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许三观》仍要等待一部纯正的“卖血记”

影视台词 > 影评 > :《许三观》仍要等待一部纯正的“卖血记”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许三观》仍要等待一部纯正的“卖血记”的正文:

  2012年的一次出差旅行,河正宇读着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戏剧张力的角色,是演员很想挑战的那种角色。”他回忆,那年电影项目向他发出邀请,请他担任主演。“但我当时认为以我的年纪和阅历无法驾驭他。我甚至想,如果我40岁了,这部电影还没有拍摄,那我就找它。”
  河正宇也许没想到,不出三年,他不但饰演了许三观这个角色,还是作为这部影片的导演。这不是河正宇第一次做导演,他的导演处女作《过山车》(Fasten Your Seatbelt,2013)算不得成功。执导《许三观卖血记》他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期待证明自己的才能,“能够翻拍世界级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一方面又产生了犹豫和动摇,“我担任导演之后,才知道这16年间为什么它兜兜转转而没被拍成电影。”
  
  小说中许一乐为父“喊魂”情节令人印象深刻,想象中似乎只有“阿辽沙,别害怕”那份悲怆释然能够表现它。事实上,姜文也是差点就成了这部戏的导演兼主演。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影视化可谓难产。早在2000年,余华即将版权卖给韩国公司。但因作品涉及的历史与时代内容特殊,实现起来显然困难。除了姜文,韩国影人李在容也曾考虑接手,延宕再三《许三观》(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2015)千呼万唤始出来,即成今日的河正宇版本。
  在电影版《许三观》的“喊魂”段落,书中描写的房顶变为室内,除两家人在旁更有个装神弄鬼的道士吆五喝六,许一乐看到闪烁在窗后的许三观,不由喊了出来,语气却像是“爸爸哪儿”。原来这场有着高低倒置、身份错位的荒诞外景戏,经由改编一显局促、二显滑稽、三显煽情。它的特点不外是整部电影所显现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父位缺席的宏大叙事,在电影版中通过轻喜剧的口吻演变成父子情深的家庭温情剧。
  
  河正宇的担心是正确的,《许三观》改编问题显而易见,即移植韩国后原文本中历史事件缺失与地域文化差异。尽管影片在剧情编排上大多保留原着脉络,但脱离具体历史情境的人物失合理性。为此电影进行了一定的本土化尝试,例如将时间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战后,猪肝换做米肠,黄酒变为米酒,称“做乌龟”作“做云雀”,易阳春面成肉包子。这类能指转换贴近了韩国观众的经验习惯,但未能深入内里使角色动机解释清白。在电影中很难感受到饥荒带来的窘迫与卖血行为的逼不得已,许三观夫妇各自分裂的性格也被归为单薄的伦理情感驱使。
  也许是对余华作品的改编想象有张艺谋的《活着》(To Live,1994)先入为主,《许三观》从第一个镜头起便让人感到太过明丽规整。影调以暖色为基础,搭景痕迹过于明显,缺少灰尘烟雾营建年代质感,许多场景中精致的布光脱离了自然现实。演员颇为夸张的表演加上明快的剪辑节奏,在许三观献殷勤和三个儿子打架两段落被处理得尤似轻喜剧。
  
  除却时代历史背景的限制,外国读者或许也存在一定程度上对余华文风的误读。余华行文较为简约,人物常常有种呆愣感,情节荒诞不合常理。如果常规复现小说中的对话和行动,即很可能丢失其精髓的潜台词,呈现出《许三观》中的轻喜剧样貌。与轻松的前半部分相比,影片后半部分一路卖血则忽然变得残酷灰暗,似乎具有了一些原着的批判神韵。然而画风又一转,结局好似广告的幸福团圆昭示着前面的苦难只是煽情的前奏,亦使得影片止步于家庭类型商业模式。
  归根结底,多位明星出演、大量资本投入的《许三观》本身诉求即是一部商业电影。就制作水准而言河正宇的态度可谓认真,对于不了解原着尤其是韩国的观众们来说它不失为标准、诚意、可看之作。《许三观》在韩国影院票房成绩不差,口碑中等偏上。而对于感受到预期落差的观众,则仍要等待一部纯正的“卖血记”。
作者良卓月

《许三观》仍要等待一部纯正的“卖血记”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许三观》仍要等待一部纯正的“卖血记”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许,记”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