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一步之遥》的十九个为什么?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一步之遥》的十九个为什么?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步之遥》的十九个为什么?的正文:

  1.为什么看不懂?
  
  答:一个人杀了人,潜逃了,后来又被抓回来正法了。故事就这么简单,你和我一样都能看懂。为什么说看不懂呢。其实不是故事看不懂。是对讲故事的方式不接受。那么多台词,那么多的歌舞和各种“致敬”(姜文自己说是“至歉”)还有好多方言啦、最后跑出一堆新郎新娘... ...感觉导演要疯。不知想说些什么。对不?
  
  其实,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挺到位,你不能把这电影当一部商业大片来看,你把它当后现代试验话剧看,你就能接受了。姜文先生虽然有着出色的讲故事的天分(他的前两部片子都可证明),但他骨子里是个有“追求”的导演,用王朔的话说就是不想只拍“行活儿”。所以像最后跑出的新郎新娘,那样的桥段,真不是商业电影里应该出现的。但其实作为艺术电影就无可厚非。(同样的手段在前苏联电影《幼儿园》和丹麦电影《反基督者》中就用过)
  
  再者,姜文有着极为旺盛的表达欲,他想说的特别的多,都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一部电影,很难承载。或者有的话不好直说,怎么办?用曲笔,道不是那种暗喻,只是拐个弯把想说的说了,而故事的完整性又没破坏,这就是姜文的如意算盘。(到底破坏没破坏故事,最后再讲。)
  
  
  
  2.为什么不是暗喻?
  
  答:我看到网上又出现索引派的那种文章:项飞田代表执政党、马走日代表民主、完颜英代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小桃红一身红衣代表红色政权... ...完全是红学索引派的那种解读方法。这么解读一部作品是很滑稽的,没有创作者是这样创作自己的作品的。原因很简单,所有人物是在一个特定故事框架里来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的,而不是先有一个抽象的概念,再来杜撰这个故事。哈姆雷特在故事里的使命就是杀人给他爸复仇。而不是一个忧郁的哲学家。
  
  
  
  3.导演到底是怎么干的?
  
  答:首先是有了一个故事。就是根据大上海真人真事的阎瑞生案做为故事主线,加入作者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再找来众多编剧,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告诉他们,让他们一而再地编写富有趣味,极富舞台表现力的台词... ...下面的事儿就好办了。姜文自己说,阎瑞生同志只是一个药引子,整个故事其实和他关系不大。那和谁关系大呢?姜文自己。姜文的电影,归根结底,是他个人的精神笔记,心灵独白。说他自恋是一点不过份的。
  
  
  
  4.观众为什么看得不舒服?
  
  答:观众拧巴很正常。你想啊,马走日帮了武七那么大的忙,帮了发小项飞田那么大的忙,最后他出事儿了,没人帮他还落井下石,特别武七还是大帅的儿子,动个小手指就把他救了,这说不通吧。再比如,马走日都逃亡了,活的挺好。为什么一看王天王的文明戏,就受不了了,穷凶极恶地跳出来,暴露了自己,吊儿郎当入狱。然后武六、项飞田帮他,让他演完自己就可以改换身份活下,他又大闹片场,声称:“你们杀了我吧!”这表现都不是像一个正常的生物体。
  
  事实是,这些,都和故事无关。是姜文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他这部影片,在故事框架的层面之下,有着他自己想说的话,想咋么的事儿,这些话和事,并不是连贯的,有着内在逻辑性的,而是分散的,片段的,闲扯似的议论。爱情是什么?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姜文“死”了吗?姜文是怎么“死”的?姜文要做什么样的电影?后边可以一点点拆解。有一点是肯定的,马走日就是姜文。王麻子也。马大三儿也。
  
  还有一点,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没有一个完整的意见。表达是碎片式的,非常个体的和感性的,但其实他想说的话是明确的,目的性的。而不是王家卫那种雾里的太极拳。
  
  
  
  5.完颜英和武六是什么样的女人?姜文是怎么看待爱情和女人的?
  
