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一步之遥》剧透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一步之遥》剧透观后感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步之遥》剧透观后感的正文:

  1、幸亏我下午有补了个超长的觉,不然很难保证看着不睡着。
  
  2、开篇浓郁的美国百老汇剧场风格,华丽和性感是主要元素,由于看片子习惯数机位,惊奇的发现至少十几组,而且后期的取景和快切的节奏,剪辑这块是很见水平的。
  
  值得一提的是,用电影手法呈现的舞台剧,加上3D效果的营造,这种别具一格的尝试很让人血脉喷张,仿佛在玩一个3D游戏,你可以随意拉动你想看的视角,有些姑娘或许无感,至于剩下的观众,这么多特写的美腿和翘臀绝对让你觉得票买的值!
  
  3、剧本台词的编写,太过文学性,很多抖机灵隐喻的台词,让人听起来生涩而别扭。
  
  4、舒淇一张口,就完全不想再听她说话了,后期的配音让人觉得是操着一口浓厚儿京片儿普通话的胡同口卖菜大妈,市侩透着些尖酸,甚至有点刻薄,和舒淇的脸搭在一起真是太特么不舒服了!!!后来有思考为何姜文选择这种配音,舒淇语调推不起来舞台高昂的气氛?
  全片满族旗人和暗涉的北京紫禁城要有京片儿佐证?还是强烈反差背后对某些真相的还原和提醒?
  
  5、抽大烟做了含蓄的处理,一口烟喷在舒淇脸上,这是一个信号,观众会跟着一起进入的虚幻和现实交替不清的梦境,只有感觉是真实的。
  
  绿板前面是我们有些心神荡漾的街景与幻象,后面的是谁也不知道的真相,直到影片结束也没人知道完颜英是怎么死的,它告诉我们在一个故事里,真相是最不重要的,每个能说话的人就刻意重新设计这个故事。
  
  6、马走日进到武六房间,那扇门是一个信号,它又开启了一个梦境,这里交代了马走日的过和背景,以及和武六曾经的纠葛,
  
  细软金黄的沙滩,激荡而的蔚蓝海水,满足所有人对回忆美好的意淫,但是那都是虚假的!就像马走日的腿,大帅饭前要全家唱的拍手歌启示了很多。
  
  7、武六问“是否上坐坐,楼上都是北京来的朋友”,然后马走日答应,停完车后,却顶替黄包车夫离开,从此流亡2年,很多人会产生疑惑,
  
  可能老佛爷交代马走日的事他没办好,辫子没提前剪成,政治笑话和隐喻不好笑,尤其是有年代背景的。
  
  8、黑白照片剪影追寻马走日足迹的处理,还有一个背影,跟进的场景不断切换,<击毙马走日黑白影像和夸张的字幕,CG的处理,影片中还有很多处细节,处理的都很idea,很韦斯安德森,所以你可以喜欢,可以不喜欢,但起码是有趣的。
  
  9、王志文是个戏骨,王天王的虚伪谄媚、还有那种端出来的姿态,能表演出来精神丑态的,还如此入目三分,给个最佳男配角绰绰有余。相比较文章虽然有距离,但是进步是明显的,起码抓角色更准了。
  
  10、有场戏很精彩,项飞田,武六,法租界官员,王天王,武七在谈论处理马走日,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上海,那个年代的政治。
  
  每个人都隐喻着那个时代的一类人,心态和特征在冲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11、真人版枪毙马走日的那段拍摄,你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理解了,在高压文化线上,那些所谓的对电影国际化理解,审查制度,影人的现状就是被带上面罩的马走日,
  
  不想多说,止步于此。
  
  12、小老婆和睡40男人的哲学很出彩,很多可笑的东西,其实换一个背景下就变得深刻了。
  
  13、大帅婚礼那段,姜文是来秀老婆的,周韵擦口红的特写,是否生活中姜文觉得那一刻她是最美的,高傲而冷艳的像只天鹅。后来反复出现脖筋和口型特写,告诉我们,周韵是真唱,满满的都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欣赏和爱慕,反观亦然。
  
