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广场童心》如何善待生命

影视台词 > 影评 > :《广场童心》如何善待生命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广场童心》如何善待生命的正文:

  不好意思,不入正题不说,一开口我又要进入拿来模式,抄近路,走借来之道,不过,光明正大地用来敲钟,大概不受诟病。
  
  胡适先生所言:“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奥巴马在参加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纪念活动时说,“这个世界会依据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儿童而对它作出评判。”
  
  主要对象说的都是孩子们。在印象里,凸着额上的青筋,用嘹亮的歌声,卖力高唱着“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栋梁”“初升的太阳”“未来的主人”。这歌当然要永远唱下,唱法还要有宏大的叙事风格,音调要一路飙升,不管高音上得还是上不,破音也无妨。
  
  那歌声到底有什么实惠可言呢?孩子们到底感受到了什么呢?那么多的重壳背在身上,小小的身体耷拉着脑袋还要拉着装满恶意与无意的行李箱努力朝前走。各种丑陋的社会陷阱埋在脚下,若隐若现的安全感在远处,像海市蜃楼。
  
  是哪里冒出来的罪恶,它在肆虐。无知的养大了机器的,机器的养大了功利的,功利的养大了贪婪的,贪婪的养大了野蛮的,野蛮的养大了粗暴的,粗暴的养大了懦弱的,懦弱的养大了苦闷的,苦闷的养大了颓废的,颓废的养大了绝望的,绝望的养大了无情的,无情的又养大了绝望的。。。。。。
  
  只要随处看看,行乞的、被虐的、饥寒交迫的、破衣烂衫的孩子,那是赏心悦目的人文风光?还是撕心裂肺的文明疮疤?城市广场有孩子流浪的身影。车站码头有被遗弃的生命包裹。暗沟里买卖儿童的罪恶变本加厉。校园里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依据学生穿衣品牌来对学生待价而沽的。孩子们是在发了霉的环境里呼吸,不能被光照的岂止这些,而这些痛,到底是谁在承受着?
  
  说这些,我的情绪不稳了,失控了,比较任何形式的犯罪,把魔爪伸向孩子的,在我看来那是最罪不可赦的。暂不说别的,就以“传宗接代”“人丁兴旺”为由,无视正规合法的收养形式,做非法的买卖儿童交易的推波助澜者,标榜再大的“爱”,那都是令人作呕的虚伪。
  
  利益驱使的魔鬼,为迎合这种罪恶的市场,偷孩子的行为比流行的病毒还要蛮横跋扈,它肆虐着张开血盆大口,即便有监护人在,明抢也毫无压力了。这个热爱“祖国花朵”的地方,竟没有医治这种毒瘤的态度,也没有有效控制病毒的紧迫感,空话就不要谈了,禽兽不如的腌臜之物们继续疯狂着,这就是现实。买方与卖方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是严惩,不是三五年的墙内疗养,吃上五百年的窝窝头都是轻的。没有买,哪来的卖。你非法买了孩子,是寻常人家也难咎其责。
  
  鉴于此,土耳其电影《广场童心》讲了一个并不能完全取悦我的故事。故事主题牵扯到了非法的儿童买卖,又拿可怜、可爱的小男孩儿做贯穿始终的隐线,结果避重就轻地改道往另一个宽泛的生存命题,怎么看都显得极不专业了。
  
  要以小治愈、小清新、小温暖的方式诠释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试图用宽容博爱的角度理解成人世界里的游戏,完全不顾被贩卖者的生命意义,只用最后“养母”的拥抱化解一切伤痛,这或许叫关怀,其实也叫儿戏,实在太轻浮、凉薄。
  
  当然,观影者若不像我这般偏执,并未在儿童的角色上固定一个立锥的受力点,也不在乎贩卖儿童这类犯罪事实的影响面,单单觉得整部电影是比较有广度地洞悉了家庭伦理与人性弱点,能有这样的感受我亦能理解。
  
  事实上,这部电影浮泛在外的的确是容易感受容易感动的“小恩小惠”。镜头内的一景一物是明媚现代的,清新气十足,小波澜与小冲突也像是午夜夜话里的故事,即便是呆滞的空镜头也透着都市的空洞与焦躁,不似锡兰眼中伊斯坦布尔天空下的沉重,也不似塞米.卡普拉诺格鲁心中复杂涌动的情绪。与艺术品有一定的距离,但又超越了上乘工艺品的质地。
  
  它呈现了土耳其新锐导演的实力,有着时代感,绕过宗教、禁忌,涉足现代人的生活。而在结构设计上,一个花了心思的平行蒙太奇,立马让电影有了高大上的感觉。叙事与剪辑的功力不容小觑,不同时空的无缝衔接轻而易举地营造出了悬疑的氛围,太过好,差点适得其反,让我自以为一女分饰两角,但在恍然大悟时,剧本设计上的小伎俩,它的好处便显了出来。
  
  一整天都坐在广场木椅上等妈妈下班的小男孩儿,就像定制的一款天使娃娃,萌到爆表。显然,这孩子营造的画面感是最虐心的,他的孤独无助明晃晃地荡在眼前,直到确认了他有个安身之所,至少还有个养母,这个角色给我的悲又转化成忿继续在内心深处翻腾。到此,对孩子的伤害,对女人的伤害,这个世界的残酷,电影“软文”式的批判与讨伐,都令我十凡不满了。
  
  但在另一方面,突出女性的重要地位、关注孩童,这样的立意为这部电影找补回来了价值。立意时的灵感,是否有过任何宗教的洗礼,这都无所谓,也不要拘泥于土耳其复杂的宗教环境。只要善于想象,便不难发现编导设计女性与孩子的正面形象时,他们的虔诚。我用我的所思来做判断,我便看到了女主人公与小男孩儿在经历苦难的过程中,渐渐拥有了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的光环。
  
  男主人公则是充分的反作用力,他的背信弃义激发了女人的坚韧、爱与责任,他复杂多变的性格完全依附于一种迂腐的自私自利的大男子主义,他的精神世界内到处是虚无的空中阁楼,需要别人给予他掩耳盗铃的安慰。但在拆穿谎言的刹那,他的精神世界必然要崩塌,变成荒地。
  
  于是,悲剧始于他的内心,终结于痛苦的肉身。抛妻弃子,娶豪门女,被戴绿帽子,没有尊严,杀人、入狱。没有生育能力,本来不是他的错,他却用此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错。男性的形象在这部电影中画上悲剧的符号。另一个用骗子身份夺眼球的男二号则是棋子,更进一步诘责了人性中的某些劣根性。
  
  说回来,仍要回到“买婴”“卖婴”“弃婴”这个话题上。这种冷酷血腥的罪恶,它存在于电影《广场童心》中,看起来不过是介绍“人物背景”的简单手法,即便说那孩子是孤儿院领养的,后面的故事都能顺利地展开,可能更为自然。但既然深入到了“买卖儿童”的社会问题的中心,要探讨善待生命,电影却要以温暖的方式结束这个话题,那种温暖欠缺了足够的说服力。

《广场童心》如何善待生命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广场童心》如何善待生命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广,生命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