  答:这一部分说的就是爱情。姜文在一次采访时谈到了马走日这个人物的两段爱情。大意如下:马走日绝非善良之辈。在与完颜英出事儿时,他选择了逃跑,就是不想负责。但在逃亡过程中,他发出了自己的良心,发现自己的底线,并没有想的那样低。所以当武六要为他而割断亲情,无畏地献身时,他选择了承担责任,独自面对困境。“嫁一个男人不是为了和他死,而是为了和他过好日子... ...”、“你快回吧,哪有母女俩真动刀动枪的,我不徝得你这样对我.. ...”我想这都是姜文真实的想法儿。对完颜的死,他始终心怀愧疚:“完颜因我而死,所以杀了我,我没有怨言”、“要是娶了她,就能让她活,那我当时为什么不娶了她!”(注意:这是对风车下一对对的新郎新娘们说的,新郎新娘的出现不用太纠结,那不过是姜文期待要向其表达的心理观众的影像化)有人说这片子,表达了姜文对女性的忏悔。有那么点儿。考虑到他是个如此受女人宠爱的“孩子”。
  
  廖一梅又说:姜文一直是爱女人的,但他不了解女人。这部电影,他试图了解了。如果这是一个女性作者敏感的发现,我真想说,那这种企图让人失望。你看完颜英向马走日求婚的那场戏,拍得多搞笑呀,无论完颜如何的威逼利诱,马走日口中就是难以说出那句“爱你”。这是一种纯男性的爱情观。就是没有爱情这回事儿。有的只是...纯真如姜文王朔才和你们说真话。其实坏男人都是拿爱情说事儿,骗女人上床。要不说是“孩子”吗。但姜文写出了女人的执着、女人对男人的抱有绝对观念的爱,以及如果得不到这种爱的种种怨念。他可没说出来女人这股子劲儿是从哪儿来的。怎么着,完颜就爱上马走日了,怎么着,武六就不顾一切了。没,我没看到解释。没觉得姜文懂女人。只觉得他有点不好意思。在爱他的女人面前。
  
  
  
  6.关于姜文或者叫马走日的“死”是什么意思?
  
  答:关于马走日的死。我觉得有两层意思。姜文是个搞电影的,电影作者之“死”,在于他的作品。姜文此前一共拍了四部片子。两部是当年的票房冠军,而另外两部,一部被禁,一部票房惨败。(片中的马走日被踢断了两条腿,而无法和武六泰山拍电影。)片子被禁,本来也是无奈的事,但禁的理由让姜文不服气。“完颜是因我而死,杀了我不冤。但完颜是个体面人,她不该受辱!”如果有幸在网上看过枪毙《鬼子》的官方报告,对他的愤怒不难理解。死固然无奈,而像某些人希望和指定的样子活下,被带上面具,打扮成西片杀人狂魔,在观众疯狂的叫好声中遗臭万年... ...所以to be or not to be才变成了姜文,以及所有不想出卖艺术良心和做人底线的艺术家们的两难之选。
  
  另一种死,是死于媒体与受众的棒杀。王天王说:您不能让观众也闭嘴吧!《一步之遥》遭遇差评,姜文接受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张嘴就骂就说看不懂的观众,您和王天王文明戏的观众,有什么区别?在娱乐至上,票房为王的商业时代,一部作品的成功,有时就是水平差参的媒体写手和大量抱着围观看热闹心态的无知看客所决定。它的内在品质反而成了次要的事。正如项飞田质问武七,武七质问大帅——
  
  
  
  7.他到底杀没杀人,这很重要吗?
  
  答:没有人关心作者想表达什么。我只要一句看不懂。就可以和深重的精神追求划清界限。说到底,我们不过是普通看客,我们没权力了解真相。姜文在这儿也揶揄了这个是非不分,污浊不堪的时代:无论是抱着稳定社会秩序,“顺从民意”的统治者还是只看热闹,自娱而娱世的大众,谁又管真相是什么样?被拉出的人冤不冤?我们大可把责任推给意识形态的王天王。
  
  
  
  8.在事关马走日生死的那次高层会上都在聊些什么?
  
  答:你们一定注意到了,他们先聊了会小老婆,又聊了会儿电影,又聊到金葱花,又聊到...高层也是人,高层也爱八卦,高层虽然能决定你的生死,但他不关心这个。那次只有武六说了一句:如果他真杀了人,就该杀。其它人丫跟没想过这个问题。难道,你们没发现这中间惊人的残忍吗?
  
