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模仿游戏》尘埃缥缈间早已落定

影视台词 > 影评 > :《模仿游戏》尘埃缥缈间早已落定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模仿游戏》尘埃缥缈间早已落定的正文:

   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是最早喜欢上卷福的那群人之一——虽然还是不能免俗地通过《神探夏洛克》来认识这位其貌不扬,满脸写着“和你说话简直浪费氧气”的怨念的男人——因而也目睹着《神探夏洛克》从一部小众英剧跃升到“英剧鼻祖”,顺便带红了两个年龄不上不下,外貌普通的不得志的“熟脸”演员,是的,我就是在说潮爷和卷福。有实力的演员红了是非常好,但是爆红又会紧跟着另外一个问题——角色定型严重。在《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爆红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卷福好像都被困在那些高智商反社会人格,刀子嘴豆腐心,嘴贱傲娇的角色里,每个角色都有似曾相识的地方,看得久了不免有些疲劳。在卷福席卷全球后回归BBC拍摄的《一战往事》中,虽然能看出卷福想给我们呈现一个不同的自己,但在一片对他演技的盛赞中,我却只看到了他略显用力的表演和喜欢上了傲娇风骚的Rebecca Hall。我以为,我和卷福的缘分就是这样了,偶尔会看看他那双清澈冷漠的蓝眼睛,偶尔会翻翻他的新消息,不会再燃起新的激情了。
   所以,当我看到大家对卷福在《模拟游戏》的表现加以盛赞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甚至看这部电影也是在轰轰烈烈、雷霆万钧的颁奖季过后快一个的时候。对于卷福被提名奥斯卡影帝这种事情,因为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出来他在陪跑,所以意义就不大了——不过能在颁奖季看他衣品颇佳的新婚妻子也是好的。
   讲了好多废话,是因为这是我对卷福上一阶段感觉的总结。毫不夸张地说,《模仿游戏》让我重新感受到卷福作为一个演员而不是一个标志的能量,他在里面的表演在我看来痕迹已经很淡了,就好像是Meryl Streep和Julianne Moore的两种演绎方法,《一战往事》满屏幕都在写着“我好会演”,《模仿游戏》里更多地是一种朴实的真挚的情感。卷福真的是一个有实力的演员,这是我看完最大的感受。
  
