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狩猎》先结局,后布局

影视台词 > 影评 > :《狩猎》先结局,后布局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狩猎》先结局,后布局的正文:


  具有非常丰富观影经验的影迷,经常会评判一部电影制作的优劣,尽管他们不一定具备公正客观的态度、缺少理论性地专业性地评判电影能力,而他们多年来由看电影经典培养来良好的艺术感觉,使得他们对某部电影的评价不会失之公允。据我国某网站显示的观看人数和这部分观众给予的评论,可以看出它在国内非同一般的受欢迎程度。这部同样产自丹麦的电影没有像比它早两年上映的《更好的世界》那样享有国际性的声誉,后者拿下201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而《狩猎》上映于2012年,未吸引到好莱坞评委的许多注意。笔者认为本片没能成功冲击奥斯卡在于导演自身没有这个想法,因为导演为本片安置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结尾,这个结尾恰恰是奥斯卡评委们无福消受的精华部分。笔者佩服大导演的骨气!对照中国电影创作的状况,让人担忧,在李安2000年凭借《卧虎藏龙》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后,上映于2002年的《英雄》就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横冲直撞,目标简单,指向明确,俗称“冲奥”。
  掉结尾,本片剧作法沿用一般情节剧的创作老路。故事发生在当下的丹麦,男主角卢卡斯是一个小镇的幼儿园教师,他的性格开朗和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使得他不仅在自己不懂事的学生中大受欢迎,而且跟镇上的男男女女关系非常和睦、融洽。他们大男人常常聚餐喝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狩猎。小镇安宁的生活被克拉尔一句谣言打破。克拉尔是卢卡斯的学生也是他的朋友西奥的女儿,克拉尔盛生性孤僻,不善交谈,她同伙伴们的关系很淡,却跟大男孩们有接触,家中父母的吵架纠纷使她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卢卡斯走进这个小女孩的世界,克拉尔表示对卢卡斯的爱意,卢卡斯拒绝后细心劝导,却不料招致克拉尔被卢卡斯性侵犯的污蔑。卢卡斯低估了这句谣言的威力,他被幼儿园解聘,接受警方调查,小镇居民全部排斥他,连最好的朋友西奥也跟他反目。无能、无奈!他百口难辨,受尽屈辱,这场闹剧被克拉尔(也是谣言的发起者)终止,小镇貌似恢复往日的正常生活秩序。然而,即使一年期限到达,卢卡斯仍然不能逃离小镇阴云的笼罩。影片最后,冬天的枫树林里出现了令人迷惑的枪声。
  剧作情节沿着观众非常熟悉的戏剧三幕剧式展开,故事讲述的戏剧性前提是克拉尔造谣被卢卡斯性侵犯,这个关键性的情节点在影片大约四分之一处。随着情节的推进,观众得知克拉尔不是在讲真话,这场闹剧纯粹是由众人的误会和煽风点火才扩大的。影片另一处重要性的情节点是克拉尔恍惚之中对自己父亲西奥道出真相,西奥跟卢卡斯冰释前嫌,随后的若干场戏为影片结尾所用。多老套的故事呀!这种以误会引发事件并作为事件的起因,又以化解误会结尾是好莱坞情节剧惯用的吸引观众的编剧手法,尤其为表现现代男女恋爱的故事的写手们奉为至宝。本片所以与众不同还是归功于故事的结尾,这一段无因无果的戏彻底粉碎观众对故事的心理预期。规规矩矩讲述一个被骨灰级影迷看够了的情节剧,得不到观众的支持和赞扬,只有编剧领导着观众向前走才能使观众认可和肯定。观众愿意做奴隶,不喜欢没才华的主子。最使人信服的是即使导演在拍摄一部经典好莱坞模式的讲究戏剧性和故事性的电影,它也是一部具备超过大部分类型片的一流水准。从关键情节点的建构、人物关系的设定到场景的选择主创们做得真诚用心,因此,这部电影才会体现叙事稳健成熟,节奏强弱有致的鲜明特色。可谓没一处闲笔,没一处败笔。
