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赛琳娜》背叛生产:灵魂机器的悲剧

影视台词 > 影评 > :《赛琳娜》背叛生产:灵魂机器的悲剧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赛琳娜》背叛生产:灵魂机器的悲剧的正文:

  背叛生产:灵魂机器的悲剧
  ——看《赛琳娜》
  文/空语因明
   有位美国作家曾在其小说中说,“每个灵魂都是制造背叛的工厂。无论何种缘由:为了生存,激动,高升,理想主义”。这话虽说的有些夸大其辞,但也有实情与其相符。之所以能这样说,大概是由于有些个体灵魂已经自私到失信念,或者说失了作为灵魂的价值。灵魂失价值的过程是悲剧的,《赛琳娜》就是一场如此的悲情演出。
   《赛琳娜》又名瞒天杀机或爱情小夜曲,似乎后俩片名都有些偏题。对这个影片的很多评价都不高,不过对于剧情片而言,它并非那么难看。观看这样的电影,需要用以观看的视角或立场眼镜,否则就可能失焦,看不清轮廓或意图。为了能有意向地看待这个电影,视角或立场眼镜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或对女性主义的批判)来组成。之下就用这副立场眼镜,从《赛琳娜》分出七段情节,进行评述。
  
  一、灵魂机器的生产
  
  【情节一:捕猎美洲豹】
  男主角(木场工厂主):如果你能给我捉到一只真正的美洲豹,我就给你二十美金。
  猎人:就算附近有美洲豹,也会是恶魔的化身,和可能化成冤魂纠缠你。
   这个情节,可以理解为超验主义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活动的疑虑或否定。男主角乔治觉得一个美洲豹的价值能够用金钱来衡量,对于这个作为资本家的木场工厂主而言,似乎美洲豹和那些林木一样并没有多大的精神价值。资本家获得财富的过程是生产,而生产的前提意味着处在生产之前的原材料是无灵魂的;即便是工人也被还原为劳动力,恰似工具,而不是具有自身目标的灵魂。这个情节与该影片故事的第一条线索关联,即建设国家公园,一个生态保护区。资本家的利益与留置生态保护区之间初看起来是矛盾的。最后男主角在捕猎美洲豹的时候与后者同归于尽了。最后的情节呼应开头的情节,可以算作一种证明,一种对资本家世界观的否证。这种世界观首先背叛了自然的生产,接着自然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也遭遇背叛。
  
  
  【情节二:遇见赛琳娜】
   由于政府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区和经济危机的困境,作为资本家的男主角面对着贷款压力。他的姐姐“建议”他可以通过一段特定的婚姻更容易地获得贷款,这个意思可能是娶一位银行家的女儿。但男主角对此不以为然。这时候,他遇见了塞林楠,并对具有野性的她一见钟情。不久,他们就结婚了。
   从男主角和他姐姐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仅凭某种直觉就选定了自己的伴侣,这表现出某种理想主义的性格,并且乐于坚持。这种性格成为男主角最终悲剧的主观根源。这也是该影片性格悲剧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在于女主角-赛琳娜。赛琳娜展现出一副女强人的姿态,她不仅想成为丈夫的真爱伴侣,还试图成为可靠的事业伴侣。她的抱负使她忽视了,她所处的是一个"他的世界",她所促发的善意会很容易被弱化在由男性自尊引发的恶意中,况且,她的核心价值在于她作为女性的生产,而不在于作为工厂主的生产。她的身份诉求背叛着她的生产。
  
  【情节三:赛琳娜被介绍给他的工人们】
   这时候,木场里的大部分人对这个试图管理木场的女人具有怀疑或排斥情绪,尤其明显的是木场的管理者。这个作为异者的女人威胁着原先管理者的生产地位。在这个资本生产的领域,赛琳娜是个不该出现的人。
  
