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星际穿越》的“政治—神学”解读

影视台词 > 影评 > :《星际穿越》的“政治—神学”解读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星际穿越》的“政治—神学”解读的正文:

  诺兰世界里的”赋魅”
    ——《星际穿越》的“政治—神学”解读
    
     昨晚电影院第二次看interstellar,作为一名典型的非理科生,我承认其吸引的全然不仅仅是里面内在的科学知识以及逻辑。因此,对于大量的各种逻辑、物理、矛盾、诺兰的胡编乱造等的分析,笔者只能持保留意见。笔者对这种影评进路提出的问题是:为何不看物理科普片以及物理教科书?换句话说,当我们在看电影艺术作品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就已经是进入了导演为我们所建构的逻辑世界之中,而并非是处于我们所在的世界逻辑。如果仅仅是将现有知识与逻辑进行复制,那么”生活在此间”与“生活在别处”就没有了界限。
     笔者认为,科幻技术仅仅只是表达主题的某种可能性手段,而并非是影片的核心。诺兰触动笔者的地方,即在于interstellar所带来的关于”政治-神学”的起源神话。诺兰在影片中,完全建构了一种从“此世”到”创世“的过程、”政治秩序“与”神学体系“的一种完美结合。下文就影片内容及角色进行分析,才疏学浅,望诸君批评指教。
    
    一、 影片中的基本意象
     科幻技术仅仅是一种依托物,无论是从地球、黑洞、虫洞,还是五维空间,其背后都具有某种现实性的象征意涵。
    (一) 末日来临前的小镇与NASA
     电影在地球上的场景只有两处,即种满玉米地的小镇以及郊外的宇航局。初看时候,我最大的疑惑即在于,一部描述人类面临灭亡以及种族如何延续的史诗叙事片,为何对地球的地理、环境、人物的描写如此的简略。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来审视这几个场景背后所有的意蕴。
     首先,关于这座小镇,影片除了介绍沙砾飞扬,以种玉米地为主之外,就没有了其他任何说明。诺兰的胶片配合昏黄的土地,让整个小镇呈现出来的就仅仅是一片死气沉沉的迹象。产生这种荒漠感的另一原因,即在于除了Cooper一家,以及开头的两位教师之外,我们并看不到任何其他居民。这也是在地球上的第一大缺位角色——被拯救的人类。于是,除了Cooper之外,被拯救的角色就只有Tom一家以及两位教师和出现在卡车上的两个不知名的小女孩。那么,诺兰究竟是要让这几个角色在何种意义上存在,就成为了解读本片的一大关键点,下文在论述角色分析的时候,将着重探讨。
     其次,关于NASA。Brand管理下的NASA,似乎都局限在了如何来实现Plan B,但却并没有任何其他政治性的措施,,以对抗末日的来临。NASA本身即是政府下设机构,而之所以没有其他政府机构的出现,恰恰是与上文缺位角色相对应的另一大问题——即政府角色的缺位。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任何与末日拯救的公共设施,诸如转移人员用的车辆(即使最后沙尘暴袭来,我们看到陆陆续续逃出小镇的人,都是开自己的小轿车)、防护设施的修建等。政府工作人员也从未露面。而本片的背景恰恰是政府需要出场的时候,政府本身却出现了缺位。
     综合以上两点讨论,这部作为末日拯救的电影之中,两个及其重要的角色出现了严重的缺位:被拯救的人以及应当进行拯救的政府。笔者认为,此处恰恰表现了诺兰所独有的表现能力,即通过微观代表性角色来突破宏观叙事的制约,也即是说,宏观叙事下,我们需要大场面的调度,来展现史诗性色彩,但这恰恰会让人物的刻画过于肤浅,流于形式。而诺兰的选择,则是重新塑造角色定位,这一点在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这里给出的大概轮廓即是,Tom一家以及两位教师所代表即是被拯救者;Brand教授与Mann教授,所代表的世俗政府下的”内在拯救者“;而Cooper父女,则是超越内在拯救,重新建构政治-神学秩序的神性拯救者。
    (二) 黑洞
     关于如何理解“黑洞”,已经成了不少科普影评的主题,在这里不进行赘述。黑洞在本片中最典型的作用,即在于向Cooper呈现出了五维世界,Cooper能够在站在第五维中,在时间维度上自由跨越。并通过重力(gravity)与三维世界进行交流。换句话说,Cooper即站在了超越地球上第三维人类的角度上,来告诉处在三维世界上的人,Murph,如何来让人类获救。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在整部影片中,对于黑洞,片中角色的答案是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不敢进入其中获取量子数据。这是直接指向了人类对于未知与虚无的恐惧。黑洞本身就极具隐喻的指向人类命运的虚无,人类因为对超出理性范畴事物的恐惧而踌躇不前。而黑洞恰恰是拯救全人类的关键。要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则需要克服对虚无的恐惧,进入黑洞之中。而Cooper进入黑洞就恰恰是重新确立新的世界秩序的定义。
