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蓝色骨头》我更宁愿你们沉默

影视台词 > 影评 > :《蓝色骨头》我更宁愿你们沉默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蓝色骨头》我更宁愿你们沉默的正文:

  如果你在某一段时间里特别喜欢谁,或者是谁在某一时间段上对你影响特别大,那你就要小心了--- 你很有可能预先为自已定购了一个叫做“失望”的东西。这东西会在多年之后悄悄递送到你的眼前,虽然很慢,但一准能到达。
  
  十几年来这个失望包裹不断送到我这里。印象深刻的,是后来看到王朔写不出东西之后的各种怒骂,还有后期写的那几本书,里外透着那种对社会对自我的无奈的愤怒,那种刻骨铭心的拧巴。他要不是一个要面子而且嘴硬的人,应该这样哭诉:“我是王朔你说我容易吗?天天见的看你们丫的这帮人在这世界上晃....."
  
  鼓捣文字的人里,让我从小就喜欢的,还有余华。记得高中时候就为他的《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那些中篇搞得五迷三道,生生在明晃晃的昆明的阳光下感觉到江南小镇的阴冷。更不要说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了。然后又是很多年写不出东西,及至终于整出来一部《兄弟》,其实是一部他自已都没想好就写的小说。里面你看到的一个特别急于要写当代社会的余华,但他对当代社会的把握,我想比起对阴冷的江南小镇的感受,实在差的太远。小说好坏不说,余华的那种不淡定,实在有点令人失望。
  
  然后我一定要说的,是罗大佑。此人对大学时期的我等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到现在我都记得大一出野三坡玩时录音机里一遍遍播放的“飘来飘”,还有那盘《青春舞曲》,封面上穿黑衣的卷发的他,还有里面那些“童体字”。(我当时着迷于那种字体,以至故意模仿改变自已写字的风格,一直影响至今...... [流泪][流泪]。
  
  当然我还一定要提1989年底偷偷流入大学校园的那盘《爱人同志》,只有经历过几个月前的一连串事件的我们,听到《京城夜》才会有那种心潮澎湃。
  
  过了很多年,他与这个国家和政府似乎和解了,居然出来开个唱了!哦也!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冲到首体听那场《围炉》新年演唱会。歌还是那些歌,他的声线还是一样动人,我们也一样喊到声嘶力竭。但有一节心理上有点过不:我们的偶像怎么可以这么话痨啊?!各种聊,各种与观众互动沟通,各种表达。偶像,您就唱就行了,成吗?
  
  后来对大佑也多少有点敬而远之了,反正我也没时间怀旧,他也就成了记忆。
  
  近期有汽车客户搞公关活动,说是能请到罗大佑。我心一惊:商业活动也来站台啊!幸好政府禁止了商业活动上的明星演唱,这事黄了,我才没近距离再领略一次失望。
  
  失望的时候太多,近期是在看了《一步之遥》之后。后来写过一篇影评,就发在这个号里,有兴趣自已翻看,这里不再重复了。其实我惴度这些年罗大佑和姜文心底里都有一种不安全感,只是罗大佑表现成跟观众套近乎,而姜文表现为狂傲和与观众为敌。
  
  而最近一次收到“失望”这个包裹,是在看了崔健的《蓝色骨头》之后。
  
  说起崔健,总有一些回忆泛起:1991年我被从北京分配回老家,心里那种拧巴是不用说的。半年后不久崔健居然到昆明演出了!我记得我一个人连续看了两场,喊到嗓音全失。看完一个人大步走在半夜两三点的街头,感觉自已混身都是能量。
  
  1993年回到北京,在一家搞出版的公司里上班。老板是一个编辑出身的书商,他说咱们给崔健出本书吧。于是我们就到当代商城对面中友百货附近的一个楼里见崔健。等了半晌他从里屋出来,破衣烂衫,形容萎靡,眼泡还十分肿胀,英文说就是"looks like a bum"。
  
