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四百击》家庭、街道和学校

影视台词 > 影评 > :《四百击》家庭、街道和学校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四百击》家庭、街道和学校的正文:


   经常可以在诸多电影之中寻找到这样的一种类型:它们就好像是导演的自传人生,跌宕起伏却也万分真实,但又与真正的自传电影相差甚远——两者之差异就在于电影所表现的主人公的真实性,他是否真实存在?就如特吕弗和安托万。然而,真实存在的特吕弗,却正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将被他塑造而成、身上充满了他的影子的安托万推到我们面前。这种导演与角色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和相似的人生经历在“让-皮埃尔.里奥——安托万”所现身的一系列影片之中尤其以《四百下》为最。
  十二岁的少年安托万家庭生活不幸,母亲风流而继父懦弱,在学校里也是经常被老师和同学们欺辱的对象。而他唯一的朋友雷内和他处境相似,两个人相约偷了家里的钱逃学,一起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然而,在安托万深夜潜入继父的办公室偷了一台打字机却无法变卖之后只好将打字机送回办公室的过程中,被意外地抓住了。安托万也因此不得不被送入了少年教养中心,这里的环境比之学校则更加具有残酷性,安托万逃出了少年教养中心,无处投奔的他最后跑到了大海边迷惘地凝视着远方。
   在第一部的《四百下》,安托万无疑是特吕弗的一个化身,他所遭遇和将遭遇的一切近乎都是特吕弗曾遭遇过的,他们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和相同的被社会抛弃的孤独感;然而,安托万是特吕弗,却又不仅仅是特吕弗,他亦是当初那个年代的法国老、成、青、少年们,是整个法兰西在二战之后所感受到的自身“虚无的社会存在感”和远离生活、远离社会的浓浓的被“背弃感”的聚积体,就如同初生的幼婴被母亲抛弃至荒野山林——在那时,法国虽为二战的战胜国,其处境较之德、意、日自然好说,但它因着长时间被轴心国占领,经济损失之惨重和社会矛盾之激烈难以一言以蔽之,法国国家声威日渐低下,接二连三的败落和海外殖民地的丧失令这个高傲的民族丧失了他们强大帝国的美梦(他们可是拿破仑的同胞,在拿破仑铁骑横扫欧洲的年代哪个国家不惧一二),不可避免的,法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懵了,即使战争的胜利和经济的复苏也无法将他们的精神世界从失落、迷茫和痛苦之中摆脱出来;加之萨特存在主义之风靡——法国人开始质疑自己存在的本质——当人类将所有社会的矛盾堆积到自己的身上时,不堪重负的也一定是人类本身——他们感受到了所谓被社会抛弃的弃儿感——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弃儿感特吕弗深受影响,在新浪潮的一系列电影之中,主人公都存在着这种被否定、被抛弃的强烈的弃儿感。在这两种意义上来探讨安托万的象征,那么,他既是对特吕弗童年生活的一个表现,也是对法国人社会心态的一种折射/象征。
  撇开这些外在的象征,单是讨论安托万个人的不幸也大有可讲之处:简单来说,他的不幸来自两个地方——家庭和学校;换种话说,他的不幸来自两类人群——父母和师生。
   前面已经有所讲述,安托万的母亲风流成性、外出频繁,对安托万从来都是缺乏时间上的给予和情感上的交流,她并不过问他的生活学习,我们在电影之中所看到的母子之间“短暂而温馨”的画面,也只是别有用意罢了:或许是他的母亲在心灵空虚时转移到儿子身上的一种心理诉求,或许是她有意的“讨好”安托万以此达到“封口”的目的——因为安托万在逃学的过程之中亲眼看到了他的母亲背着他的继父和其他男人公然在大街上亲吻。而继父,则是一个庸俗的不讨人喜欢的斤斤计较的懦弱的角色,他虽然也有点儿小善良,偶尔能为安托万带来一些快乐和慰藉,但也只是偶尔罢了,也且易变,他本人这样的性格更是无法承担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典型的女强男弱。