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是路人甲》镜头内外的“横漂”生活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是路人甲》镜头内外的“横漂”生活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是路人甲》镜头内外的“横漂”生活的正文:

   一
  
   同样一个横店,同样的“横漂”生活。每一个“持摄影机的人”都可以选择拍什么、不拍什么。尔冬升导演拍这部片的态度很像电影中那对姐妹花里的妹妹,她倔强的问姐姐:“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碰到的都是坏人?”这种态度很容易被人诟病成是在给观众煲鸡汤。其实鸡汤没什么不好,太多的人身子弱又玻璃心,没事喝点汤补补怎么了?又不犯法。人生大舞台,平凡如你我都是路人甲,想要在亿万观众的镜头面前闪亮一次,没有几句发自内心的励志口号和深信不疑的成功格言,是走不下的。
  
   在公众视线中,诸如“某某盛宴”、“女明星上位”、“导演潜规则”这类新闻从来就没断过。“贵圈真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和聚焦,不独独是演艺圈。尔冬升的诚意在于他没有无视横店的潜规则和黑暗面,他只是更侧重“正能量”罢了。况且就是你想拍“负能量”,也得先问问有关部门:我拍了可以上映什么、不可以上映什么。说起来,这可能才是导演们最想拍的“负能量”吧,因为超有生活体验。
  
   二
  
   《我是路人甲》拍出了“横漂”们一部分的生活。可能因为导演本身也在这个环境里的缘故,他有自己的观察。尔冬升亲自披挂上阵凯哥反复NG的那场战国戏,简直把观众抓到了拍片现场。真实可感,震撼人心。群众演员们的薪酬标准普遍较低。像只是做大背景的群演每天也就四五十块,而最高阶有大段台词的“大特”,则每天500-800不等。这在“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的今天,真不算高。和动辄千万片酬的大明星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需要指出的是绝大部分“横漂”们工作的技术含量也普遍不高。群演的活计只要不连戏,你来他来谁都能来。对年轻人而言,不怕薪酬低就怕没有自尊感和成就感。万国鹏刚到横店就是当“活道具”,被人呼来喝。不明白这样走来走有什么意义。拍战争戏时问自己能不能换件干净衣裳,被呛声给你主角的衣服穿好不好。这是典型的年轻人的矫情病,从底层干起就是底层的条件。
  
   尊重固然要靠自己争取,但同时也需要一个好的规则。靠自己努力可以赢得自尊,可如果缺乏好的制度还是会被侮辱。理想的文明社会不恶意剥削人,也不侮辱人;无论你身处何种阶层,做着怎样的工作。2003年,横店设立了演员工会,工会给群演们发放演员证,还设立救济基金,给会员们提供带有卫生间和闭路电视的住所。尽管电影里吐槽了万国鹏的卫生间常常没有热水,闭路电视也根本收不到台。但工会最好的地方是它把这个行业规范化了,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群头的恶意剥削,为劳工提供了基本的劳动保障。
  
   现实里的轻蔑一直都在,看新闻有一个现在已经小有成就的副导演,回忆还在当群演时的辛酸往事:有一次他等了一天没开工,为了赶另一场戏,问导演自己那场戏能不能往前提一提。导演扫了他一眼,幽幽地说:“你要收工?那你别来开工啊。”
  
   片中心气很高的魏超在片场和剧组人员发生口角,因为他吃饭“要一个位子坐”。相反的,自暴自弃的王昭经常找地方偷懒、席地而睡。覃培军和他说坐好了再吃饭。看这部电影我们很难不想到周星驰:《长江七号》里父女俩生活境遇很糟,但他们会端坐着很认真的吃一个坏苹果。再往上追溯:我们会想到卓别林,夏洛特一本正经的在那儿吃皮鞋。
  
   “Some body call me nobody,but I don't think so”。生活和别人可以不拿你当回事,但自己要把自己当回事儿。最好的自尊是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做专业。《喜剧之王》里成龙教周星驰:演死尸就要有死尸的样子。跑龙套跑的专业的人,有理由不接受别人叫他“死跑龙套”的。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不在于他对上怎么说话,而在于他对下怎么说话。我们怎样看待别人,往往反映了我们怎样看待自己。柳飘飘会叫尹天仇“死跑龙套”的,是因为她当时还不懂得尊重自己,所以更不会懂得尊重别人。
  