  【情节四:为建设国家公园的辩论】
   之前的情节已经提到,由于资本生产活动在森林里的扩张,美洲豹已经踪迹难寻了,生态环境正在遭到破坏。参与辩论建设国家公园的一方是政府,另一方是木场工厂主。政府几乎只是从抽象道义上论证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因为这时候过度开垦还没有让人无法生存;进行资本生产的工厂主则以工人们的生计或工作机会为根据,论证维持森林砍伐的必要性,虽然实际上工厂主在剥削着工人们,并且漠视工人们的工作伤亡。这个辩论没有得出具有优势的结果。
   从这个情节可以看到,工人们所进行的生产实际上一直在背叛着自己,但他们似乎又不得不这样;工厂主将工作标榜为工人们的自由,但实际上,“努力工作”并非自由,而是压抑驱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批判观点将工人们的生产看作异化生产:由工人的生产活动而来的产物或价值被资本家剥夺,与工人们对立,不是用来实现工人的自由,而是用来驱使工人们继续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背叛,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外部背叛则在于生态环境的被破坏。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用来实现自然的价值,而是让自然成为荒漠,而是残害自然的价值。当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没有大范围威胁人们生存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界的背叛被忽视了。
  
  【情节五:赛琳娜的丈夫遭到了合伙人的背叛】
   赛琳娜对此的反应较为冷酷,除了指责就是命令,并没有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见解。之后,乔治在一次打猎中杀死了试图背叛自己的合伙人,并谎称这只是意外误伤。这时,赛琳娜和乔治之间关系的裂痕开始萌发。在这段情节中,赛琳娜不仅没有能够慰藉乔治,反而表现出让乔治心灰意冷的架势。她没能成为丈夫的合格的事业伴侣,她所具有的自我欲望太强烈,与其说她在促进丈夫的事业,不如说她在试图占有丈夫的事业,占有丈夫的所能。在如此情况中,赛琳娜宛如一个资本家,而她的丈夫乔治成了她自己的工人,乔治被用来服务于赛琳娜的非性生产。这种情况在之后的情节中愈演愈烈,从而使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疏离。
  
  【情节六:乔治的私生子,赛琳娜流产】
   赛琳娜流产后逐渐失理智,派人追杀乔治的私生子,赛琳娜和乔治之间关系的裂痕也逐渐无法复合。流产的赛琳娜不仅在心理上,而且在生理上背叛了她作为女性的生产,同时,她又想让自己的丈夫也放弃性的生产,满足于非生产的自我取悦。这时候,赛琳娜还想用狭隘空洞的“爱”挽回乔治的心意,但她的实际行为所表现出的自私无情,已经令她的丈夫绝望了。
  
  【情节七:结局,赛琳娜和乔治之死】
   乔治在救回自己的私生子之后,打猎,并和美洲豹同归于尽。赛琳娜则在乔治死后,放火自焚在自己的居所中。乔治热衷于打猎美洲豹,就像赛琳娜热衷于驯服乔治,两种兴趣都旨在各自生产秩序的确定。在这两种秩序中,前者都漠视后者的自身价值:乔治漠视他的猎物美洲豹,赛琳娜则漠视她的丈夫乔治。因此可以说,他们的死也都是各自生产秩序的背叛。
  
  二、背叛生产
  
   在《赛琳娜》中,虽然两位主角的灵魂都谈不上高尚,但各自的灵魂并不是因其自由意志制造背叛,他们是在失信念后被迫使着进行背叛。在这种意义上,他们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但命运的悲情不会独自发生,赛琳娜这个角色的性格大概才是该影片悲情的核心。赛琳娜试图成为女强人,但她实际上却不怎么具有女强人的素质。她既依赖又自私,结果就是她在命运的打击后遭遇了双重的生产背叛:不仅没有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实现价值,也没有在女性生产中实现价值。
   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本质上都涉及灵魂的生产秩序,而它们所面对的也都是灵魂生产的悲情。《赛琳娜》同时展现了这两种灵魂在背叛生产中的悲情。另外,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也都导向了生态意识,将人类的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是对自然的背叛。建设国家公园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这种背叛的缓解或停止。这也是《赛琳娜》情节中的推动情节和平衡悲情的线索。
   大概,《赛琳娜》所能呈现的观念或主旨是,人们不应该任由对生产的背叛发生,否则只能遭遇生命的幻灭,作为灵魂造物的人应该承担起作为灵魂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应该用自私和欲望来领会。

作者空语因明

《赛琳娜》背叛生产:灵魂机器的悲剧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赛琳娜》背叛生产:灵魂机器的悲剧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赛,悲剧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