  14、不惜马上被发现引来追捕,开枪帮助警卫制造出反抗的场面,在一个伪善狡诈奸险的时代里,武六或许不善良,但是她起码有情义。
  
  15、影片尾声的追车戏码,强烈的色彩,优美的大幕深景,复古而滑稽的车辆,穿插的街道丘陵,显然不是一地取景,甚至还有胡同,红色磨坊,很多镜头呈现的都是不兼容的,这种交叉是反讽还是冲突后刻意而出的笑点,我觉得兼而有之。
  
  16、影片最后一对对突然出现在镜头里的新人,是行为艺术?还是尝试诠释爱情的真谛?或许是祷言里的圣谕,我觉得姜文那一刻更像是穿着囚服的牧师,在主持一对对新人的婚礼,向他们讲一个关于爱情和时代的故事,最后你是不是说i do ,他不得而知,我也是。
  
  17、很多时代,文化、和历史的隐喻,包括些细节不想累述,没多大意义,想葛优的希特勒胡子,法西斯军礼,监狱的天窗,大雪天的紫禁城很多很多,你们可以根据时代背景自己选择性的扯淡。
  
  
  姜文这部片子是有野心的,套用一次台词,“这部电影是国际的”,很多地区文化的呈现,美国情调,以法国为代表的欧式情怀等等,二胡,戏曲,京剧,乌船,方言,多种文化元素的呈现,或许你会觉得不知所云、杂乱无章,这种冲突出的文化笑点也让人有些不好接受,
  
  可电影就是这样,你永远拍不出所有人都喜欢的电影,拍自己的就好了,所以你看到了<一步之遥里泛滥出的各种姜文的情结病。
  
  
  我还是觉得一步之遥更像是我们在面对面的跟姜文聊天,我们聊历史(上海、军阀、老佛爷、),政治(清末到民国),文化(时代背景下的世界),聊电影(武六),聊人性(王天王),聊爱情,聊很多很多,即使你不觉得聊了什么,起码我们只是听了个有些晦涩、起码还不错的故事。

看完《一步之遥》首映之后的首映,坦白说,头一天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差评唬住了,不知道该抱着怎样的心态看。直至龙标出现时,我清空了所有思绪,忘记一切拿来做比较的电影,手机关掉,只想安静地品读这部作品。因为我脑子里笃信两件事,第一,姜文是国内少有的比较有眼界,野心,情怀和底蕴的导演,我相信他会带给我一种启迪性的体验;第二,不同的认识主体因为知识预备和思想倾向的不同,对客体的反映在内容上和深刻程度上肯定是不同的,大可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说,我用我的眼睛,用我的心看电影。
   本文不剧透。以下是看完后具体的一些想法。因为是业余的,难免在斟词酌句和行文修辞上不甚考究,但我尽最大努力说出最想说的。
  
   什么群体走进电影院?人们走进电影院是抱着怎样的心态?这本来是个设问句,但我不想浪费笔墨回答。只记得刚进影厅,周围的观影人已经拿出手机自拍起来,或者拿出一大桶爆米花。电影放映过程中,确实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原因,之前发朋友圈的观众有的在打呼了,有的已经把爆米花吃完走了。先不聊这个,说另外两件事.几年前的《钢的琴》,在我看来是内地电影近几年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然而票房的惨淡程度令每个在微机上连看两遍MP4版的人都不敢想象;再就是前年的《艺术家》,已经获得奥斯卡的情况下在内地上映,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只上映两天就下线了。这就是我首先要说的,电影受众的观影水平的问题。反映在这部电影上,是普遍被吐槽的关于"看不懂"的问题,这一点,任志强同学算是带头大哥。八部半没人看懂,太阳照常升起没人看懂,一步之遥没人看懂,这到底是导演的问题还是观众的问题?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还是电影受众鉴赏水平的问题?坐在前排的男生一定是抱着看让子弹飞的心态的,结果中途睡了一觉,醒了直接跟女友说一句什么破JB电影就离席了,我想,他要是有那个水平能看出来电影中的教父,盖茨比,卓别林,红磨坊,八部半…等表现手法和致敬元素,肯定不会无聊到花几十块钱来影院睡一觉。这样的现象总是伤害着一些虔敬的,真诚的电影爱好者的心。再退一步说,看得懂的一定是好的,看不懂一定要批斗,很多人忽略了创作的主观性,以一种自私的,线性的思维衡量和评价一个导演的主观能动活动,很多时候,我们的创造力就这样被扼杀了。
  
