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的正文:

  浴室是集中营里我认为最让人悲伤的一个地方。
  
  影片是以卍字旗下(交代了时代背景)bruno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的嬉戏开篇的,颜色鲜亮,背景音乐欢快(我觉得这是在和结尾最后的那个镜头---逐渐拉远镜头的集中营更衣室、还有
  低沉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后bruno得知了要举家搬迁乡下的消息,他最开始的态度是很不情愿的,因为柏林有他的朋友们他不愿意搬走。我想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如此单纯:做一件事情只是为了一个大人看起来很无所谓的原因。但是大人们也许不知道,某些他们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的事却是孩子生活的中心。比如bruno,他所珍视的是与朋友们之间的情谊。(我想“友谊”也就是贯穿这部影片始末的一个线索)。而后bruno的父亲说:“把(搬一个新的家)它当做一场冒险吧,就像你读的书里的故事那样。”而“冒险”也是bruno所深爱的,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很妙,就妙在这里:如果说“友谊”是影片的线索的话,那么bruno所富有的“冒险”精神,无疑就是促使影片情节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bruno情愿搬离柏林有冒险精神的鼓动,之后bruno偷偷逃离新家遇见集中营里的shmuel,包括最后在临走前潜入集中营中都是因为他所有的“冒险精神”。
  
  而后,bruno的奶奶在告别晚会上说的那段话十分耐人寻味(貌似这也是她在电影中唯一的一段话)“亲爱的,有时候我想这是不是我一手造成的,小时候我就是给你做各式各样的戏服,那时你很喜欢盛装登场。现在还觉得高人一等吧?穿着硬挺的衣服,想想它意味着什么?”穿着效忠希特勒的军装,并且荣升一级这对bruno的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当时对于把法西斯当做一种人生信仰并且受到大家欢迎,又刚刚升官的bruno的父亲来说这一切来的的的确确充满了欣喜。但是影片结尾的倒数第二个镜头是bruno爸爸的那张失挚亲后充满了彷徨与痛苦的脸。我想如果站在全剧的角度来看,bruno的奶奶问的问题就是一个分量很重的问题了。我十分赞许那些坚持自己信仰的人,但是我想还存在一个问题:他们的立场在哪里?Bruno的父亲选择了信仰法西斯,我想最终的结局,并不是bruno的父亲的错,他错就错在他最开始就站错了位置选错了立场。他曾经对brono说过“作为一名士兵,你的人生就不是关乎选择,而是关乎责任。”的确,从他作为作为一名军人的角度来讲他是绝对负责与意志坚定的命令执行者。但是,我想这部片子是以一个天真的孩子的视角拍摄,所以从这个立场上来看:bruno的父亲毫不知情的成为了送葬他儿子性命的重要刽子手之一。
  
  剧情紧接着往后发展,又引出了两个人物:卑贱的杂工老人pavel和kotler中尉。片中kotler中尉与pavel一共只有两次接触。第一次是kotler像使唤一只狗一样让连步履蹒跚的pavel老人帮burno找一个轮胎,而第二次kotler更是对pavel将酒杯碰撒了这件事情对他拳脚相加。(可怜的pavel就是kotler在这个压抑环境之下的撒气桶)先来说说pavel:当bruno自作聪明的料想削土豆的pavel曾经是一个技术不佳的医生后,pavel抬起低下的头,眼里满是泪光。当时我真的很受触动:一个老人在经历了深重的痛苦之后,已经失了向别人讲述自己境遇的激情,宣泄情感的方式只能是无声的眼泪。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而身为法西斯体制中一部分的kolter在运用体制赋予他的权力大肆欺虐犹太人的同时,我认为也成为了体制的牺牲品。在餐桌上当bruno的父亲知道kolter的父亲为躲避战争而逃亡国外后,kolter不久就被派往了前线。从中不难看出,那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关系:bruno的父亲运用体制赋予她的权力踢掉了他看不顺眼的kolter(起因大概是因为因为他忌讳kolter讲集中营的事透漏给了bruno的母亲),而kolter同样运用权力欺压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犹太人。
  而犹太人成为了法西斯体制的最终牺牲品。
  