  那天说了些什么我忘了。只记得同的人出来就说:“他最近一直嗑药。”不知真假。
  
  但我当时还是记得昆明工体的演唱会,记得那些一块红布罩着的岁月。老崔还是老崔,只是不能太近距离看。
  
  后来老崔就五十了。多少年没见他有新的作品问世,倒是近些年看到他在一些音乐节上露面了,而此时我们已经年届中年,心中再无愤怒。老崔就当是一个记忆吧。
  
  偏偏人家老崔并不甘于成为记忆,终于弄了个电影《蓝色骨头》。票房惨淡是不用说的,连我这样的前粉丝,都没能电影院贡献几十块钱,后来还非常不地道地下载了盗版。说起来还真是惭愧。
  
  惭愧归惭愧,看过电影,弥漫心中的,是深深的失望。这部执迷于蒙太奇手法的电影,将故事切得鸡零狗碎再一通无序搅和,徒具一种艺术电影的形式而无法让观众理解故事和进入情景。最要命的是,这样一个在两个时代发生在父子两代人身上的故事,我不知道后面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它要表达什么?要抒发什么情怀?或是带观众体验什么样的情感?怀旧?愤懑?宿命?与世界的交战?从世界的解脱?想想老崔这么用力地想表达什么,而像我这样曾经的follower却完全不知其所云,只能说,也是醉了。
  
  但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发现在怀旧的一部份,的确有一些惊人的片段和画面。比较打动人的,是基友之一的男文工团员那段抽搐一样的独舞,体现同性恋者在那样一个时代里的痛楚还是非常到位的。
  
  但这样的画面转瞬即逝,最多也就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然后就有很多乱入,比如突然间画外音会扔出一句话“当时她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美女”,让你如坠云中。后来读资料才了解原来这段故事取自林立果选妃一事。我说老崔你踏实说好文革中的一段无望和拧巴的婚姻就好了,扯上林立果干啥?
  
  至于现代的那些戏,下一代年轻音乐人的种种,那实在让人不能信服。我相信今天的年轻人根本无法从这个角色里理解到他的忧郁和愤怒从何而来。(你丫没事坐那儿弹琴就有女子拿大腿内侧在你琴上蹭,多年跟老爹闹别扭可是一转眼老爹就会寄来一张200万的存折,你说你丫装什么苦逼啊?--- 他们一定会说。)
  
  再至于这位年轻音乐人创作演出那首歌(当然也是老崔的最新作品),实在让人不忍卒听。记住:中文唱Rap就是很傻很Low的一件事,摇滚教父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何况那些词写的一点不屌。
  
  再再至于年轻人特别为之愤怒的记者拿红包一节,无非是崔健自已的愤怒。在我等看来,这有什么呀?这是这个社会里最要命的大恶吗?这种愤怒硬生生扣在这个年轻音乐人头上,我就觉得挺假。
  
  槽点太多不吐了。事实证明:电影不是谁想玩就玩的;事实更证明:崔健老了,他无法理解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事实还证明:当你想的太多,心里特焦虑,就一定会把一件事做砸。
  
  我相信中国大多数创作人,文学电影艺术等等加一块,还真少有能超越个人体验的创作者。(姜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捉急的时代,“从容不迫”离我们还很遥远,于是无法孕育出超越社会、时代和个人体验的人性层面的思想和创造。这是一个即便是崔健也要面对的现实。在我看《蓝色骨头》这样的电影,故事砍掉一半,别来什么当代社会的年轻音乐人了,把老崔自已最有感觉的文革那一段戏拍好就已经不错。
  
  但我又有一点暗暗理解老崔,以及王朔、罗大佑、姜文、余华等等一票人心里那份失落 --- 他们曾经引领时代的思想,但时代他娘的变的太快。你做为思想领袖在那自我迷恋的时候,一不小心你那些粉丝都成家养娃赚钱搏命了,一不小心小孩子们就都长大了。你完全不懂他们,他们也不想让你懂他们,因为他们也不想懂你,因为他们不需要你了。
  
  所以那叫一个捉急。所以要表达!要表达很多东西!于是就有了所有那些透着焦虑的作品,于是就有了我等深切感受到的失望。
  
  我想他们都应该听一下前几年的那次Bob Dylan的演唱会。七十几岁老头把自已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两三个小时不由分说一通叮咣五四,整个演唱会没给观众打一个招呼,说一个字。那才叫创造力常青,那才叫酷。
  
  要是不能像他那样创造力常青的话,那选择沉默是不是稍微酷一点呢?

《蓝色骨头》我更宁愿你们沉默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蓝色骨头》我更宁愿你们沉默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蓝,沉默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