     诺兰整部电影所展现的最大叙事技巧,即在于”五维世界与三维世界“之间的对立。站在第五维的人,能够通过引导第三维的人,来改变历史的整个进程。笔者所欲阐明的,在于如何来重新看待”黑洞”与”世界”的对立、“第五维”与“第三维”之间的对立,这样的对立背后所隐藏的就是本部影片的神学动力。笔者将在下文角色分析之后,进行详尽的论述。
    (三) 虫洞
     许多影评将虫洞列为一项重要的科幻解读,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虫洞在整个过程里仅仅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穿越与最后回溯时的时空畸变。虫洞仅仅是另一种连接三维与五维的可能性存在,其所针对的是所有参与拯救的人,而并非是如黑洞一般仅仅只是针对超越自我拯救的个体而存在。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拯救过程所经历的三级阶梯:第一级,得以进入宇航局,这是一种在地球/世俗层面上,所获得的拯救途径;第二级,穿越虫洞,进入另一星系。踏上此一级阶梯,即获得进入黑洞的可能性,但除了Cooper以外,并没有人能够进入其中,因为上文所说的人类对虚无的恐惧,一方面基于对未知的担心,另一方面相信进入黑洞之后将无法逃脱。因此,以Mann教授为代表的其他探索者,一方面进入了虫洞,获得了某种超越于在人类内部提供给拯救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同样深知,不可能进入黑洞来实现Plan A,只能选择发现新的星球进行殖民,超越性的拯救并不能够实现;第三级,即是进入黑洞,获取量子数据,实现Plan A。最终进入最高阶梯,实现人内在的自我超越的,只有Cooper。
    (四) 五维世界
     紧接(三)中笔者所提的三级阶梯拯救路径,Cooper是唯一踏上最高阶梯,并进入五维世界以操控三维世界进程的人。五维世界与三维世界形成了一对紧张的关系,一方面,五维世界能够改变三维世界的历史进程,而一旦出现某种改变,如Cooper引导三维世界里的自己来到黑洞之后,五维世界可能出现坍塌,Cooper被从五维世界中抛出,回到太空中漂浮。
     笔者认为,五维世界是诺兰世界里最具神学意涵的象征(此处神学并不是特指基督教神学)。其理由如下:1. 五维世界是对三维世界的安排,三维世界里的科学技术并不能够解决五维世界所带来的改变,而只能被迫接受,换句话说,五维世界里的”高级人类“将决定现实三维世界里人的命运及历史。2. Cooper进入五维世界之后,解决了三维科学世界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黑洞里的量子数据。Cooper通过重力,将只存在于黑洞内的量子数据传递给了Murph,Murph成为了现实世界中Cooper中的代言人,将Cooper对人类的拯救付诸于实践。这两个世界永远无法对话,但是父女两人却能够通过重力来进行沟通。站在三维世界里的人,永远无法想象五维世界时怎样的一幅图景,但他们所有生活的可能性都是有Cooper来控制。
    (五) 爱——诺兰电影中三位一体的可能性
     影片中的”爱“主题似乎成为了被吐槽的对象,大多指出其过于”好莱坞”、“主旋律”。而“爱”的象征,恰恰是五维世界里的Cooper与三维世界里的Murph得以沟通的媒介。Cooper在影片中指出,是因为对Murph的爱将其定位于了黑洞的位置之上。当进入黑洞之后,会产生的疑惑,是在于为什么Cooper的五维世界里全部是只是Murph的书房,答案也就在于诺兰给出的“爱”这一主题的诠释。
     “爱”属于某种非理性的因素,并不是科学理论能提供的答案。诺兰将最终的“爱”作为一种主题,恰恰反应了现实科学的局限,人类最终必须依靠某种自己无法认识的非理性意志来实现拯救。而在这部影片中,“爱”是这种超理性因素的实质,而其表现则是Cooper得以在五维世界里建立与女儿的联系。如果仅仅凭借Brand教授提供的理论作为支持,恐怕人类将永远无法进入黑洞,也无法创建五维世界空间。
