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狂怒》那些年,我们看过的一部“反战”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狂怒》那些年,我们看过的一部“反战”电影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狂怒》那些年,我们看过的一部“反战”电影的正文:

   说起战争类型的电影,看着红色抗日影片成长起来的一代国人,感受往往都会有以下的特点,或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或血脉喷张的使得肾上腺激素飙升;或在嘲笑嘲讽其他民族的同时,还不断的拉升仇恨值等等。但是在近几年国产部分弱智抗日神剧的“洗礼”之后,尤其是随着观众群体的年岁和阅历的增加,很多人对这种类型的战争片已经出现审美疲态甚至反感。究其原因,优秀的战争类型电影(例如《拯救大兵瑞恩》、《战马》等)不应是只体现战争的场面让人单纯的过把瘾,而应仔细考究还原战争细节的真实,同时注重给观众以思考,让战争片体现出其核心内涵—— 反战。
   《狂怒》也达到了这样的立意效果,故事背景设定在了二战的尾声,美军坦克部队面临着突围、强攻、死守据点等任务,当时德国已是全民皆兵,强弩之末,并且随时准备和美军“巷战”。导演大卫?阿耶以擅长编剧现实警匪罪案类电影见长,这次执导的《狂怒》切入点是“狂怒号”坦克上的一队性格各异的士兵战友,从电影略显模糊的暗色调已经给战争的阴郁和残酷定调,同时本片还有较多的镜头着墨于细节的处理,这些细节让观众印象深刻,影片结束后始终在回味,用影像镜头达到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战争的恶果,从而来思考“反战”这一核心目的。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矛盾、国家利益和个人良心的冲突集中体现。布拉德皮特饰演的Don中士强迫一名参军只有八周,本来应该是打字员的小孩却赶鸭子上架成为坦克新兵诺曼(罗根?勒曼饰)学会枪杀被俘虏的德国士兵,让战争中无法选择而迷茫害怕的诺曼痛苦不已。与之对应的是之前诺曼察觉树丛中有德国的童子军,因为不愿意射杀孩童,导致了美军坦克的爆炸伤亡,一位美军士兵因忍受不了火烧而举枪爆头自尽,震撼力十足;路过德国的小镇、村庄,纳粹把不愿参战的德国民众吊死在高处示众;美军攻占德国一个镇后,“狂怒号”坦克的一众士兵在民居内与两名德国女性的对手戏,是影片的一个小高潮。逐渐成长为“战争机器”的诺曼虽然与德国女性艾玛语言上无法交流,却也能通过音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两人瞬间懵懂的激情过后,所有人都似乎暂时忘却战争的恐怖而回归到了纯粹的人性,达到了一种理想中人类本应该存在的美好和平状态。皮特饰演角色的领袖范儿在这场戏中升华,虽然在战场上冷酷对待对德国士兵,但也善待德国民众,和战友之间爆发冲突,却始终压制着自己的战友,没有欺辱普通民众。短暂的美好也因为随之而来的空袭破灭,梦醒于现实的残酷;影片结束的一个镜头,一名德军小孩用电筒查找“狂怒”号,看见了经过死亡洗礼而极度害怕的诺曼已经投降,却关闭电筒假装没看见,呼应诺曼上战场之初那种人类本性的光辉面,也对比体现出了战争的罪恶——改变摧残甚至泯灭人性。人无法选择战争,但能选择人性的底线。
   另外注重还原电影的场景真实感,是几场坦克战的戏,让人过瘾之余又紧张感十足,尤其是三架美国谢尔曼坦克正面肉搏德国虎式坦克,“狂怒号”坦克险象环生,让观众期待和影片宣传的坦克大战达到了高潮,那种激光式子弹穿梭的效果也让观众耳目一新。
  缺点明显在于电影中,最后一战,死守据点的“狂怒”号迎战纳粹党卫军一个营300来人,虽然“狂怒号”除了诺曼外的全部阵亡,但开战过程难免显得有开“外挂”打不死的嫌疑,皮特全片太多的主角光环,还是未能脱离美式英雄主义的影子。当然,内地版比国际版少了两分钟的内容,也能明显的从电影的配乐的不连贯中感到内地剪刀手剪辑过的痕迹。
   时间的推移让历史的印记已经越来越浅,仔细一下,反战类型的电影佳作,因为题材而数量有限,也许多年以后再看其他战争片时又会浮现出这些片子的记忆,不是战争的样子,而是反战的信念。

《狂怒》那些年,我们看过的一部“反战”电影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狂怒》那些年,我们看过的一部“反战”电影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狂,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