  
  
  9.王天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王天王是全片的重要角色。他敏感地把小报新闻演绎成时代流行剧。赢得了观众,也赢得了市场。“我头一天只杀不做,第二天只做不杀,第三天我是又杀又做,要想看全我的这出戏,要三天!”(“做”其实是“JIAN”)他是深谙观众心理的。对艺术规律也是很懂的:“一张男人的脸,接一个婴儿,是慈祥。一张男人的脸接一个光屁股的女人...”电影史上着名的库里肖夫试验,被他引述后足以让没杀过人的马走日蒙冤。难怪武七(大首长)夸他:办大事儿还得靠你们这些搞艺术的!
  
  但搞艺术的到底也不过是戏子,下九流。你要一句话说错,就不能坐在首长边儿上高谈阔论了!甚至涉及权力核心时,一句:出!王天王就嘻皮笑脸地滚了,一点没不好意思!
  
  如果看过《鬼子》的观众,会不会联想到片中那两个唱单弦的说书艺人?姜文对同行们的观感,不用再深入解释了吧。
  
  
  
  10.姜文演中的大众,是怎样的?
  
  答:王天王一手一把大砍刀,向观众发问:杀不杀?观众疯了一般地高喊:杀!杀!!王天王:用哪把刀杀?观众:用大的杀!!
  
  马走日被引渡,群情激昂,他们头带发带,手举标语:中国事,中国办!中国犯人中国审!走上街头,震臂高呼口号... ...
  
  所以我坚决反对把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学课本中删除。鲁迅提出的问题,过时了吗?
  
  
  
  11.项飞田和武七是怎样的一群人?
  
  答:项飞田说:咱们都是暴发户,谁也不比谁升的慢!他们在落难时,可以找马走日帮忙。但他们远没有马走日的傻气。知道随情势的变化调整办事的策略,知道怎么做,才是真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马走日的案子,影响广大,民情激愤。杀了他,可以解项的陈年心病,还可以彰显司法之公正,树立良好的个人威信。一举多得。而在武七那里,杀不杀个把人本不是什么大事,但事关民意,又是他显示权力及提高在大帅面前个人威信的绝好机会(项忽悠他:你们家要出两个大帅了!),所以也就不用在乎什么个人道义,公理良心。细心的观众,会看到项飞田和武七电话密谋时,手上的肮脏动作和在最后的新郎新娘中,有武七和项飞田的丑陋形象。这到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什么暗示他俩是基有,而是在隐喻权力与司法的联姻。我以为。
  
  
  
  12.武大帅是个怎样的人?
  
  答:武大帅的家宴上,让自己的家人高声颂唱:我们知道就是知道绝对不能装,不能装... ...可见任何一个权力运行时,对实事求是的态度,都是肯定的。你不会希望你的组织中,都是口是心非、沽名钓誉之辈。不过当武六劝他别在娶小老婆时,大帅一脸真诚,语重心长:小六子,你坐下,听我说... ...我绝不是色鬼!我娶小老婆,是为了咱们这个家!我不娶,别的大帅就会娶... ...武六忍俊不禁,实在听不下了... ...
  
  
  
  13.片中武六和大帅高唱祝酒歌,有什么含意?
  
  答:这段让我想起了《穆赫兰道》中百老汇午夜演出的一场戏。(姜导,如果我真的猜对了,你看到要给点个赞吧)在那个段落中,一个女子在舞台上深情演唱,但唱到一半时,她突然跌倒不起,而此时,歌声仍在舞台上空回旋。我们由此知道,声音不来自于歌手的演唱,而是后台的音响。在《一步之遥》的这个段落中,武六心情愤懑,惦念着危难中的爱人。而一旦她走入富丽堂皇,歌舞升平的大厅,展喉歌唱,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这太平盛世的一位歌唱者。虽然两位歌唱者表情到位,口型准确,但歌声显然不是来自于他俩,这使得全场的热烈和欢快,有那么一层空虚和浮华的味道。
  
  
  
  14.片中那么多的歌舞场面和主题有什么关系?
  