     因此,“爱”在这部影片中仅仅是好莱坞与主旋律的化身么?笔者认为未必,其存在的因素在于以下两点:1. 作为超理性因素,展现以Brand教授为代表的人类所提出的现实科学与拯救的局限;2. 作为某种灵性的“媒介”,让Cooper与Murph的以建立联系。到这里,似乎能够发现诺兰电影中另一种可能出现的神学解释:三位一体。Cooper作为背后操纵三维世界里的”神—圣父“,进入最高五维空间,发现其中已经存在的量子数据—“logos”,第一位格生成;其对Murph的爱是为”圣灵“,而重力则充当了圣父与圣子之间的“信鸽”,产生能够救世的”圣言“,第二位格生成。Murph站在三维世界里,接受Cooper传来救世的量子数据,聆听圣言,并作为三维世界里的代言人,充当”圣子“,第三位格生成。整个救世过程,缺少任何一个位格都无法形成。Cooper通过Murph向世人加以拯救,Murph在明白自己的Ghost是Cooper之后,开始寻找到所有第二位格的线索,承担Cooper所给予的拯救世界的重轭。其中,令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场面,即是当Murph通过量子数据计算成功之后,将所有的稿纸站在高台撒向台下工作人员的场景,如此具有救赎众生的意味。
     整个神学构架在影片中若隐若现,最终浮出水面。但正如笔者前文所说,如果诺兰仅仅是套用一个基督教的模型,那么显得过于平庸。诺兰真正要做的,是如何超越既有的神学体系,建立一种新的政治—神学秩序,将在下文进行讨论。
    (六) 时间问题
     影片的时间问题,似乎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如果单单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试图告诉观众宇宙中时间存在的可能性与相对性,那么,最终结果也就只能是呈现出一种可能存在的解释,而并不能够解释时间问题与全片叙述究竟有何种关联。
     笔者认为,影片中的时间,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即是神学所面临的终极问题:永恒。诺兰不能在科幻片中展现永恒,否则就成为了“魔幻片”。因此,只能通过相对的时间来展现相对的永恒。现实中的人永远会消失,但Cooper却因进入五维空间获得了某种相对的永恒,以至于能够在依然年轻的状态下,看着女儿终老病死。Murph只能是现实世界里的代言人,永远无法进入五维空间,成为超越于现实人类的“人”,终将在俗世之中死,而Cooper实现了对人类的超越,获得了某种永恒性,这也就是神性的永恒。
    
    二、 其他角色及其位置
     上文简要分析了影片中各种可能存在的基本意象问题,现在,我们来重新看片中的相关角色的设置。
    (一) Brand与Mann——现世旧秩序的守护神
     两位教授是深知Plan A的不可行性,而是抱着Plan B的计划进行探索。Brand是整个Lazarus计划的缔造者,所谓Lazarus则是《圣经?约翰福音》第11章的故事,所讲述的即是耶稣对Lazarus进行复活。整个Lazarus计划即是对人类的复活。
     但是,Brand和Mann却并不能够超越于人类,站在五维世界—神的视角,来对人进行拯救,而是依然停留在现实/世俗层面上的科学技术。因为二者相信,不可能通过进入黑洞来获取量子数据,那么,就人的有限能力而言,只能通过进入其他星系进行”殖民“来获得拯救。二者的动机是善的,我们并不能够将这两个角色定义为片中的反派。其仅仅是五维世界与三维世界对立的表象之一。Brand通过“谎言”(或可冠之以“高贵”),让人们相信自己能够拯救家人,因此来参与Lazarus计划。其中Cooper是对家庭的爱最为深刻的人之一。但是,Brand与Mann的整个指向已经消灭了人超越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他们仅仅是旧秩序的守护神。他们并不试图超越于人类创造一个新的秩序,而仅仅是试图将人类的现有秩序重新“殖民”在其他星球之上。这种进路并不能称之为“错误”亦或”反动“,而仅仅是在于他们的自我局限与世俗拯救的意涵:二者是试图维持人类的生存,而并非是拯救人类的生存。Brand的整个计算已经成功,但是缺乏黑洞量子数据。Brand因而放弃了Plan A,因为他并不相信人类可能从黑洞中逃出,或者更深一步来说,他并不知道黑洞内部究竟是怎样,依然是颤栗的虚无主义。这种面向未知与超出人类理性边界的事物,令Brand选择了一种更为实用的现实性拯救途径。因此,他成为了五维世界与三维世界之间的阻力,让两个世界无法得以沟通,人也无法通过更高的神性来获得拯救,只能寄希望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来维持人类可能的生存。Brand并不能够创造人类的新秩序与生存模式。
