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风烛泪》沧桑历史与困苦生活交加之泪

影视台词 > 影评 > :《风烛泪》沧桑历史与困苦生活交加之泪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风烛泪》沧桑历史与困苦生活交加之泪的正文:

   维托里奥?德?西卡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复兴中重要导演,而且是一位极具才干与魅力的演员。他的执导影片大多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德?西卡早年致力于演戏,一九二三年首次在舞台上作职业性演出,二十年代时是一位相当受欢迎的舞台偶像与歌星。三十年代后,他又兼做导演。1942年导演的《孩子们在看》一片在他的导演生涯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意大利新写实电影的先驱作品,其价值十分崇高。可以说,德?西卡是意大利名副其实的影坛巨匠。
  一、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二战开始,当战争的阴云弥漫在欧洲的时候,实际上,意大利毫无进行一场持久战争的物质准备。但是,随着德国40年在西欧的闪电战的胜利,利令智昏的墨索里尼不甘心只向德国提供番茄和柠檬,终于把国家带入了自我毁灭的战争。意大利参战后,人民开始品尝战争的苦果,意大利的粮食并不能够自给,很快连一些最基本的食物也开始缺乏。这种情况,在战后重建之时,依然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反映到电影制作上,就是意大利影片从富丽堂皇的片场布景开始走向街头、走入农村、转向当下的社会问题,并对晚近代历史进行批判性的审视。[1]
  二、人物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描写与影片的剧情展开
   《风烛泪》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发生在50年代初的尚未在战后贫困中复苏的意大利。孤独半生的温培尔托D从他当了几十年公务员的市政当局退休了,微薄的养老金使他的生活非常艰辛,他参加了领养老金的老人们的示威请愿运动。影片一开始就用一个远景镜头展示了动荡不安的意大利城市的街头。示威人群由远而近,很快,就可以看见各种体现劳动者要求的标语。伴随着低沉的背景音乐和灰暗的黑白色调,我们看不到城市的一丁点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影片的主人公出场了,他已经白发苍苍,牵着一条小狗,混杂在游行人群当中,更增加了影片的感伤情调。
   游行群众很快就被军警驱散。温培尔托D “没有家人、儿子、兄弟的帮助”,每月只有18000里拉的养老金,但是,房租就要用掉10000里拉。无奈之下,他只好想卖掉他心爱的手表,哪怕买卖对象是游行中刚认识的奥瑞兹或在饭堂碰上的食客。在卖掉手表之时,有一个细节我们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买家掏出一大堆的零钱的特写镜头。试想,要是买方是一个有钱人,怎么会把一大堆的零钱带在身上呢?由此亦可见得,当时人们的生活都普遍困难。
   回到住宿处,温培尔托D因为付不起房租,几乎被女房东赶出大门,但女房东的小女佣对他的同情使他感到人间尚有温暖存在。玛利亚帮他拿体温计、提来热洗脚水,以及医院看望他,还帮助他照顾小狗等,可见玛利亚是一个十分有爱心的人。但是,她自己的生活又是如此的悲惨:她睡觉的地方只是楼梯间的一丁点地方,十分嘈杂;现在又怀上了孩子,一旦给房东发现,就会“被一脚踢出”。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可谓随处可见,哲人说得好,一叶卷知天下秋,从小女佣、温培尔托D等人的困苦生活,可见的整个社会,特别是广大下层人民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
   值得指出的是,影片在叙述主人公温培尔托D回到住处后,用了一大段的时间来细致描绘他的住宿环境,以及身边的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有两个:尖酸刻薄的女房东和富有爱心的小女佣。而且,在看影片时,我也发现,这些人物的对白是不经雕饰、完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话语,我在想,那些演员是不是把对白背得很熟练,以至于我们看不出雕琢过的痕迹呢?我查看一些资料后,才知道原来这也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追求纯自然的语言风格,对真实的生活进行如实的再现,而不管是语言,还是生活环境。
   影片在讲述主人公温培尔托D的生活状况、生活环境时,也对他身边的人物进行或简单,或细致的刻画。这些情节,也许跟其他的事件之间并无太大的因果关系,致使观众无法分清哪些是“重要场面”,哪些只是“补充材料”。其实,这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低调处理高潮戏,特别关注世俗化场景和人物举止的艺术特点。影片有一场戏就是细致地描绘女佣玛丽亚从早上起床到开始她一天的厨房事物的过程,着名电影评论家巴赞说“这一类近乎琐碎的‘细微举止’的深入刻画,是传统电影从来没有展示给我们看的。”我觉得,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对个体生活的深入刻画,才更好地挖掘出不为人知的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交加的生活实情。