  答:我觉得没什么关系。不光是歌舞。这片中有多少电影以外的艺术手段呀:相声的元素、方言外语的运用、默片手段的再现、表现主义的镜头、致敬电影史经典桥段... ...(我能想象剧组上下都玩的很嗨吧)但这些,做为商业片的卖点观众没有看进,它对表达姜文想聊的那些,也没有帮助,只有让观众更分心。
  
  应该说,此片是姜文在商业电影和个人电影中无法自圆的败笔。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最不满意的地方。其实,要说不懂,你看看塔可夫斯基、布努艾尔和费里尼们,谁拍让广大影迷“懂”的片子呀。就《一步之遥》而言,它的创作内涵是个体经验的,是主观书写的。咱先不说姜文是不是电影大师,但他追求的点是这个。而全片为了票房的需要,时而歌舞时而选秀,使整部影片成了一个莫明其妙的大杂烩。观众进影院是有心理期待的。而姜文粉碎了这个期待。聊了点别的。也就难怪观众们不买帐了。
  
  
  
  15.《一步之遥》是姜文电影中的失败之作吗?
  
  答: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是。姜文的表达欲太强,想说的太多,他想把自己真实的情感全都装到这个故事中。但这个故事没有这么大的容量。它只是一部中等水平的制作尚可的故事影片。姜文说剧本写了两年,拍摄了一年,他说想让观众在一部电影中看到三部电影。这是不现实的。再说内容和表达的巨大错位,也注定不能让电影趋于完美。记得N年前《无极》上映时,陈凯歌大言不惭地声称:艺术电影和类型电影在它的边界点上消失了。就凭《无极》?就凭《一步之遥》?野心太大了,想让一道菜吃出十几种味道,往往就做夹生了。《一步之遥》在作者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在一遍遍的反复修改和丰满中,变成了一道夹生的大餐。
  
  
  
  16.姜文没解决什么?
  
  答:姜文始终没解决这部电影到底是要给观众提供什么的问题。故事?影片里有故事呀。但这个故事是高度变形的。已经不像一头牛,而变成毕加索笔下的那头牛了。你要讲故事,要有诚意。什么是电影故事的诚意?比如《星际穿越》,虽然运用了我以为是相当可笑的天体物理上未经证实的假说,拍得也乱七八糟反正没人懂也没人较真,但它的故事性,它的人性的部分,人情逻辑的部分,这个不能错。观众要看的是这个,要看的是故事本身的张力,向着一个目的而,被阻止了,克服困难,继续向那个目标走。终于解决它。观众需要不间断的带入感和廉价的感动。不能分心。我举个例子,当完颜英死了,马走日逃亡,这时,观众的好奇和紧张被调动起来了。要看马走日是怎样找贵人搭救自己的。然后马走日来到帅府,先是一段和武六小姐的花前月下,接着一段和昔日恩师的插科打诨,然后是莫名其妙的饭局救人... ...当马走日和武六送走项飞田回到帅府,而马并没有再次求救而是拉上洋包车跑路的时候。我马上觉得,这个全片的味道不好了... ...观众被分心了!已经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17.马走日为什么给车夫钱,然后自己拉上洋包车?
  
  答:比喻马走日想救自己,却莫名其妙地成了雷锋。当然,也暗示创作者的殚心竭虑,却得不到观众的理解吧。
  
  
  
  18.姜文知道自己的问题在那儿吗?
  
  答:我觉得他知道。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当马走日要被引渡时,武六提醒他:还记得脚是怎么断的吗?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然后马走日走过天桥,一声没吱。然后人都过了,突然回转身,对着桥下的观众们大喊:today is history... ... 武六无可奈何地看着他在那儿的瑟... ...姜文对自己不可扼制的表达欲也没辙呀。
  
  
  
  19.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台词?
  
  答:就像开始提到的,姜文,始终把他的作品往试验性先锋话剧那个路子上靠,看看他找的编剧们吧,王朔、廖一梅... ...语言仍然是姜文最信赖的表达工具。这是姜文电影的一大特色或者叫通病吧。至于如何运动镜头表达自己,如何让一部电影不再充满如此多令人应接不暇,头晕脑胀的台词,我觉得姜文老师还要继续努力呀!

《一步之遥》的十九个为什么?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一步之遥》的十九个为什么?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一,么?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