  卢卡斯的扮演者是丹麦着名实力派演员,凭借本片中精湛绝伦,无可挑剔的表演获得了戛纳最佳男主角奖。结尾处卢卡斯躲过子弹,惊魂未定中,他看到痴情者准备射出第二枪,她稍稍眯起眼睛试图看清楚逆光下的持枪者,也只是稍稍得抬起左手臂做出一个不足够用来防备的动作。这一出出的细节处理包括导演在内的调度的功劳,更多的来自卢卡斯的表演才能。这一段表演没有一个大的动作,也没有情绪的大起大落,仅仅依靠一个眼神和一个简单的手势传情达意,丰满而充实。他想要看清楚开枪这是谁,一年过,很多人都已经跟卢卡斯重归于好,还有谁死缠着不放甚至想要他的命!微微抬高的手臂正好说明了卢卡斯没有逃跑的意思,卢卡斯当然清楚猎枪的厉害,想逃也逃不掉,更重要的是卢卡斯没有逃跑的理由,也许开枪者只是试探卢卡斯的人格,如果卢卡斯跪地求饶说明内心有鬼,事实相反,于是收回猎枪,急忙跑开。艺术是一种奇妙的事物,有时不做什么而不是做什么决定了一件艺术品的美学含量。卢卡斯这一细微的动作摆明自己的态度,坚决不惧怕猎杀者。卢卡斯趴在地上时,导演就可以打出字幕,宣告影片放映结束,这样也能够收到的一定的艺术效果,即谣言规避完成,水落石出,而谣言散播造成的恶劣影响依然不变。可是导演高明,非常高明。他没有让卢卡斯这么委屈的趴在地上,而是站起身来,卢卡斯转动的眼球表明看出他的内心活动。卢卡斯不恩呢该拼给你给自己的思绪,当泪花在眼里打转的时候,导演非常及时的打出结束字幕,听他知道情绪渲染得够了,音乐适时响起,全片结束。快来看看卢卡斯的表演,那带哭不哭的表情,那一张堆满怨愤的脸,还有压制不住的喘息,双眼中却能射出一道坚毅的目光。
  下面对重头戏进行剧作水平和视听语言的粗浅读解。首先是序幕一段。本片以一段现场声先入,一段欢腾嬉闹的声音迅速将观众带入一群成年人胡闹的其乐融融气氛中。随后画面出现,展示一个大男人脱衣服要跳水(11月的北欧河水),谁跳谁就能赌赢一笔奖金。显然这是导演安排的大男人的放肆游戏,目的是展现他们相处和谐。同时,不可忽视在这场玩笑外还有一群旁观者,这群人和游戏的参与者的人物关系也一并带出,可见整个小镇上居民相处异常地好,这层铺垫将在后面出片名的镜头释放它的能量。夜幕降临,男人们边喝边唱,热闹非常。镜头忽然固定为大远景,拍摄的是水中小镇。这一个镜头运用的冷色调子灰暗忧伤,将先前营造的美满气氛一扫而光。奠定了全片的情绪基调的正是这个出色利用色调表意的大远景,它暗示着序幕构造的表象会在后面情节被一一打破。
  如果把主人公出场定义为主人公第一次以活动的形象出现在大银幕上,那么序幕已经完成这一任务。跳水的男人是卢卡斯被造谣后坚决跟他分裂,而在卢卡斯成功辟谣后又和他握手言和的无主见者,这是相对次要的一个人物。讽刺的是,当男人们玩跳水打赌时,他一人裸体跳水其他人围观,肯下水救他的可是卢卡斯啊。请注意卢卡斯此时是趟下水而且穿着衣服,他不想参加这场游戏,他只是出于好意下水救人。那人上岸时大腿已经被冰冻抽筋,卢卡斯打趣自己该拿到一半的赌金。这么设计主人公出场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导演用心良苦。他巧妙地塑造了主要和次要人物形象,至少看过这段情节观众不会讨厌卢卡斯,整个建置戏剧化前提的多个段落继续为观众展现卢卡斯的复杂人物形象。
  其次是克拉尔造谣。克拉尔是一个根本不懂事的孩子,卢卡斯了解克拉尔的生活情况。幼儿园园长怎么也想不到克拉尔就会说出卢卡斯生殖器勃起的细节,此时她有些不敢相信,请来心理医生。在园长和心理医生的联合审问下,园长之前的摇摆态度变得略显坚定,克拉尔承认自己说谎,她却不罢休故意引诱,心理医生也不是省油的灯,反复逼问,甚至盘问卢卡斯是否射精,那对一个小姑娘还有什么不能问的?荒天下之大谬。真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将克拉尔送出门后,两人特别地心照不宣地核对克拉尔是否被性侵犯。小孩子的无心之言被成年人无限制的放大,罪恶的根埋在成年人的心底。这两位简直就是传播学家眼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共同为谣言散播创造环境。不到一天的工夫,全镇包括卢卡斯的妻子儿子都知道了这件事。卢卡斯家庭复合看来是没有希望的。这其中有一个镜头需要细读(www.diudou.com)。在克拉尔陈述事情时,园长始终处于这个镜头的猴精,克拉尔实焦,园长虚焦,也许导演的本意是将克拉尔的动作和园长的反应放置于一个镜头内,产生奇特的戏剧性效果,但是想必多数观众都会和笔者有一样的感觉,就是两个人好像是合谋控诉,一唱一和,可算作是导演的意外收获吧。
  第一次狩猎。十一月,秋风吹得树叶散落一地,卢卡斯持枪打野鹿。这个紧扣主题的场景没有被导演刻意强调,特别之处是此处场景响起本片较少出现的音乐,第二次出现这段音乐是在全片结束,地点不变,其他场景再没有出现过这段无声源的音乐。(笔者实在不清楚丹麦的国家历史和文化背景,狩猎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还是只是一个生活习惯这么简单?)这场戏积蓄的力量仍然在结尾处迸发。
