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采访》恶搞的主旋律洗脑片

影视台词 > 影评 > :《采访》恶搞的主旋律洗脑片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采访》恶搞的主旋律洗脑片的正文:

  很喜欢恶搞片(Parody),那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恶搞片把所谓的一本正经严肃面具无情的撕了下来,让它们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比如,《南方公园》几乎每一集都是对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恶搞(感恩节抢购,苹果产品的狂热,美国的胖子福利现象等等),却精准地做出了肢解和批判,让人过目难忘。又比如,Seth Rogen和Goldberg的处女作电影《世界末日》,对于末日危机的恶搞显示出宗教,同性恋和大麻文化的方方面面,以及人性中被“正常”的社会秩序遮蔽的一面。
  
  可惜,Rogen和Goldberg的第二部恶搞电影《采访》退步了很多,主要原因在于恶搞影片后部变成了主旋律洗脑的催化剂,隐藏在无数笑料之下的其实就是老套的美式宣传。如果电影在前三分之一的地方还有着对于媒体操控和showbiz的嘲讽,在后三分之二就是用一种恶搞的形式图像化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于敌对国家妖魔化的宣传口径。
  
  James Franco虽然在电影前三分之一表演过火(不管电视上还是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动作都要作出夸张的样子,很不自然),却以内行的身份嘲讽了大众媒体的本质。比如媒体的首要任务并不是还原真实,而是"give them what they want”, 而普通观众喜欢的是什么呢?他们喜欢的就是八卦爆料隐私,喜欢 "McConaughey (Interstellar的男主)goat fucking",喜欢 “shit on their face"。对媒体操控本质的揭露虽然并不新颖(电影Network,The Player早已有之),却是一种可贵的试图深入本质的态度。
  
  但是,自从刺杀金正恩的政治任务被接受,敌我对立模式一旦打开,人物塑造突然变得扁平单一,简单得不可思议。比如,两个媒体老江湖莫名其妙地接受了刺杀政治任务,但James因为金正恩说了几句心理话给他,就准备放弃刺杀(美国人的善良本性),但后来因为发现了杂货店的几个假水果,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这样的反反复复来得太过廉价简单,媒体老油条难道就因为几句话几个假水果三观就完全转变了?再看金正恩,从在采访中的义正言辞到因为James说了几句回忆过的话唱了一首歌,就流泪不能自控,最后失控到拉裤子?虽然说对于恶搞片合理性的要求可以放宽,但是这样的人物处理过于简单,基本上是为了合乎政治正确性而扭曲强加的处理,而非合乎人物性格自然的发展。
  
  对于朝鲜女秘书的刻画更加因为需要符合主旋律的要求而脸谱化。美国人到了妖魔国家并不是要刺杀,而重要的是完成救赎,发动政变。“西方”代表的是自由,性解放和人权,而其他敌对国家的政治压迫,饥饿,就连女人的性压抑也需要西方才能解放。在电影中,Seth不仅仅释放了朝鲜女秘书压抑的性饥渴(use your big fat American teeth!),也释放了她政变的决心。最后,政变成功,美国人津津乐道地看电视上 "Liberating North Korea"正准备民主选举,女秘书(那时估计已经是重要领导人了)讲话的新闻。而Seth在回国之前居然可怜兮兮地说 “是她利用了我。”这与美国最近的颜色革命的套路多么类似,不用一兵一卒,通过媒体,facebook和camera就完成了政变,美其名曰,是他们国家自己的人民觉醒了革命,和我们无关。。。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总之,最近的网络黑客风波,停映风波和奥巴马的力挺让场外因素影响了电影《采访》正常的评判(IMDB居然曾经高达9.9),但就电影本身而言,《采访》虽然保持了Rogen和Goldberg的恶搞风格,但由于电影在后半部分过于贴近于主旋律宣传而丧失了恶搞的批判力,人物塑造也因此变得简单扁平而脸谱化,诸多笑料也因为失了真实的土壤而变得生硬做作。是一部并不成功的电影。

《采访》恶搞的主旋律洗脑片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采访》恶搞的主旋律洗脑片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采,脑片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