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十二公民》法治下的理性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十二公民》法治下的理性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十二公民》法治下的理性的正文:

   一部华语国产的电影,里有人说影院里放映结束后,获得满场观众的掌声,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十二公民》,中国版的《十二怒汉》。
   “决定一个人该不该枪毙,这事儿该不该吹毛求疵?”
   这是电影里一句十分有力台词,让我想起的是前些天在网上的一场关于死刑的辩论,一个人跟我说死刑放在中国讨论就是扯谈,什么人道主义、道德和情感、人权、冤案……这些都不应该是讨论死刑的因素,死刑就该被保留。我不惊讶与这样的观点,但我惊讶这出自于一名法学专业学生之口。
   电影里同样模拟的是十二个人要用讨论和投票的方式决定该不该剥夺一个孩子的生命。就像电影前半部分一样,十一个人都对这样的问题表示不屑,证据如此确凿,干什么还要讨论?他们的问题代表着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浮躁、暴躁、不屑一事,然而就是随着一个当初被众人嘲笑为“脑袋被门碾了”的人的坚持,事实逐渐浮出水上……
   面对一个生命,也许他看起来真的罪恶滔天,但是决定一个人该不该枪毙,这事儿该不该吹毛求疵?
  当初面对死刑这个问题,我没觉的它是个问题,我也曾觉得死刑的废除在中国简直是无稽之谈,直到遇到一本书——《杀戮的艰难》。上个学期的时候几次在书店里面遇到这本书,因为口袋里的钱蛮紧张的几次忍住没有买,最后假期时候还是忍不住买下了,直到看完,脑子里那种震撼的感觉,一下子激荡在脑海中。就像作者台湾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台湾废除死刑联盟张娟分女士所说的那样,我讨论的不是生命的可贵,而是杀戮的艰难。
   也许只有明白了为什么要费尽心思讨论说服所有人才能达到一致裁决,这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陪审制基本规则,才会理解当一条生命放在手中,杀戮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回到电影,如果满分为10分的话,我给这部《十二公民》总分9分,八分给这部电影本身,一分为这部国产电影的勇气而喝彩。
   也许这部电影对陪审团制度还原的细节还不够准确,但基本的大框架还是比较完整的呈现在荧幕中。为什么要让一个人有罪无罪由十二个陪审员来决定,而不是法官?为什么要讨论,说服别人要达到一致裁决?为什么陪审团制度采取的是投票制度?……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就是陪审团制度的魅力所在。
  记得年的时候,社团放映原版美国电影《十二怒汉》的时候,有人问,如果12人里,万一没有那个八号陪审员,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当时讨论的结论是,为什么选择和相信陪审团制度?因为我们相信随机的十二人之中至少有一个理性思考的人,如果我们连相信我们这个社会十二分之一的理性的人的勇气都没有的话,那这个社会将是多么可怕的社会。
   那么你相信陪审团制度能够在中国行得通么?你有相信中国人里面最起码十二人中有一人是理性思考的人的勇气么?
   年看William L.Dwyer的《美国的陪审团》(In The Hands of people——the trial jury’s origins triumphs,troubles and future in American democracy)一书的时候,中文版序言中,作序者问,“现代法治中的司法诉讼何以需要陪审制度?”他引用帕特里克-德夫林爵士的话作以回答:“将臣民的自由置于其12位同胞之手,对此,没有哪位暴君能够忍受得了。因此,陪审制不仅仅是一项司法机制,也不仅仅是宪法的一个车轮:它是一盏明灯,向人们显示着自由长存。”
   法治,一个法律人心怀的梦想。而法治的建成,就是由一个个“吹毛求疵”的精神一点点地促成……
  在今天亲自看这电影的时候,身后一个观众吐槽道这是一部多么无聊的片子,浪费时间,走出影厅的时候,也听到有人讨论这是一部真心不错的电影,耳中无意听到的这些评论,像极了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
   也许,法治是这个社会所向往的道路,但是通往这条道路的却缺少不了法治下的理性。
   那么,理性到什么程度呢?
   理性到我们无论有多么大的偏见,我们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来谈谈,就像陪审团那样。
作者黎明下的一缕阳

《十二公民》法治下的理性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十二公民》法治下的理性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十,理性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