汇,那就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保持着一种天然的警惕,甚至带有“阉割”的恐惧与“势”的焦虑。大家看到电影中那么多的中国元素,可不要高兴太早。
   其次,电影的叙事模式也没有什么新意可言。简单的说,这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爸爸(个人主义的英雄)拯救世界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变形金刚什么的,只是完成这个叙事模式的巨型道具而已。英雄拯救世界,当然有大反派,大反派不是凶残的狂派变形金刚,也不是控制着超级机器人公司的美国政府中的腐败分子,而是贪婪的人心,或者说欲望。强大的外星机械生命体在这里其实都是超级的龙套。所以,主人公不仅要与那些外形凶险的狂派变形金刚战斗,更主要的却是与人性中的这种贪欲与罪恶战斗,面对这些强大的力量,他似乎毫无胜算,但是美国精神——坚忍不拔、敢于挑战自己、冒险精神、对家人的爱以及对上帝的信念——最终支持他扭转战局,走向辉煌的胜利。他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双料敌手,还重新在家人和事业面前走向正轨,结局必然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大团圆场面:亲人的认可、恋人的拥吻,即使他们身处于浓烟滚滚的战争废墟之中,因为还有希望。在这种简单的好莱坞叙事模式中,英雄无疑都是万能的、怎么打都是死不了的,虽然不断经受挫折,但是最终的胜利只属于他一个。英雄的元素,在这种单一但却具有超强表意效率的叙事结构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好莱坞模式的高效率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想说说技术的要素对于电影的深远影响。应该说,除过分可以植入的一些显得有些突兀和僵化的情节之外,电影的特效还是可圈可点。好莱坞制造的品牌效应和分工细致的大片制作流程保证了电影的超级音画质量。套用鲍德里亚的说法,这部电影简单的叙事构架(英雄拯救世界)之下,呈现的全部是“拟像”或“超真实”的世界。高度自觉的视觉特效技术、影像捕捉技术(特别是绿幕技术)和3D摄录技术,为观众打造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自从《阿凡达》开拓了3D技术以来,它已经成为好莱坞大片的招牌技术指标。应该说电影在这一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超级逼真的视听效果使得电影散发出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不过,物极必反,这种极度逼真的视听体验有时候往往会产生极度吊诡的观影反映,早已习惯于3D体验的我却突然在这些习以为常的逼真画面中发现了一丝诡异的虚假和幻觉来。不考虑电影剧情本身的虚假性,单看图像、画质与音响效果,隐隐地让身处黑暗的电影院中的我产生恍如隔世的虚无感,这种虚无感最初来自感官的刺激,进而过渡为一种精神上的恍惚。也许,过度的逼真,总会给人一种吊诡的感觉,甚至将有些过头的真实逼向它的对立面。还记得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那个着名的论断:电影影像让我们看到某个事物的同时,尽管人们感知到了它的在场,但是影像却使人确信这一物体不在场。(《电影符号学质疑》)这种充满悖论的感觉,或许在《变形金刚》系列这样的电影中会更加强烈一些。
   写着写着,心中突然涌现了一种恐惧感和负罪感:这种对童年的追忆如今看来颇有些不务正业的感觉,因为看电影充其量只是一种娱乐休闲,况且我把幼小的儿子扔在老家,自己手头还有棘手的博士论文要完成,做这个,有点不成熟的感觉。但是这种童年的感怀之情太过于强烈,使我甘冒此风险享受视觉盛筵的狂轰滥炸。还记得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中有个情节——电影院因为拷贝不足而不能播放观众喜欢的电影,结果观众纷纷找老板理论,混乱中一个老人大声向老板奇奇欧抗议:我丢开患病在床的妻子来看这个电影,但却什么都没有看到,今天,要么你在10分钟内放映电影,要么退钱大家散伙!想到这个情节,我不禁释然了,电影的力量自不待言,它是这托纳多雷童年印象中故乡人民的精神寄托,那么“变形金刚”也算是我的一种儿时情结吧,看就看了,即使暂时放开世事,何必如此纠结?!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当然这个都是题外话了。

《变形金刚:绝迹重生》的胡思乱想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变形金刚:绝迹重生》的胡思乱想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变,乱想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