  爱犬之死。这是导演为观众设计的第一处谜题。在死之前,爱犬出现的次数绝不少于其他配角,观众怎么能不喜欢它呢?更难何况故事中的卢卡斯和儿子。凶手始终没有露面,导演也无意揭开谜底,因为谜面比谜底更加吸引观众,或者说凶手必定是克拉尔的父母一派,至少跟克拉尔父母直接相关,观众和剧中人心知肚明。此处抛进厨房的黑石头才是重点,按照此凶手的作案方式,便不难理解结尾处的那杆子黑枪,他不想树敌,他做的好事或者坏事全归因于他行为的目标对象是一个性侵犯女童的变态者,他暗处的动作表明他不是什么磊落君子。事实上,卢卡斯真没有性侵克拉尔,这些人不但不光明、不道德,反而丑陋得可怜又可恨。导演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平安夜。此段虐心虐肺呀!超市买肉场景虐惨观众,为保证卢卡斯人物动作一贯性,到平安夜继续虐观众。卢卡斯刚进大教堂,众人异样的目光投过来,他坐前排回头死盯着西奥。西奥与卢卡斯是多年好友,西奥说过他能通过观察卢卡斯的眼睛立刻判断出卢卡斯是否撒谎。西奥小心地透过卢卡斯的眼睛窥探他的内心,他对妻子说:“我看到了。”妻子反问:“看到什么了?”弥撒曲进行一半,妻子阿格尼丝不停地在西奥耳边嘀嘀咕咕,卢卡斯见此景终于受不了了。一拳头!两拳头!三拳头!痛快!痛快!痛快!卢卡斯叫西奥看着自己的眼睛,导演借卢卡斯之口说出这段台词:“你看着我的眼睛,你看我的眼睛,你看见什么了?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西奥刚刚确信自己冤枉人,自知理亏的他不仅没有反抗,连基本的防护动作都没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场景的选择的妙处。克制!克制!克制!这股不断控制的情绪终于爆发出来,爆发在大教堂,爆发在弥撒曲进行中,爆发在男女老少面前。妙绝!
  结尾的枪声。这是导演为观众设计的第二个谜题。开枪者谁?有人猜是卢卡斯的儿子,有人猜是西奥,有人猜是西奥的儿子,笔者还猜测是上帝呢!很可笑。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也是影迷不成熟的表现。
  笔者对《狩猎》一片结尾枪声的三种理解,希望能够启发一些观影者,更愿意和朋友们讨论。下面的全部解释基于电影语言的暧昧性。
   第一种:开枪者并未有意打向卢卡斯,而是打向猎物,差点误伤我们的卢卡斯,开枪者意识到错误随后收回猎枪,表示对险些伤害他人的歉意。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导演这样的处理手法已经把卢卡斯推向猎物的角色扮演。影片中段卢卡斯作为猎人狩猎野鹿,而结尾处自己却成为猎物,导演以此强化小女孩的胡闹而使卢卡斯成为众矢之的的主题。
   第二种:开枪者这一枪瞄在树干上,打在树干上,没有杀害卢卡斯的意思,只表示警告——猥亵女童不得好死。可见,小镇人们并没有完全卸除对卢卡斯的成见和误解,就算小女孩说出真相,依然不信任卢卡斯的人格,而视自己为道德英雄。那这就是导演犀利的讽刺了。
   第三种:这一枪瞄在的就是你猥亵犯,可怜枪法不精而错打在树干上,开枪者收回猎枪并没有继续朝卢卡斯射击,也就是说,开枪者还不想致卢卡斯于死地,他对自己的做法未必全是持肯定态度,暴露了内心的怀疑和不坚定。同样是开枪者蓄意谋杀卢卡斯,卢卡斯反应敏捷躲过子弹,这一种可能因为和开枪者的动机不存在决定性关系,不讨论。
  笔者倾向于认同第三种解读。这样结尾不但控诉自以为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愚民,更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怀疑、隔阂对人的自身安全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另外,这一枪完全可以不这样安排,枪响人亡,全片出字幕。这样也不是不可以,而且这样的封闭式结尾可以轻易讨好奥斯卡,但是导演没这样做,结尾处的细心雕饰使本片不至于落入一般创作水准的俗套。笔者不得不佩服导演没有损害欧洲艺术电影的辉煌形象、没有向奥斯卡妥协。
  另外,笔者认为这是所有好看电影的主要标准——没一处闲笔,没一处败笔。

《狩猎》先结局,后布局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狩猎》先结局,后布局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狩,布局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