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亲爱的》一部真实到无法直视的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亲爱的》一部真实到无法直视的电影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亲爱的》一部真实到无法直视的电影的正文:

  本片精彩之处有三:第一,这种易引起共鸣的平凡,真实而又感人的题材。结尾处以真实故事谢幕,让我们看到导演关注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小事的态度。第二,演员各有特色一些细节拿捏很到位。第三,片中情节极其符合中国人的行事作风,在现实中均有类似情景,可引起国人共鸣并反思这些行为的对错。
  
  
  从此片中,能看出几个值得改正的问题。
  
  一,儿童丢失,24小时后才可以立案。
  我们当然知道,警察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也许丢失的一个孩子在他们眼中只是再不起眼的一个小案子。可这24小时的距离,或许就决定了这一家人一生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小孩。此项规定应该有所调整,就算不立案,警方协助调查也是应该做的。
  
  二,过于粗暴和自私的行事方式。
  这点可能会引起大家的反感,但也是我为此影片打五星的最大理由。没有半点虚构,半点做作,真实的故事,原本就如同影片一样,发生在我们身边。影片中高夏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换位思考的一种态度。片中每一个角色都很不易,离开自己养了几年的孩子的不知情拐卖者妻子,多年寻子无果的父母们,为寻子失业被骗倾家荡产的夫妇,重重事务压身的法官和警察,福利院院长,甚至是因为收不到租金而为难的房主……难过就难过在,明明彼此都很不易,却不曾体谅对方。如果在夫妇请求时,警察能多点帮助,少点官腔,如果福利院院长在面对一个单纯母亲身份的女人时多一点点理解,少一点冷漠,如果这对夫妇对待人贩子妻子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如果房主念旧情肯再帮一点点帮,如果寻子的父母们对这位妻子选择交谈而不是殴打,……如果这些或许太过于艰难,那么请温柔一点,即使是语气也好,措辞也罢,让对方知道你也在为他考虑着。而不是说“先做检查,孩子万一找回来了……”“你们先自己找,我们这里的某某规定规定”“要不是看你找孩子我早把你赶出了”“打死她”……这种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有时候真的会伤人很深。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坏毛病,每个人多少都会受到影响。
  有趣的事,或许是因为平时看日本电影比较多,受日本文化影响,片中每一个争吵场景我都会下意识地带入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或许这些寻子的父母们,不是选择殴打,而是含泪隐忍着批评这位人贩妻子。
  
  三,结尾过于随意,略消极。
  暂且把这个角色叫做人贩妻子,故事以人贩妻子怀上孩子告终,从头到尾,她一直是被蒙在鼓里的那一个,被拐回来的孩子,自己没有性功能障碍……这个女人的一生也很悲惨。个人觉得,她把孩子生下来,艰辛地过人生,和夫妇二人关系变好是个不错的趋势。这样的结尾很是悲伤,只能让人感叹人生的不易,却没有带来希望。
  四,演员的哭戏。
  
  不得不说此片的演员整体演技水平叫人称赞,但有几个细节没有做到位。韩总在公布妻子怀孕后靠在墙边痛苦着却没有掉下眼泪,这时候一个人的情绪到了是必然会落泪的。郝蕾神情不错,知道儿子丢了后,也没有进行脸部落泪的细节描写。我想,随着情节的变化,多描绘演员的面部表情,特别是又皱眉到慢慢落泪的过程才最让人心疼,效果更好。
  