  Bruno和姐姐搬入新家后开始接受了父亲为他们安排的洗脑式的教育。姐姐很快被历史书中的思想所同化了,开始加入了拥护法西斯的行列。一个细节足以说明她的改变:从前bruno姐姐的房间里堆满了洋娃娃,而之后她将洋娃娃送进了地下室,而把纳粹的海报贴的满墙。教书的先生对bruno说:“脱离那些(冒险)小说,开始学一些真实的东西。”而后一本德国编年史出现在了bruno的面前。我不禁先问:这就是真实么?Bruno的姐姐对政治表现出的关注,只能说明她摆脱了童趣,而真实世界的冷艳她能体会几分?包括现在身边是否有些人把了解国家政事当做是一种摆脱幼稚走向真实世界的衡量标准之一?毕竟这部影片还是一个一孩子视角拍的片子,bruno究竟还是对历史毫无兴趣,书本和院子太乏味了,8岁的他充满好奇心和与朋友们玩耍的心愿。所以对于深爱冒险的他来说,逃出院子是迟早的事。当bruno遇见了被关在集中营中的shmuel后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始终渴望了解集中营里面的生活),并且还与shmuel成为了朋友。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是它刻画人物很真实:bruno十分珍视他与shmuel的友谊,也就是这份情谊将他幼小的心灵保护起来,使他保有了孩子应该有的同情心。(bruno和姐姐看到杂工pavel被kolter殴打后,bruno表现出了怜悯的情感而不像姐姐表现出对待犹太人的冷漠)。而同时bruno身为一个8岁的孩子,还是没有办法面对恐惧。当kolter质问是否是bruno给了shmuel蛋糕时,bruno装作不认识shumel逃跑了。但是bruno是一个真诚的孩子,他因自己的懦弱而懊悔。之后当shmuel原谅了bruno后他们的友谊又进一步加固了。我想这也为之后bruno之后葬身毒气室造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Bruno与shmuel在一起的快乐是没有什么也以代替的。Bruno作为一个高级军官的儿子,衣食无忧,也许一个孩子的眼中情感方面的需求是要强过物质方面需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当bruno得知自己要搬家后断然拒绝的原因:如果那样他再也见不到他挚爱的朋友了。最终,bruno为了帮shmuel找到爸爸而在临走之前混入集中营中。在集中营期间,bruno曾经退缩过,但是很快的,友情的力量战胜了恐惧使他留了下来。也就是这份单纯的情谊,bruno和shmuel最终被毒气带走了生命。当bruno的家人发觉他潜入集中营中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故事,忽然觉得这部影片里没有一个人有错,但是结局却让人心碎。
  Bruno的父亲只是在尽职尽责的履行他的责任。
  Bruno的母亲尽心尽力的想保护她的孩子们避免心灵上的伤害。她是一个很有良知的人,在pavel为bruno包扎完伤口后还不忘说上一句“谢谢”。但是面对摆在面前的强大体制还是无能为力。
  Shmuel只是一个单纯的孩子,他在肉体饱受劳苦的同时还是给予了bruno一份纯真的友情。
  
  要是bruno的妈妈告诉burno关于集中营火烧死人的事呢?
  要是女仆告诉bruno的妈妈bruno偷偷拿那蛋糕的事呢?
  要是shmuel不原谅bruno的所作所为呢?
  大家都坚守在自己的立场上。
  大家的所作都是为了营造出bruno那些天真无邪的想法与做法。
  与当时那个残忍的时代相比,纯真的友情是多么宝贵啊,但是bruno也正是因此被那个高压狰狞的体制摧残掉的。
  
  天真无邪的友情反倒成了“凶手”,这种悖论居然在影片特定的背景之下成立了。
  鲁迅的思想作结:体制吃人。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穿条,影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