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发条橙》一场不动声色的暴力美学

影视台词 > 影评 > :《发条橙》一场不动声色的暴力美学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发条橙》一场不动声色的暴力美学的正文:

   纯粹出于猎奇,忖思着橙子如何上发条,意外下载了这部在英国禁演30年的电影。倒是发现作为标题党也淘到了好电影,如《放牛班的春天》、《歌剧魅影》、《面纱》、《情迷六月花》、《香水》、《水果硬糖》、《她》、《当尼采哭泣》blah blah 一堆,倒是喜欢电影远甚于看新闻,后者大抵是虚饰了细节讨巧得引人注目,而已。
   言归正传,《发条橙》确是乎过于大胆的电影。暴露的性交、发泄式的暴力、冷漠戏谑复仇阴谋……与生活现实的极强反差不能不使人从一开始便将其定位为反面教材。整部影片都在近乎矛盾的玩笑中展开。影片开头是个close-up,Alex右眼贴了夸张的睫毛而左眼则无,让人以为他是作恶后的“意兴阑珊”,他似笑非笑的面容却似小丑般的悲凉和可笑。此时必须大赞被梁文道称为“强奸未遂贝多芬”的音乐人Wendy Carlos,一个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壮丽解读为强暴性欲的变性人,为影片谱写的Title Music简直使人从内心里感到了恶心和眩晕。接下来是慢镜头、远镜头,奶吧里超现实主义的女裸型桌椅把人引入了秘而不宣的型幻想中。果然,Alex为首的“四人帮”开始寻找暴力的发泄和强奸的狂欢中。没错,强奸的狂欢!导演库布里克毫不掩盖地展现了女人们的胴体,长腿、阴部、乳房,完完全全的正面镜头(演员也是够敬业)!然而,影片从头到尾的强奸镜头——撕开男作家妻子的连体服、轮奸剧场女演员、片尾“在云端”的云雨……——却引不起我的丝毫冲动(性冷静?),或许是少了像《情人》那样的呻吟,自然是明白无情的,仅是无目的的放纵。从中倒是可瞥见西方电影中“成了变成佳话,败了变成笑话”的母题:性与暴力。007如此,《低俗小 说》也是。
   言及“暴力”,倒是觉得影片分为“实暴力”和“软暴力”,前面体现在先前捉弄乞丐而后被乞丐帮群殴、先前粗暴致残男作家而后男作家用贝九交响曲报复时那张狰狞的脸、打死猫夫人、凌辱队友而后被成了警察的队友羞辱……,后者体现在家人对待Alex的“冷漠关怀”和政府对他的“始乱终弃”,而当Alex的自杀被媒体曝光为人性关怀的缺失时,政府又出面“致以我党最真切的问候”又不得不使人冷笑这个bad joke.前者在昆汀、吴宇森的电影中比比皆是,而后者则像是《红高粱》中的单陈氏,《教父》中的柯来昂之子等等,ta可以被你鄙视,但这样的鄙夷是有风险的。这风险在于,垄断“真理”之后自鸣得意的道德优越感恰恰暴露了你的玄幻。因为你鄙夷了他们,你也就鄙夷了追求的多样性。你认为人的行为和决定应该根植于具足圆满的人生信条和关怀,但是,就一定需要被永远践行于攻城拔寨封疆列土这样的外求索缘中吗?可能吧,但经得起道德审判吗?我拿不准。
   关于影片的名字,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说西谚he’s as queer as a clockwise orange,其二是说orange和orangutan词根相同,全名便是在暗指人。无论哪种解释,reference指代的都是人,其特点都是clockwise,即上了发条,变成了交出主宰权的行尸走肉。仿佛影片是在说,Alex是与“正常人”相对的,他有自己的“思想”(我很怀疑这是“脊髓反应”或言“膝跳反射”),他用谎言轻易地骗走牧师,用暴力平反“文人相轻”的猪队友,用“我完全恢复了”意淫这唯唯诺诺的政府(不也是为了迎合媒体吗,这群无良的新闻人),与这相对的,“招安”了的昔日损友当了警察,似乎有了还不错的人生。然而影片最让我困惑之处便在这里,如若说除Alex之外的人是上了发条的,他们的过活未见得糟;而Alex多么无边无框地“宣扬”原罪精神,无论是改造前还是改造后都依旧“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那么(www.diudou.com)影片发人深省的疑问是人在社会体制中如何保持自己的自由意志吗?若是,又为何选择模糊的待Alex的态度,用性与暴力这太有争议的话题来发问?显然,德国电影《浪潮》在角色设定、人物冲突方面更不会使自己尴尬。
   之于我,这部影片在表达“彻底的善与彻底的恶一样没有人性”上并不深刻、振聋发聩,倒更像是场心惊动魄的心理实验,证明巴甫洛夫效应是需要长久刺激的,一旦停止了,狗很可能听到铃声也不会分泌唾液——影片最后Alex即使接受了再不堪的画面也不会恶心了。这似乎又能解读为“本性难移”,无论科技将设计人性的现象如何量化,它始终是再次的、残缺的、自我蒙蔽的解释、骨子里的优雅与鄙俗是无法后天抹的,卖花女Elisa即便更改了口音,混迹上流但她的极度不自信又使她舞会后乱发脾气,盖茨比一击即怒而汤姆总能绅士地开头——哪怕这风度来源于虚伪。这又可追溯回童年经验和人生体验,胎教、幼教的重要性可见一般(怎么扯到这了@#¥%)。
   《发条橙》是一部闹哄哄的电影,很难——几乎不可能——有代入感。情节的夸张和荒诞、口音的奇葩(连说6遍“well”听得我毛骨悚然)、人物存在的不现实性无不使人得以冷静、置身事外地评价。又及,Alex他妈妈泡泡糖色儿的头发、女演员过于光滑的发质和绚丽的色彩、“四人帮”阳器意味十足的着装像安全卫生的肯德基——不存在!细节上,导演也给我们带来了游戏人生、重在参与的玩味:Alex边强奸女人边唱着《雨中曲》,似乎他在做的是崇高的事业;在浴缸中唱到有踢踏部分便用手拍打出水花来代替。贝多芬众多着名乐章被改编,无不表现在对传统的颠覆上:别把古典当正统。这又在拷问对于经典的自我认知——或者说是默认的经验总结的悖离。
   《发条橙》上映于1971年,21实际初解禁,如今我们可以“盖棺定论”这部影片的功与过。它的影像变现力完全超越了技术、时间、时代背景的限制,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科等依旧可以从中体悟到“常读常新”的酣畅。何为疯癫,何为文明;何为民主,何为专制;何为真实,何为虚假?种种都化在无特定意义而发扬形式美感的暴力中,一代又一代延宕下,抛出让人苦苦思索的问题。

《发条橙》一场不动声色的暴力美学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发条橙》一场不动声色的暴力美学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发,美学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