   三
  
   《我是路人甲》是少有的一部所有男主角都是窝囊废的电影,作为资深窝囊废的笔者看了还是很欣慰的。窝囊废也有很多类型,像万国鹏属于“初出茅庐”型,魏超是“眼高手低”型,沈凯则是“坐而论道”型。“自暴自弃”型的王昭虽然也是窝囊废,但不能算主角,为什么?因为他在片中没有女朋友。唉,原来没有女朋友这么惨。戏份都会少很多。
  
   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说是女文青曾经收留过三种人:怀才不遇的诗人、赶考的秀才和将来的总统。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女人不是真的文艺青年,因为她们中的大多数爱男人胜过爱艺术。她们稳稳地站在现实里,让自己的男人不至于从高高的理想上摔下来。也许女人就是比较容易满足?更加渴望安定?又或者更明白什么是生活的真谛?路人甲里没能呈现一个爱艺术胜过爱男人的女人,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万国鹏对王婷说“你就是我的梦想啊”,这话很伟大,但也很荒谬。这个情窦初开的小男生其实并没有搞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甜蜜蜜》里的李翘对黎小军说:“黎小军同志,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啊。”我们丝毫不怀疑万国鹏和黎小军们的真挚,可是很遗憾,一个人没办法真的成为另一个人的梦想。因为梦想都是完美的,人不是。你可以理想化你的情人,但你不能把情人当作梦想,否则再美的梦想也难免破灭的结局。
  
   魏星和林晨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万国鹏和王婷的明天。万国鹏一路追啊追啊,终于把王婷追了回来。《毕业生》里的霍夫曼饰演的本杰明也曾经这样追过伊琳,两个人坐在巴士车上起先欣喜若狂而后怅然若失的表情我们想必都还记得。本片是以万国鹏欢天喜地拉着王婷在横店片场满场狂奔的场景结束的。这个封闭式的结局用一种廉价的乐观主义暂时遮盖了这对年轻人将来所要面对的爱情和生活上的考验,或者我们也可以善意地把这理解为是导演对他们满怀善意的一种祝福。
  
   《爆裂鼓手》里的安德烈为了追求“伟大”,果断和刚处上的女朋友分了手。说的太有道理以至于女友无言以对。本片中的魏超最终也走上了这一步,他离开了深爱着自己的林晨踏上独自往北京追梦的旅途。魏超的性格悲剧在于他固然有实力,但他的预期总是超过自己的实力。这样的人生活不会轻松,身边人也得跟着受罪。一个男人太理想、太纯粹了,纯粹到需要女人来保护的地步。这个女人如果不是母性爆棚或者内心超级强大往往是hoid不住的。
  
   徐小琴和沈凯的今天很可能也会成为魏星和林晨的明天。也许魏星就此离林晨而对林晨来说反而是好事。我很怀疑徐小琴执意要生下孩子是不是出于维护她和沈凯关系的需要。“我不可能让你的理想扼杀了我的孩子”,她终于对身边的这个男人“坐而论道”的理想感到厌倦了。她也许想过宁愿自己的丈夫像顾长卫《孔雀》里的那个弟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是晚上努力尽一个丈夫的责任、白天带带孩子?沈凯最终疯了,怀孕在身的徐小琴还没生就已经先有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我这样写未免太残忍,但生活本来残忍。
  
   四
  
   当我们看到这三组人物关系存在着这样一种关联和延续时,就会发现尔冬升导演也许并非如影片表层所表现的那般在兜售正能量饮料和心灵鸡汤。王婷会重蹈林晨的覆辙吗?魏星会继续沈凯的悲剧吗?真的很难说。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条太多人走但少有人成功的路上,失败的人太多太多。
  
   如果一定要给什么所谓意见的话,我建议姑娘们爱艺术,不要爱什么文艺青年。对一个真正的文青来说,你永远都不会是他的最爱。这群祸害永远觉得谈情很好、赚钱不错,可惜还有事要做。他们会在自以为很酷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并深深地感到赚钱是很低级的事,而爱情又过于奢侈——在世俗的眼光里,前一个想法很脑残、后一个想法很矫情。如果你不能对他和对自己所要走的道路感到由衷的认同,那么结果多半是他为艺术献了身,而你为他献了身。
  
  五
  
   徐小琴为爱情献身是无疑的,沈凯算不算为艺术献身却不知道。他反复NG的战国戏,尔冬升处理的很妙。你说这个男人因为妻子离自己而,心绪紊乱发挥失常可以;说他坐而论道太久真遇到机会却把握不住也可以;甚至说他其实根本就是入错了行也行。有奋斗就会有挫折,沈凯是片中受挫的一个典型。他在十字路口失魂落魄的念台词是有生活原型的——在热播剧《甄嬛传》中扮演秀女孙妙青的王菡就曾经在横店看到一个梦想破灭的人站在十字路口,不停地大喊:“我是明星!”
  
