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后会无期》的一种观察角度

影视台词 > 影评 > :《后会无期》的一种观察角度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后会无期》的一种观察角度的正文:


   我是冲着预告片里的那句“你们的偶像都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看《后会无期》的首映的。结果感觉当然是感觉甚好。我从来都不是文艺片爱好者,甚至一向是对文艺片敬而远之。《后会无期》在我看来绝非是一部单纯的文艺片,而更多的是一部旅行小说,一部寄寓着韩寒浓厚个人色彩的“政治”理想的电影文学范本。
   有人会问:“这明明是讲述个人成长历程的青春题材电影,谈何‘政治’二字?”诚然,电影的故事非但与现实的故事有所距离,而是也模糊了时间、年代、身份等因素,纯粹以公路历险为推动力,讲述个人经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彷徨。但是倘若仅止于此,那么《后会无期》只能算是一部二流的青春荷尔蒙公路片,但是聪明如韩寒,岂非只有如此狭小的视界和胸怀?
  我们还是先从影片的故事开始谈起。影片开始以次要人物“胡生”的自白开始,分别叙述了主角“江河”“浩汉”“周沫”“刘莺莺”的身份和关系,以及“东极岛”的地理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东极岛之歌”的设置不仅延续了韩氏小说一贯的调侃、戏谑风格,将对官方政治话语进行消解,将反讽不动声色地融入歌词和演唱中,并且与后来小岛搬迁的事实形成强烈对比,无疑也是暗示了浩汉等人的漂泊命运。“我们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灵”,可是,当东极岛都没了,生死就更是一种嘲弄。在此韩寒可谓用心良苦。而且“江河”身份的设置页凸显出了“政治”权力的隐形压迫与个人屈从。江河在岛上教书十年,“服从安排”入职西部某小学,这是电影情节推进的重要线索。但其中江河和浩汉就“发配”与“分配”的争执以及江河口误将“发配”说成“交配”这一喜剧包袱也值得玩味。“发配”一词本就含有明显的政治权力意识,在古代文学史里可谓司空见惯,当然“教师”不同于古代的官职,并无明显的政治意味,但“分配”一词在80年代之前特别是动乱年代却是政治权力的重要标志,这在莫言、阎连科等等传统作家的笔下早已写过多遍,这里延续下来的某种意味确实耐人寻味。这种韩氏幽默在影片里比比皆是。江河烧掉自家房子,煤气爆炸楼房倒塌是否有某种现实的影子?是不是暗示了东极岛被支配的命运?影片结尾山寨版的“自由女神像”似乎更是一种嘲讽,政治强行干预与改造,使得东极岛的人颠沛流离,由“死亡”又获“重生”,还树碑立坊歌功颂德,最后江河出名回到东极岛听到塑像那里导游员颇具现实意味的“官方话语”就更显得意味深长了。
  周沫这一形象的设置有点累赘,但是其“城市奋斗相对公平”的言论却是深入人心,在如今的“拼爹”时代,大多数年轻人似乎早已习惯或者麻木于这种不健康的社会规则,而韩寒在结尾设置的周沫出现在电视上的细节莫不包含着一种辛酸的希冀。就像他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说,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年轻人不会获得成功。而周沫似乎是极少数,因为她懂得这种由政治权力支配下的金钱社会法则。而江河和浩汉他们不懂,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
  影片里刘莺莺和浩汉、苏米和江河之间微妙的感情戏也是重点,因与本文关系不大,在此不加赘述。但值得称赞的是,虽为青春题材的文艺片,但其中没有滥俗的接吻,床戏,分手,炫富,矫情,死离死别等等,有的只是平静地叙述,真诚的对话,以及眼神的交流。尤其是江河把歌词读得像诗一样,苏米先逃出来在街上独走微笑的镜头,简直令人动容。有了这些真诚而新颖的尝试,我相信这部影片已经和那些痴男怨女题材的低劣文艺片划清界限。
  从告别刘莺莺开始,影片开始真正进入“男人”的世界,这无疑会让所有男生激动万分的。有人说浩汉和江河人物性格区分度不够,因此,最后被偷车后的冲突显得有些突兀。但我想说,江河看似“娘炮”,但是他却比浩汉更为坚毅执着。一路上的经历让人们看到了既有别于热血激情的硬汉类型又不同于孱弱瘦小的靓男路线的“新的男神”。汽车与速度,抽烟的流畅动作,三人野外小便的洒脱,沙漠行走的金色身影,这些似乎还原了一种男生们的童年记忆,这些都是能够满足观众久违的期待视野的。如果说身体也是一种政治的话,那么影片里无疑暗含着一种身体的反抗姿态和意识。年轻就意味着要反抗,而这种反抗并不是针对自己,而是外界。影片里出现电视剧《西游记》的插曲《女儿情》似乎也暗示了某种“西行”的味道,你可以说浩汉就是“孙悟空”,他在“西行”途中经受的磨砺是否令他意识到社会对人无形地操纵,从身体到内心,那种内心的反抗使人隐隐作痛却又无能为力。
  阿吕的出现和离开都显得出人意料,但是他给人的印象却是如此深刻,他说:“你们的偶像都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暂且不论卫星的含义和指向,单从对偶像的选择上或许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在今天这个众神隐匿,拜物教盛行的时代,个人往往难以充当时代的灵魂之音,或许也是因此阿吕只能将精神寄托在一颗卫星上,这抑或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当然也是对现成规则和大众趣味的反叛,有着更多孤独和决绝的意味。江河说:“……我和你的世界观不一样……”阿吕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确实,只有有了开阔的视野和见识才能有广阔的胸怀和气魄。如果只是局促于一室之内,可能一辈子也只能对着电脑或电视里的几个明星幻想和崇拜。不是我们走不出自己的世界,而是我们不肯走出来。韩寒在向观众传达出不一样的“世界观”:这个世界很大,不要总是局限于自己的那个固定的“世界观”。从成名到现在,韩寒一直保持着广阔的视野和宽大的胸怀,冷静而真诚地对待社会的偏见。且不论他的思想是否成熟,也不论他在文学和电影上有无造诣,单是从他这种广阔和包容就足以令人赞美。
  年少并非回避责任的理由。从一开始的“改革春风吹满地,腐败分子洒一地”的直露式的政治讽刺,到如今内蓄于光影之中的政治反讽,韩寒对于现实的关怀从未有过消减。也许他的小说和电影文学性并不浓厚,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他对政治讽喻和现实关怀的热衷却有可取之处。文学本来就无法逃避政治,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但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逃,而在于面对。韩寒是聪明的,他知道从属于商业和观众口味等因素,也知道政治的警戒线在哪,但是韩寒不仅是克制的,而且也有些深刻。他对“政治”的“敏感”,显现出他有别于同时代人的现实关怀和独立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后会无期》已显现出他作为新导演的相当高度。
  
  
作者梓石

《后会无期》的一种观察角度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后会无期》的一种观察角度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后,角度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