     Mann的戏份虽然较少,但是更为突出的展现人的内在自我局限。Mann是所谓”毫无牵挂”的人,因此,也决定了他永远无法获得上文所说的诺兰神学中的”爱“这一位格性与意志性的连接。在片中,Mann也就并不具备进入黑洞的勇气,而仅仅是停留在Plan B的计划之内,寻求到新的星球。Mann告诉Cooper,临死时候将让人有战胜一切的意志。Mann并不会想地球上的人类是否会死,而是首先避免自己的死以及运用Plan B来维持旧的人类秩序在新的星球上延续。Mann并没有做错,他的目的只是以一种人类知识范围内的可能性,来寻找拯救人类的方法,他之所以选择杀掉Cooper,也是处于某种更为伟大的动机:人类的博爱。但是可惜的是,似乎博爱精神也成为了世俗性代名词,如果没有超越人类的神性,那么所有的人类理智、科技与精神都将是一场戏谑式的幻梦。在整个interstellar的秩序生成过程中,人,永远只能是被拯救或被超越的角色,而不能通过自己的理性与科学来获救。 (www.diudou.com)
     Brand与Mann是伟大的,但也仅仅是人类意义上的”伟大“。二者在影片中,成为了五维世界的对立面。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说,这部影片中的一大角色缺位就是政府,而宇航局恰恰成为了某种政府性的机构。但是,当面临末日来临的时候,Brand所寻找的以世俗性手段来获取人类生存的维持,并不能让所有的人获救。作为被救者的群众,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而世俗权力的代言人,则可能作出”高贵的谎言“。
    (二) Amelia——殉道路上的使徒
     Brand教授的女儿Amelia,对Brand的真实意图毫不知情。但其与Cooper最后的汇合点,即在于“爱“之上。Amelia最终找到了其恋人所发现的具有人类生存可能性的星球。影片结尾,Amelia在星球上建立根据地,等待曙光的来临。在黑洞边缘飞行器分离的时候,Amelia依然希望阻止Cooper进入黑洞。
     从以上片中的信息中,笔者认为,Amelia的角色定位介于神性的Cooper与试图完成世俗性拯救的Brand之间。Amelia是诺兰所建构的神学体系中的使徒,一方面已经看到了神性的影子—爱,另一方面却依然只能是一个凡人。Amelia对”爱“的理解是激发Cooper进入黑洞的关键诱因,其本身已经相信”爱“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拯救道路(她最后也找到了适宜生存的星球),找到了爱的非理性因素,但是却并不能够如Cooper一样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克服恐惧。也即是说,Amelia只能发现”爱“,但却不能依凭”爱“而产生自我意志,进入黑洞,找到能拯救全人类、创造新秩序的量子数据。Amelia在被Murph告知真相之后,依然固执地希望实现Plan B。
     Amelia是影片中唯一的悲剧角色,游离于五维世界与三维世界之间。其超越了Brand与Mann,但仍然只能是一个旧秩序使徒:相信具备神性的爱能够找到拯救人类的方式,却仍然选择继续找到Plan B的可能星球,恢复人类的旧秩序。
    (三) Tom一家与两位教师
     片中唯一出现的平民角色即是Tom一家与两位教师。看了不少影评,其中有观点认为Tom本身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除了煽情之外,别无他用。正如上文所说,影片中的另一大缺位角色即是被拯救的平民,而诺兰通过代表性角色的方式,将其予以展示,即Tom与两位教师,因此并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Tom与两位教师形成了平民中的两股对立的力量:反对者与顺从者。先来说说Tom。Tom在片中,并不愿意依靠Murph等人所提出的方案,离开自己的农场。即使玉米地对他们来说已经几近荒芜,却仍然象征了人类与这块土地的联系以及平民所有的独立价值观与自决能力。Tom并不相信Murph与Cooper能够将他从世界末日中拯救,更进一步来说,Murph与Cooper的拯救过程中,Tom并没有得到参与。将此间关系扩散开来看,就是全片所展现的一对政治矛盾:少数精英的决策与平民自决之间的关系。也许少数精英的决策会是正确的,但是,平民只能一个毫无作用的存在,整个生活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中,没有任何出场的机会;另一种可能即是,平民永远只能是一个被欺骗的角色,对政治秩序毫不知情,正如Brand所作出的谎言一样,平民在谎言相信自己能被救,但事实却是最终只能走向灭亡。Tom这一角色存在表达了前者的反抗,即对于被支配地位的不服从,试图实现自我在政治洪流中的决断。而两位教师,则是后者的典型。
     两位教师的出场似乎是想烘托Murph的聪颖,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仅仅是整个秩序中的被支配者。最为典型的,即是他们对于“登月”的态度。将Murph所看的书,指责为”旧联邦的教科书“,该书已经被否认,不允许再在同学之中传播。两位教师所代表的平民,即是那帮永远默默无闻而只能被政府的宣传塑造意识的人。旧联邦与新联邦的不同宣传,他们只能遵循,”登月“是否存在,他们也并不需要考证。在整个救赎的过程中,他们也只能是自己等着被救,或是根本不知道需要被救。