   沈凯的故事或者还可以有另外的结局,徐小琴在横店把孩子生了下来,这个孩子我们可以称作“漂二代”。在横店有很多跑龙套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外地人,父母也是“横漂”。有些固然是为了混生活或者好玩,还有一些则继承了壮志未酬的父母们的明星梦。这些小朋友的戏份大多没有台词,不过是“装死、披麻戴孝、下水、淋雨、卖报纸”。沈凯请吃饭搞关系折腾了很久才终于等到一个有大段台词的角色,他的孩子如果继续混横店,所遇到的困难不会比他少。
  
   有新闻报道,随着影视剧的火热,横店有很多从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地专程赶来拍戏的小演员。他们“一般家底雄厚,有经纪人、房车接送,并配有专门的老师和保姆。为了让孩子尽早成为童星,父母可以花重金买下角色、打通关系。”也就是说“童替”要成为“童星”不说地球上月球的距离,至少也是二万五千里长征。“漂二代”们成名的机会只会更加渺茫。
  
   六
  
   潜规则无处不在,电影里的姐妹花初来横店时,到某酒店。迎面走来两个浓妆艳抹打扮美艳的姑娘。妹妹感慨说她们真漂亮。《我是路人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背景(群演)推上了主体(主演)的位置,但只要有主体就会有背景。在这部电影中,那些一带而过的姑娘们就是背景。在横店,为了赚钱或是生活得更体面。白天拍戏保持群演身份,晚上打扮美艳出入夜总会和一些男演员酒店房间的女群漂并不少见。“漂亮女孩多的是,谁肯更进一步,自然也会有更进一步的回报。”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屈从于潜规则。覃培军长得不帅气但每天都很努力的跑戏,还坚持看表演方面的书籍。在记者杜俏俏这篇名为《探访真实“横漂”:风头赛过明星 梦想难赢现实》的报道中像覃培军这样不怕吃苦、不断学习的人有很多。比如参加过近百部影视剧拍摄的上海大妈冯晓琴,已经71岁仍然坚持每天练声、翻看自己曾经演出过的作品,以便进一步提高演技。能有一个名利双收的结果是很多人不断努力的原动力,但也许真的喜欢才能让我们享受到自己努力的过程。
  
   面对潜规则,林晨的做法比较实际也更成熟。生活不是真空的,有耐心、有技巧的和我们所不喜欢的人事周璇很有必要,但永远保有底线。周围的环境是错的,这并不妨碍人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话不对。真相是:动物只看利弊,人才分对错。趋利避害是动物本能,明辨是非才是做人的基本。很多人教你学“做人”,是学会如何做一个人模狗样的动物。只不过坚持做自己也需要技巧,没必要一脸“我刚正不阿、神圣不可侵犯的”表情就是了。没实力,人家该侵犯的还是会侵犯。
  
  七
  
   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散文写“跑龙套”的,他说:
  
   “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专家才能解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热心参预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一个跑龙套角色,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沉重些。”
  
   路人甲们是连电影片尾名单也进不的那些,但他们也是电影的一部分。在本片中被调侃成“拖拉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曾说过:
  
   “这个行业并不是专业演员的市场,而是专业和非专业演员的市场。需要非专业演员,是因为他们有生活,以此来弥补专业演员的不足。”
  
   对于演员的划分并不是只有“群演”和所谓“大明星”,而当是“专业”和“非专业”。很多大明星不见得就一定“专业”,而“群演”也未必就一定不专业。这部电影即是明证。它讲的是“非专业演员”的生活,但它表现了群演们“专业”的演技。希望这部电影中有一些人假以时日能够成为明星,更希望他们成为明星后不要忘了自己曾经的生活。
  
   羽轩 2015.07.12 (完)
作者羽轩

《我是路人甲》镜头内外的“横漂”生活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我是路人甲》镜头内外的“横漂”生活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我,生活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