   说回电影本身,秉承了英国电影一贯的严谨精致,最大的享受的精确、用心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几近完美,尤其是那些男人们剪裁合身的毛料西装,在穿过褐色桃木窗框的玻璃窗照射进来的阳光下,显出一道丝绒一样的光芒,写满了属于英国人的细腻和温暖感。
   我判断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非常直观,就是能不能让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不想吃东西,不想玩手机,眼睛只看着屏幕,没有厌倦情绪地度过一两个小时。说实话,这么久以来能成功做到这一点的电影并不多,《模仿游戏》吸引我的,是那种宏大时代背景下的所有人的机械性,是他们在战争和政治角力中的身不由己的被操纵的无奈与自身渴求无法得到圆满解决的矛盾。
   在二战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民众的情感都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对国土化为焦土的愤恨和悲痛,另一方面是个人命运稳定性被打破甚至面临危险的不安,这两种感觉实际上是对“大我”和“小我”的感知的叠加,也是战争带给个人最大的祸害。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性,普通的老百姓只能每天在愤恨和恐慌中度日,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抓住驱赶羊群的皮鞭,人们就这样不敢许愿不敢吭声地每天随着人流和炮轰前进,就好像那些扎堆拥挤在狭小的玻璃箱里的等待被冰冷的钢铁之手夹起的廉价玩偶,不知道下一次铁爪会伸向哪个角落,将哪个无力的生灵投向黑暗的出口。渲染这种漫无边际的空虚感和恐惧感会让人觉得恐慌和疲惫,《模仿游戏》作为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片子,则更注重于一个相对特权阶层的描写——一群活在军事区里的人。由于环境的相对封闭和信息传递的秩序性,图灵和他的团队实际上是活在一个近似于战争中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掌握了一些被精心筛选过的信息,因此有一种相对的能控制自己所作所为的能力,同时他们也是这个国家里解码能力最顶尖的一群人,说白了就是“以技术换安全”,他们并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而是一群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政府无法轻易糊弄的人。这时的他们是战争中一群幸运的人,以自己的脑力来避免对现状把控的完全空白,又以相对安全的方式来为国家甚至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他们的无力感相对于普通人来说,从这个意义上是更小的。但同样地,他们因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掌控的资料越多,对战争的可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从而也更能体会到自己力量的渺小,当他们历经艰辛困阻后终于第一次算出了德军的密码时却因为“greater good”而决定牺牲一艘有着组员哥哥的战舰的时候,那种撕心裂肺的取舍和痛苦,只会比常人更大。《模仿游戏》的成功,在于这种情感的细腻铺排和演员的上佳表现,让我这种普通民众也能感受到那群天才心中的剧烈颤动,引发我的共鸣。
   凡是涉及到二战,人性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话题。在这部电影里,讲人的主线大致有五条。第一条是图灵和小组内成员的关系,从彼此看不顺眼,到才华火花的相互碰撞的迸溅,到相互扶持忠肝赤胆的维护,背后是一份真挚的识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更像是古希腊哲学家常常赞扬的真正纯洁和高尚的友谊,但这条线并不只是如普通热血电影一样单薄,它也存在着一片淡淡的阴影,也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世界的状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英美社会和苏联,真的能敞开心扉毫无隔阂吗?在小小的办公室里,飞速转动的除了科学家的聪敏的脑子,还有复杂纵横的国际政治博弈,苏联间谍的疑云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笼罩在二战的欧洲,苏联在同盟军中扮演的暧昧角色让每个人都在危机感和怀疑中挣扎,除了轴心国以外另一个让人无法安定的因素,以一个秘密换取另一个秘密,是聪明人之间的博弈,也是人性中的平等交换,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公诸于世的事情,以此作为筹码来换取大众的利益,也是一种智慧的妥协。
   第二条是图灵和琼的关系,我更倾向于相信这里面是一种友情和单纯的欣赏。图灵和琼某个意义上都是被逼到墙角里的人,都是不被社会全面认可的人,只不过一个是在明处一个是在暗处。图灵因为其易怒天才的模式在社会中处处碰壁,傲气伤人,更因为那被社会视为鬼怪的性取向在人生尾声生不如死,琼则因为其显而易见的女性身份在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处处碰壁,囿于同性的狐疑的眼光和异性的蔑视、父母所代表的来自于社会的压力而经常顾虑多多无法全然释放自己的才华。这两个人在性格的压抑方面是有着共同点的,也是这份受害者的共同无奈让他们有了更深的羁绊,因为太明白对方的处境,所以很多话都不用明说,很多话就算不说也能理解,琼能化解图灵硬邦邦的尖锐棱角,图灵则能以一个男人的担当为琼解决来自社会的偏见,这是一种建构在平等基础上的智力平等、心灵平等的关系,是一种最为持久夯实的友谊。
   第三条是图灵和斯图尔特、丹尼斯顿的关系。斯图尔特和丹尼斯顿在人设上是截然相反的,一个沉稳内敛、温文尔雅——这就意味着城府通常很深;一个易怒急躁、缺乏内心——这通常是主人公遇上的第一个恶人。这两个人和图灵的关系是值得玩味的,他们依赖于图灵,但又不满意图灵的傲气,但是面对着二战这一巨大的时代布景,他们只能在控制图灵的基础上被图灵控制,这一点丹尼斯顿更为明显,他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阻碍者,他只是对于这个怪胎缺乏足够的相信和对自己能力的过分自信,只是一个内心还是相信正义的行为粗暴的纸老虎罢了,也是很大一部分军方人员的剪影。而斯图尔特则更像一个幕后的操纵者,他很容易地就以自己的不囿于规章制度、爱才惜才获得了图灵的绝对信任,但这种宏才大略偏偏就为他下的一盘代表苏联力量和欧美力量在和谐中抗衡的大棋写下了最佳的注脚,图灵奋力在舞台上表演,最后只发现自己是戴着脚镣的小丑,心理的冲击无法言喻,但是他却在慌乱中接受了这个事实,这是属于图灵的天才性的一个部分,对于事件的强烈目的性让他能够安然接受一切意外——只需要目标达成,慌乱和阴谋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第四条图灵和五十年代追查图灵身世的警官的关系,这一段的描写比较片面化,图灵就是一个虚弱的、脆弱的幕后英雄,在新的由他一手创建的和平世界里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以惊恐的姿态生活着,而警官则是一般的有激情、有理智也有感情的存在,代表着图灵在这个世界上接受的为数不多的善意——纵然这善意并没有带来很好的结果,这也是人的行为的两面性,如果不是警官的“正义”“较真”,也许就不会有图灵悲惨的结局,在这段关系里,两个人不是对等的,图灵始终在以受伤的姿态主导着两人的关系,他的一言一行催化着警官的变化,把他从雄赳赳气昂昂的压迫者成为了同情者和无可奈何的规则下的武力反抗者。
   第五条,也是片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图灵和克里斯托弗的关系。两个青年演员的表现好赞,虽然颜值不高,但是却把图灵的孤僻怯懦毫不造作地表现出来了,也是英国演员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学生时代的欺凌让图灵在遇到克里斯托弗的时候感受到了强烈的安全感,唯一的友情在长期的发展下发酵成了懵懂的更有冲撞性的情感,因为太缺乏被爱和被尊重的感觉,因此一切的情感都像被放进了放大镜一样,无限放大,自卑、脆弱、别人的关心,都像膨胀了好多,因此在受到克里斯托弗遇难的消息的时候,我想图灵是被吓坏了的,不知所以的,但是这时候他想到的是掩饰和解释,在强烈的震惊和痛楚之中他倔强抿着嘴唇,明明骗不了任何人,却骗到了自己,失克里斯托弗其实并没有什么,只是好不容易建筑起来的温情重新坍塌,一切又回到了原点,那个受伤脆弱的图灵,被刻出了流血的伤疤,结痂以后便有了一层冰冷的甲壳,甲壳保护着他,从那个夏天就没有再长大过。如果说智慧是图灵的最大优势的话,把机器命名为克里斯托弗,就是因为克里斯托弗是图灵最大的骄傲。
  
   影片末尾的那些表面刻板、教科书一样的解释的字幕往往能戳中我的迷之泪点,之前的《年轻的维多利亚》便是如此,那种尘埃落定,无可挽回的宿命感通常会让人感到无比的唏嘘,这次的尾声字幕还伴着熊熊燃烧的火光,那些晃动的光影里投放的是一群无名英雄的全部,是他们生命里最灿烂最短暂的光华,无人知晓,但是自己的心里经历过的,是一次惊心动魄、无可取代的旅程,这是一种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人生,这是一种只想经历一遍也只能经历一遍的痛苦又绚烂的活法,他们是智慧的结晶,他们用智慧反哺人类,然后他们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就好像救世主又混入在芸芸众生之中,从此销声匿迹。
作者mingsum

《模仿游戏》尘埃缥缈间早已落定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模仿游戏》尘埃缥缈间早已落定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模,落定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