  
  以上,5分,希望多多出现这种关注生活中每一个平凡人的故事的电影,国产会更好。

  电影《亲爱的》,名字有两个词性,形容词和名词,但电影的英文名字是Dearest,结尾是用est而不是ist,所以片名是用形容词词性的。据说本来是叫亲爱的小孩,黄渤说,小孩丢了,就只剩下亲爱的了。没有修饰目标的形容词,就像那些为孩子倾尽心血的父母,可是孩子却丢了,这样一来形容词的存在显得突兀而没有意义。因为支撑动物活动的两大动力源泉,或者说是动物的两个天职,一个是进食生存,一个是繁衍流存。
  回到片子里,片子是分两条线叙述的。一条线是田文军的寻子之路,当他寻得爱子的时候,也是第二条线的开始,李红琴寻亲之路。
  第一条线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些儿女丢失的父母心里的悲痛心情。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在集会时一个母亲讲到的一句:当我再生了另一个孩子之后,我觉得我背叛了他(丢失的孩子)。人是有感情的,丢了不是再来一个就能解决问题,哪怕丢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使用多年的工具。第一条线里不得不讲的是韩总,他和田文军代表的分别是寻子之路的两个结果。田文军是寻得孩子并与孩子重新生活。而韩总,寻找孩子多年无果,心力交瘁,终于还是选择再生一个。中间有个插曲,他们团队在派出所寻找线索之前,韩总给大家讲了当年在印尼吃猴脑的故事。后面他们的大巴追截一辆疑似人贩子的车最后解救出来的却是一只猴子,这似乎在讽刺韩总,预示他在后面还是找不到孩子。在后面,韩总向大家宣布,他决定与妻子再生一个。有一个词他说了两次,合法的。然后大家对他鼓励时,他手抖着干了一杯酒,然后把田鹏的脸摸到变型,再来是深深地把他的脸吻到变型。这一切之后,他却是躲在一个大家都看不到的角落里痛哭。我想,这一哭就是他之前所有纠结情绪的释放:两次强调合法,是对放弃(应该是半放弃吧)寻找前一个孩子的心理补偿。手抖干杯,是因为他觉得背叛了大家,但大家还是鼓励他,心中感激与惭愧,激动与羞耻交织在一起。对田鹏的折腾,既包括着对他的祝福也包括对他的羡慕嫉妒恨。终于在做完些表面功夫后,长期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大男人也抱头痛哭了,孩子丢失多年寻找无果的无奈与悲痛,决定再生一个孩子的压力。。。我想韩总无论从经历上还是从心历上,代表的都是大部份最后没有寻得孩子的父母,他们长期以来在生活上和精神所承受的巨大悲痛与压力。
  相比韩总,田文军是幸运的,不仅在于他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而且因为他的孩子失踪期间遇到的是李红琴。按电影里的说法,李红琴只是初中没读完的农村妇女,幸好她是爱惜两个"来路不明"的孩子。否则,田文军找到的就很有可能是缺跟胳膊断跟腿的田鹏了。而李红琴,我一直觉得她是这部电影里最无辜的人却又是最不被理解的一个人。从头到尾,她一直都受老公是人贩子的事实影响,所以无论在到哪里,人们都觉得她不是好人甚至直接把她等同于人贩子,也因此她走到哪里都好像是低人一等。当她向福利院申请领回杨吉芳,院长说公安机关这么辛苦从你们手里把孩子解救回来,如果送回会产生怎样的社会舆论?当她在街上紧抱着田鹏时,寻子团的成员们开始还说人贩子的老婆,后来直接把她叫人贩子,然后把心里面失子的悲痛全部发泄在她的身上,即使她已经跪下趴下,成员们还是打骂不止;在争夺杨吉芳由谁来带的权利时,法官直接说:李红琴,我什么时候让你说话了?她在城中村里见到抱着睡着的儿子出来倒垃圾的田文军时,田文军却说:别想见孩子了,不恨你已经是我的最大限度了。可是,在电影里,除了高师律,就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是李红琴无私地把两个孩子养大。
  这些就是这个社会的变态之处, 明明老公才是人贩子,却把老婆也视为人贩子。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人贩子都是坏人,与人贩子粘上半点关系的人也是与人贩子同谋,所以没有一个人贩子会好好对待拐来的孩子。这样的社会偏见无异于文革时期的热血人民。福利院长以社会舆论为理由断然拒绝李红琴提出的各种要求,寻子团把李红琴认定为人贩子当街痛打,这两个片段让我想起《东京食尸鬼》里对于什么是正义的讨论。毫无疑问,福利院,寻子团他们都把自己视为正义的一方,只他们所谓的正义都可以看到自私的一面:福利院长是担心把孩子交回人贩子手里对自己的名声影响不好,明明杨吉芳偏向于选择李红琴,但他们还是采用强制手段希望杨吉芳忘掉李红琴并冠以李红琴无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为由。只是心理学家早就通地大量实验证明,这种早期剥夺亲情的行为,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多么大的影响,何况杨吉芳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由李红琴收养。所以福利院所谓的为了孩子好真的是正义?另外,寻子团直接把李红琴当作人贩子揍,他们却没有想过,就算李红琴真的是人贩子,但也不是拐他们的孩子,施害者与被害者的关系都没有成立,寻子团根本没有理由揍李红琴。还有之前在派出所里让人贩子认自己的"杰作"时,如果没有隔着那扇铁门,当人贩子说"我没有"的时候,寻子团里肯定会有人冲上揍他一顿,然后说:倒底有没有!!!正如前面说的,寻子团的行为只是以正义的名义发泄自己心中长期以来的悲痛。有时候,悲痛的人没有犯罪只是他们缺少一个看似名正言顺的理由而已。
  电影最后,李红琴的体检报告说她怀孕了,一下推翻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孕不育的观点,最后一道防线也攻破了,李红琴彻头彻尾就是影片里最无辜最冤的人。 也难怪导演陈可辛在这个时刻给了赵薇足足一份多钟的面部特写时间让她把李红琴各种复杂的情绪表现出来。

《亲爱的》一部真实到无法直视的电影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亲爱的》一部真实到无法直视的电影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亲,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