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失孤》故事编的不够好,只能怪导演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失孤》故事编的不够好,只能怪导演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失孤》故事编的不够好,只能怪导演的正文:

  2星给题材1星给演员
   最近几年国产电影在题材方面开始寻求突破,出现了两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打拐电影”——陈可辛的《亲爱的》,彭三源的《失孤》。因为错过了《亲爱的》(后来在视频网站补了),所以这次《失孤》上映了就奔电影院了(其实是在学校憋坏了)。
   因为题材相同,很难不将两部电影进行比较。
   从导演来看:大家知道陈可辛比较多,而彭三源我之前都没听说过。而彭导表示:“看完《亲爱的》后我觉得我们赢定了。”(有这样的底气为何不敢先期上映?)
   从卡司来看:陈导选择了赵薇&黄渤;彭导选择了刘德华&井柏然。个人觉得赵黄组合在市场上完胜的。赵薇上一部拍电影《致青春》赚了无数80后青年眼泪,而华仔上一部电影《富山春居图》卖座还是因为其神一般的烂。同样是颠覆形象,出演农民,观众更买赵薇的帐吧。毕竟赵薇连口音都改了,而华仔还是标准港式普通话。至于黄渤VS井柏然,后者应该是被碾压。黄渤影帝光环加持50亿票房帝!纵使井柏然有一定颜值优势,导演也希望借此赢得一定青年票房。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其在《等风来》塑造的天真富二代形象。
   从剧情来看:
   《亲爱的》中的冲突非常之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调动观众情绪有起有伏。比如田文军和鲁晓娟之间的冲突,田文军和诈骗份子、田文军和彭高峰、田文军和李红琴......而其中我认为最巧妙的剧情设定就是“坏人已死”。前半段,刻画了一个寻子艰辛的父亲形象,让观众对“揪出这个坏人,将其绳之以法”充满期待。而后半剧情出现了逆转,坏人居然死了!鹏鹏的收养人的居然是一位弱势的农村妇女。并通过争夺抚养权,为了取证不惜出卖自己肉体,等一系列剧情让观众开始同情了这个妇女。电影的结局,李红琴在医院检查出自己怀孕了,她蹲在那开始哭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被丈夫欺骗,无法生育!你跟丈夫的工友上床,居然怀孕了!而你上床是为了争夺一个别人的女儿的抚养权!多么可悲的人生啊!好在,这一切都是导演YY出来的。好在现实比电影温暖。电影结束后,给大家还原了事情真相。李红琴没有怀孕,只是孤单的一个人生活,田文军还会带着鹏鹏看完这位养母。
   因为看过了《亲爱的》,所以我看《失孤》的时候,觉得节奏特别平淡,冲突不够,有些桥段甚至觉得莫名奇妙。
   《失孤》更像一部公路片。没错,这部影片就是讲述一位父亲15年寻子路,没有结果缺依旧坚持的故事。可能为了是人物更丰满起来,导演从中加入了另外两个关于打拐的故事。一个是成功解救了小孩,其母亲却没能等到这个消息。一个是被拐卖19年后,成功回家的的故事。井柏然再一次在本片承担了笑点。其与刘德华的互动,虽然是为了传递出一种类似父子的感情,不过由于大环境腐女当道,被解读出基情也很正常。我以为本片会在平淡中笑过,最后井柏然给了我一击,在认亲前刻,他大声喊出了,“我是毛雪松!”这句话瞬间引爆了我泪点。对啊,一个使用了四年的名字,后来被“曾帅”取代了19年,如今它又属于了自己。虽然我流了眼泪。但是很快被导演奇葩的相聚场景设定给抹掉了,心中多了几份吐槽:尼玛,相聚敢不敢搞得真实一点!这么多群演围上来,很丧尸,很出戏。
   最后说一下感触吧。
   《亲爱的》中,彭高峰问了田文军一句话:“为什么找回来的是你的儿子!”;《失孤》中,雷泽宽问了大师一句话,“为什么丢了的是我的儿子?”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愿天下离家的孩子都能早日回到自己父母身边!
作者游游