父母之间也存在着极其深重的家庭矛盾,虽然在他们吵架之时也选择了等待安托万入睡之后,看似不想打扰、不想为安托万增添家庭生活烦恼这般暗含温情和爱意,但也只是假象罢了,以此来说服自己“我是一个负责任的母亲/父亲,都是这个孩子自己天生不学好,离经叛道,他之后变坏什么的也不能硬怪在我头上”,但却共同忽略了安托万本身的个性就是敏感、脆弱,这样的人能够放大自己的痛苦,对自己家庭生活的那些破败、衰亡都报以十分不能容忍的态度——父母的行为加重了安托万自身经历的痛苦,也是造成他之后逃学、偷窃等一系列离经叛道的行为举动的因由。我在谈论《幼儿园》的时候也曾说过,父母在子女生活上兼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一切的行为思想都很可能被生活在他们身边最近的子女潜移默化地吸收掉,在这里该说,他们一切的行为思想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生活在他们身边最近的子女,对孩子的心灵冲击巨大,不可忽视,不可避免。
   ——事实上迄今为止也有父母如此对待自己的家庭生活,他们开启了“负责任的父母”会选择的家庭模式,在行为上有了统一,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被掰碎了揉烂了讲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的”大道理,但在心理上却从不真正在乎孩子的想法,甚至可以哭诉“我为这个家庭、为了你付出了什么,你为什么/怎么能不理解”,十分常见的一句话就是“我和你的父亲/母亲关系不好,要不是为你/因为你,我早就和她离了”,脚踩在大道理的那条路上,对待儿女都能够选择道德压制——这样的父母,就好像是安托万的父母,就好像是很多人的父母。
   而事实上,对安托万心灵冲击巨大的不只是来自家庭和父母,还有学校和师生。学校刻板的制度令安托万饱受折磨,而老师的冷眼、同学的嫁祸则更是让这一层折磨加倍。我们可以发现这短短的几处画面被惩罚的几乎总是安托万,好像十分倒霉,其实,这虽然有安托万自身离经叛道的行为而造成的,更多的“倒霉惩罚”则在于老师,他家庭不幸而不够强大,他遭受到父母的忽略性对待,这些都造成了老师“欺弱怕强”、“柿子专捡软的捏”的选择性发现——就好像是传看女人照片的时候,那么多同学都看了,传来传都没事,一轮到安托万就立刻被发现,这可不是简单的巧合。安托万在学校这个本该是象牙塔的地方遭受到了巨大的不公正和严苛的要求限制,这无一不令他难以承受,而事实上,所谓的“少年教养中心”在某种意义上是和学校的存在相同的,一样的苛刻,一样的不公——并且,如果说学校是天真善良的、乖的、好孩子的聚集地,那么安托万的离经叛道在这些卫道士的眼里就有些不可饶恕,而他最终在少年教养中心的归属,就意味着在很大一部分人眼里,安托万这样的孩子也只配与此为伍,有种你既然来到这里,那么肯定是你人品上有大块的瑕疵——这种苛刻和不公的感觉则更加强烈:不在对待安托万的方式上,而在看待安托万的想法上。
   如果更深的探讨,对安托万影响最深的地方应该是三个——家庭、街道和学校。法国巴黎的街道曲折多变、建筑造型多样、街市分布立体,在安托万游荡在街道上的日夜,我们跟随者摄像机走遍了这座带着忧郁风情的街道,在那种很隐匿的偷拍的感觉之下,街道景观的随走随变十分令人惊奇也从未有过厌倦……
   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四百下》,究其根本,与其说是安托万个人的家庭生活不幸或是社会的学校教育不公这种少年创伤电影,倒不如说是特吕弗对现实社会的诘问、对自身价值的寻找、对电影艺术的开拓,在这些层层领域上它都做出了十分漂亮的成绩。
作者Gloria

《四百击》家庭、街道和学校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四百击》家庭、街道和学校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四,学校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