     两组人物对比,带来是悲剧性的结论:多数人只能等着被救。而能够站出来进行救赎的人,则是Brand与Cooper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表。Brand所代表的世俗性的拯救,能够凭借人类有限的智慧与科学,将人的秩序继续维持,但是却无法拯救全人类;Cooper的超越人类的神性拯救,能够避免人类灭亡,但是人们终将不知道自己被救的过程。无论前者还是后者,Tom与两位教师的角色安排,都是一种悲剧性的结局: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命运都无从知晓,或是如教师一样等着被安排,或是如Tom一样进行无力的反抗。

    三、 政治-神学秩序的架构
     结合上文的分析,我们最终得以看到诺兰所建构的政治-神学体系的形态。在影片中,存在的是两个互相对立的世界:五维世界与三维世界,前者为神性世界,后者为世俗世界。进入五维世界里的Cooper,能够操控三维世界里的事件进程,而其在三维世界里的代言人则是Murph。在整个政治秩序中,Brand与Mann所代表的是世俗性的救赎道路,二者是为人类既存旧秩序的守护神,试图通过在其他星系,依凭科技性的”殖民”来完成人类秩序的维护。但是,二者并不相信存在进入黑洞并达到五维世界的可能性,因而放弃了这种自我超越的可能性。
     笔者在反复提及“自我超越”,现在是时候来好好探讨一下”超越”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是以一种流俗的存在主义或神学来阐释诺兰的电影,显然是过于简单。笔者认为,诺兰这部片子基于现有的神学体系,诸如救赎、三位一体、创世等,但是其最大的突破,在于实现了人类可能自身成为某种神,而并非是存在一种不可知的、与人彻底隔绝的”神”来操作现世的生活。
     Cooper即是这样的”超人“,这也就回到了大家所反复讨论的,《2001:太空漫游》与《星际穿越》之间的联系。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给出了超人的可能性,而诺兰则让其在影片中完全的展现出来,是以向库布里克的致敬。同时,我们能够找到interstellar中浓厚的尼采主义色彩,即Cooper之所以能够进入黑洞,能够进入以自己女儿书房为中心所建立的五维世界,完全依赖于“爱”的非理性因素以及自己的意志,克服了Brand以及其他宇航员对于未知黑洞虚无的恐惧,重新实现了“超人”。这让诺兰与库布里克再次紧密相连。笔者认为,将这两部影片进行对比也许不是最为明智的做法,诺兰的整体进路实则是在库布里克之上超越库布里克。如果说库布里克打下了地基,那么诺兰则是在这层地基上建造了某种可能性的建筑。
    Cooper之所以在整部电影中具备了神性色彩,之所以成为了历史与新秩序的创建者,也就在于其比之于Brand,实现了对于黑洞虚无的恐惧的克服,依凭其对女儿的”爱“的意志进入了五维的世界,成为了“超人”。在这样的叙述中,世俗与神性之间的张力出现了断裂,完全倾向了Cooper的神性人格:是Cooper的神性力量而并非Brand的科学技术创造了新的空间站,实现了人类新的秩序。
     因此,诺兰的神学体系里已经突破既有神学的边界,作出了人能够迈向“神”的尝试,存在”人”与“神”进行连接的可能性,诺兰的神学-政治秩序就此诞生。
     如库珀空间站一类的名字,除了奥古斯丁笔下的”上帝之城“外,恐难再寻。如库珀空间站一类的名字,除了奥古斯丁笔下的”上帝之城“外,恐难再寻。诺兰留下的也许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作为三维世界里的人,也许只有两种选择:拯救与被救。而试图进行拯救的人,并不能依靠现世的理性与手段,而必须被赋予神性的魅力;而大多数的人,则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等待被救。也许这样循环,会在不同的星系里,一次又一次的发生。每当需要救世者出现,成为“超人”的时候,也许总会有虚无主义者与世俗主义者在其身边呢喃:“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星际穿越》的“政治—神学”解读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星际穿越》的“政治—神学”解读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星,解读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