   接下来想表达的是我觉得更为深刻的问题。一部电影作为成品,导演是最熟悉它的人。如果连一个吃着爆米花发着微博的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烂,那导演自己知不知道这部电影烂。不说那些纯粹为了挣钱的投机(不想点名?这有什么不敢点名的,《小时代》),然而这部电影又不是出来挣钱的,那一定是,我猜测,导演想表达一些东西。我们都还记得那部经典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社会似一个大的熔炉,似乎每个人都要因为自己的社会属性而被体制化。仔细想一想,如今的国内电影市场实际上正是一种带着大跃进色彩的体制化机制,某种程度上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后果,就是让电影人在这个熔炉里"妥协"。受众的观影水平停留在买桶爆米花,嘻嘻哈哈看完一个故事,导演就要踏踏实实讲述一个合理的能让观众看进的电影,这是市场化和商业化带来的体制化的产物,也就是所谓的妥协,向市场妥协,向买票人妥协。然而,电影归其根本,是一门艺术,其次才是符合群众消费文化需求的商业产品。显然,姜文的这部电影没有被体制化,认真看了电影一定会发现这个电影的艺术手法,是从来没有见识过的,很怪诞很奇特,可以认为是一次大胆的手法尝试。而姜文自己,则是做到了不向体制化浪潮妥协--你观众不是要看让子弹飞么,我偏弄出一个比太阳照常升起更晦涩的电影,你说我姜郎才尽也好,说我的电影乏味难懂也罢,我就走我自己的路,看不看是你自己的事,我他妈不在乎。再加上其实这部电影并非无内容,前面提过,细心的人能看出很多有背景的细节,并且有好几个桥段确实场面上和戏剧性上都极为精彩,因此可以看作是姜文自己的大胆革命--革的是自己的命,跟观众无关。这一点来讲,姜文不是电影导演,这年头写几本言情小说的(我指的不是韩寒,一直很喜欢韩寒)都可以被叫做导演,姜文是艺术家。
  
   然而,电影又是社会的,它的又一个属性是社会属性。作为文化产品,要求电影产业的发展要符合所谓"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就是"接地气"。这就要求,你拍一部电影,你要迎合大众的口味,你不能"胡作非为", 我花了钱想在一个周末的晚上看场电影放松一下,你就让我看这样的让人打瞌睡的片子?"革命"与"接地气"显然构成了当前国产电影发展的一对主要矛盾,而大多数电影人的认识,是将"接地气"作为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也就直接造成了电影市场产品量多而质不高的局面,造成了导演们和他们作品的体制化,培养了完全是为了娱乐和消费而走进电影院的日趋年轻化的电影观众。要扭转这种局面,我想,一个根本的方面,是转变我们的思维,将"革命"作为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的做法,说是没用的,要靠所谓的第几代第几代导演,担当起电影人应有的角色,拿出学院派应有的创作态度,首先推动电影作为艺术本身质量的提高。好在这一年,陈建斌自导自演的《一个勺子》和陈可辛的《亲爱的》,加上姜文的这部新作《一步之遥》等影片,展现了革命的勇气。
  
   最后再来说说电影本身。缺点很多,如舒淇的配音,3D效果的羸弱。但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真正喜欢电影的人看的电影,你不会在任何国产电影里看到这样的艺术处理方法,尽管它可能不成熟,可能没你预期的精彩,尽管你确实看不懂这部电影。另外,文章的表演很逗,一看到他我就笑,有好几段都笑哭了;葛大爷打打酱油,开场的主持人简直神了;王志文的表演最让人惊讶,上海话绝对正宗;那英,那姐,太漂亮了,一直是我的女神。如果非要给电影打个星,我希望是★★★+★,加的那个给那英的。

《一步之遥》剧透观后感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一步之遥》剧透观后感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一,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