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坎大哈》这个国家会有好的未来吗?

影视台词 > 影评 > :《坎大哈》这个国家会有好的未来吗?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坎大哈》这个国家会有好的未来吗?的正文:

  《坎大哈》是莫森?玛克玛尔巴夫自编自导的作品。熟悉伊朗电影的朋友,应该知晓莫森对于伊朗电影的意义所在。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宗教、战争、生存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即便电影对改变世界、改变传统、改变文化的作用是有限的,但莫森还是用这个工具向世界呼喊出自己的想法。
  
  在评论这部作品之前,我们先看看莫森的传奇一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才让他创作出这部作品关注战争、贫穷、苦痛的作品呢?1972年,年轻气盛的莫森加入了伊朗伊斯兰地下民兵组织,对抗国王君主政权,开始卷入政治权力与阴谋的漩涡。17岁的穆森因枪杀了一名警察而获刑。牢狱之灾过后,他开始远离政治,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选择用另一种有别于直接对抗的方式表达对这份饱受沧桑的故土的感情。
  
  莫森的情感是热烈的,但他的镜头对着伊朗社会现实及动荡不宁的西亚局势时,却是是异常冷静的。冷静的他带有政治的、有机的知识分子的眼光,丝毫没从这苦难的民族、这相连的血脉中转移过视线。他的电影世界尽是忧伤与悲愤,展现一个像是与现代社会隔绝的存在,却能让观影的你了解那儿的苦痛,珍惜你生存环境的稳定,更甚是让你有想帮助那儿的人的想法。
  
  拍摄于2001年的纪录风格的影片《坎大哈》把时代背景设置在阿富汗内战时期。片中,战争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女主角纳法斯因为内战而独自逃至加拿大,小男孩哈克因为战争而失父亲,也因为战争而不得不接受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教育,无数不知名的人们因为战争而失了肢体。也由于战争,社会动乱,人们贫穷、饥饿、无助……铤而走险的人以抢夺、欺骗等方式苟活下。
  
  影片的剪辑颇有意思。片头和片尾的部分是相同的,纳法斯对着夕阳,揭开了布罩,接受检查与询问。这一部分在开头用于交代主角身份,纳法斯,阿富汗人,下一个镜头则是她在飞机上录音,讲述此行的由来与目的。此处毫无过渡的跳转,容易令观众产生悬念,到底什么导致女主角的身份改变,人生变化?从远到近的镜头,缓缓接近这片神秘的土地,这一切对于纳法斯来说并不陌生,陌生的是她没想到她离开的几年后,这片土地多了这么多残肢缺腿的人。当画面里出现一双双假肢从高缓缓掉落时,镜头转向地上撑着拐杖却有移动很快的残疾人。此刻,战争带来的苦痛已略有感受。
  
  影片对底层人民的苦痛的展现是直接的、毫无保留的、真实的,以至于有人说这部影片像是纪录片。而这技巧在于莫森敢于启用群众演员,并能把握好他们的表现。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演绎自己日常的生活,这并没有任何矫情的存在。影片大量使用手持拍摄,画面略有抖动,却能带来真实的观察感,我们随着纳法斯的视角审视她曾经熟悉的故土,感受到底层人民的恐惧、饥饿、欺骗、狡猾。
  
  影片中布加束缚的女性形象都有普遍的特点,如服从丈夫、吃苦耐劳、严守规则,同时又爱美。除了纳法斯外,似乎片中没有第二个本地女人揭开过她的布加,你完全感受不到阿富汗女性的美丽。但她们却也爱美,像在赶路休息的时候,涂指甲油、戴上彩色的手环,在车上戴着布加也得涂口好……片中当哈克领纳法斯到井边时,我们看到一群穿着布加的妇女低头搓衣服,她们没有出声,她们看起来都一样,她们像是受着某种强大力量的束缚而必须做什么。此时在西方世界里的女性可以自由地打扮、自由地交谈、自由地娱乐……阿富汗的女人们到底受了什么罪,要承受如此禁锢般的待遇?是伊斯兰教教义?是伊斯兰文化的传统?是塔利班的强制举措?影片并没有给予答案,但这种罪正是让纳法斯妹妹想自杀脱离的原因。
  
  然而笔者认为“罪”的由头是男权话语下无法束缚的男性欲望。阿富汗可以一夫多妻、丈夫不做家里的活、妇女打理家的一切事务、丈夫可以拳打脚踢妻子而不会有严重的后果……稍了解阿富汗情况的文明人都会同情和悲怜这班苦命的女人。片中答应护送纳法斯的男人曾指责她随意揭开布加,“布加不是装饰品,是我的荣誉的象征。”布加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妻子贞洁的象征,是他荣誉的象征。令我动容的镜头还有是一双双女孩的眼睛,当她们听到今后不能来上课,要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后,她们的眼睛里有无奈、有伤心、有不知所措,她们知道太小而以至于不知如何对抗命运。宣读通知的男人补充了一句,“但是你们不能放弃希望。如果围墙过高,天空也会更高。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蚂蚁。如果你们假装自己是一只蚂蚁,你们可以闭上眼睛,那房子就变得更大了。”然而这种精神胜利法并没有什么作用,女性仍然不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女性仍然出行受限制、女性仍然没有平等、自由与权利。
  
  导演似乎有意抓捕一种人——投机分子,这是一种趁乱“打劫”的人。这种人不分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学校里教学的男人向孩子们灌输各种杀戮等恐怖主义的思想,但孩子们却没得选择。因为在困难的环境里,学校有免费伙食。学校通过这点,培养出一帮好斗、残忍、无同情心的学生。哈克这个被逐出学校的小男孩,也在生活艰难的环境下成了一个投机分子。当纳法斯跟他闲聊的时候,他要求得到更多的报酬才说出情况。他不畏惧或不尊重死人,夺走尸骨上的戒指,并想强卖给纳法斯以获得多一笔收入。他是阿富汗未来的另一种象征,却与正义、善良无关,有的是投机、想尽办法生存。片尾断手的成年男人也是投机者,以断手的原因骗取一双假肢,并打算通过转手来换得金钱。他愿意带纳法斯坎大哈,不是出于救人心切,而是因为金钱打动了他。阿富汗有一大帮这样的人,国家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尾里纳法斯揭开布加,看见徐徐落下的夕阳,并向检查人员交代自己的姓名与捏造的身份就结束了。导演没有告诉观众,纳法斯最终有没有成功救到妹妹,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可以想象她的妹妹正如片中其他的女人一样,忍受着苦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纳法斯即使劝住了妹妹自杀,也很难改变她的命运。妹妹留在家里仍然过着与自杀前相似的生活,其丈夫也会死死盯着她。
  
  只有逃出这片故土,方有新的希望。
  
作者我骑上白鹿

《坎大哈》这个国家会有好的未来吗?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坎大哈》这个国家会有好的未来吗?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坎,吗?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