  时间对很多人来说都过得很快。
  对普通人来说,花开花落年复年,十几年过,有人儿女忽成行;有人依然看着银幕,为别人哭别人笑。
  对影星刘德华来说,多年前拍摄《天若有情》时便已红透半个地球,如今别一翻形象驾着摩托驶来,依旧是银幕传奇。
  而对于影片中的雷泽宽来说,十五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寻找他的儿子。
  
  "打拐"是个社会性题材,当类似主题报道现诸媒体,读起来每每像块大石压在人们胸口。
  电影嘛,总有很多种叙述方式,可以讲成商业味道十足的惊险故事,也可以讲得平实淡然。
  眼下,经过导演彭三源的选择后,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雷泽宽"与"曾帅"的交叉。
  一个"找子",一个"找家"。
  舍弃夸张,放弃故意制造的悬念,拒绝惊心动魄的刺激,摩托静静地往前驶。
  为了一个渺茫如西西佛斯般的希望。
  
  电影里,十五个年头里,雷泽宽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一边是锦绣江山,一边是他的失子之痛,这就是雷泽宽的人生。
  实际上,银幕上的"摩托男"或许已像超人英雄一样多。
  他们有的寻找理想,有的寻找关于自由的梦幻,还有人在寻找永失之爱。
  有的浪漫,有的潇洒,有的无拘无束……
  一般来说,多寄托了自由与激情。
  所以这个造型看起来注定属于希望。
  
  这其中,雷泽宽该称得上很特别的一个吧。
  因唯有他的自由像牢狱,他的"激情"似鞭笞。那猎猎旗帜张扬的是他的痛楚,那踽踽独行的背影刻画的是他的渺小。千里走单骑,没有英雄。
  刘德华的拿捏真是恰到好处。
  于是,社会的痛楚和个人的命运,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上,默默地交融;在滚动的车轮下,慢慢地碾合。
  
  导演通过建构起三条线索,刻意呈现出题材的社会性,完成了一个难道极高社会题材的构建。
  而选择相对冷静的镜头处理,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则赋予了影片别样关乎命运的意味。
  淡化了的戏剧情节,多次重复的意象,那反反复复骑行在路上的画面,那蒙尘纳垢的灰色身影,成为影片最显着的美学特点与修辞手法。它们在"十五年"时间长河的背景下,放大成一个别样寓言。这可能是影片和其他同类题材比,最大的不同吧。
  
  随后三条线索交织,一老一少建立起短暂的"父子情",在依恋中承受压力。
  "这不是一个英雄传奇故事……这是两个生命的短暂交汇。是两个怀着相似的希望与梦想的生命的一段共同历程。"这是半个多世纪前,切?格瓦拉在他的"摩托日记"中所写,可是却又多么像对电影一段精到的述评。
  
  同样是在路上,在电影史的大道上,那些摩托上的男人,叠成了无数的影子。他们永远在骑行,在前进,永无停止的在路上。若有一天,他们归来,会是怎样的情景?
  影片最后,曾帅走向他失散多年的父母。
  他一步步往前走,踏在陌生又此曾相识的路上,现实与回忆重叠。
  亲人在另一端注视着他,亦仿佛看到那个记忆深处早已不堪咂摸的模模糊糊的身影。
  索桥已拆。
  竹林已倒。
  长辫已剪。
  他们看着他,他也看着他。
  那一刻,似是故人来。
  而对于雷泽宽,影片选择了一个开放的结局。直至片尾,雷泽宽依然在路上。影片把这一幕留给了观众自己添补。
  
  同样在摩托上,多年前,这位天皇巨星演绎了八十年代至整个九十年代银幕上最好的"屌丝",底层热血青年形象。当银幕上的雷泽宽重新上路,那一刻,忽然仿佛那个翩翩美少年经过风尘仆仆二十几载的骑行,走到了今天。
  
  时间对很多人来说都的确很快的。电影里,雷泽宽已走过了多少路。银幕下,他又走过多少路。一个踽踽独行的身影和一个坚持不懈的演员,银幕上下,出人意料的重逢,最后完成了这一个欣赏时刻的共建。当真应该感谢刘德华。仿佛是电影美学的延展,那个骑在摩托上的男人,一瞬间,这个形象的光华掩盖了时间的流逝。
作者三筒西风

《失孤》故事编的不够好,只能怪导演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失孤》故事编的不够好,只能怪导演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失,导演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