   生活是残酷无情的,在金钱统治的社会里,只有拥有钱财才能生活下,而身无分文的温培尔托D最终只能沦落到上街乞讨的地步。这时,影片对温培尔托D的心理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他想要保面子,但又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此;犹豫不决之时,只好命令弗里克代自己行乞。每当看到这里,我都不禁眼眶会湿润,我不敢说对主人公温培尔托D抱有多大的同情,但生活的无助、生存的怅惘,真的会摧毁一个人的心志。对生活绝望的他,想甩掉他心爱的小狗,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离开自己租房的、准备自杀那一刻,影片用一个特写镜头着重拍摄温培尔托D下楼梯时留下的长长的影子。“影子”的移动速度极慢,而且落地无声,可见温培尔托D对现实、对生活已是多么的失望与无助。他很想自己心爱的小狗能够快快乐乐地活下,于是,他躲开它了结自己的生命,但小狗却又找到了他,象平时一样依偎在他的身上,这又使他看到了生命中仍存的一丝光亮。
  三、故事主旨的升华和把握的尺度
   在影片的绝大多数的时间我们看到的都是温培尔托D与他心爱的小狗弗兰克独处的情景,试想一个人为何会如此的疼爱一只小狗,甚至这个小狗还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小狗对他的慰藉,他没有自杀);通过德?西卡的镜头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老人,在没有任何亲人与自己的不动产的房子时,他唯一能值得关爱的就是他的小狗,就如同那是他的孩子。另外,值得一说就是片中的女仆,她告诉温培尔托D她怀上了一个年轻士兵的孩子,而孩子的父亲却不愿意承认,预示了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自己的父亲,这也同样直指意大利战后的社会现实。整部影片所呈现出来的基调就是一种十分现实的孤寂,即使温培尔托D在城市广场上碰见自己的朋友和同事时,他们也只是敷衍几句就乘车离了,剩下的他只能默默地站在广场的中央。无论是他走在街上,还是他在医院里,无论是他养狗收容所,还是回到自己租住的公寓,他得到只是残酷的现实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总之,我们几乎无法从影片伤感中毫发无损的走出来。
   本片是意大利影史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也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这绝对是一部感人之作,全部非职业演员的优异表现演出了职业演员所无法匹及的高水准。而且,这部看似沉闷的影片节奏却异常快捷,90分钟一晃而过,德?西卡执导功力可见一斑。[3]
  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意义
   影片最后开放式的结局,使我们依稀能够感觉到老人温培尔托D和小狗弗兰克在一起的快乐只能是短暂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祈祷老人最终会有一个好的着落,而不是选择自杀。这种结局方式对于现实主义乃至后来的现代主义影片来说是极为典型的处理方式,是它们区别于古典的、好莱坞式影片那种闭合式结局的最大的不同之处。从片名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德?西卡想要在本片表达的是个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紧张的关系,这种表达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即最大化的关注和描写社会的底层,揭露普通人的痛苦。[4]
   写到这里,我想起大二学习《文学理论导引》时,书上曾经用别林斯基的话语来描述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这一特点,那句话大概是说这样的,“我们要求的不是生活的理想,而是生活本身,像它原来的那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不想装饰它。因为这种文学类型的显着特点就是在于毫无假借的直率,生活表现得赤裸裸到令人害羞的程度,把全部可怕的丑恶的和全部庄严的美一起揭发出来,好像用解剖刀切开一样”。[5]我想,《风烛泪》之所以感人,不是因为影片是多么的磅礴大气,或者说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而是用一把细致而锋利那种“解剖刀”,将当时意大利社会“全部可怕的丑恶的和全部庄严的美一起揭发出来”吗?
   可以这么说,在这一方面上《风烛泪》已经达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的极致,因为在影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死人,我们也没有看到因战争而千疮百孔的城市废墟,更没有在影片中听到刺耳的枪声。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灰暗、毫无生机与活力的画面,低沉、无力的声音语言,对生活、社会作真实展示的电影镜头,已无需太多的其他电影特技,却早已将历史的沧桑、生活的苦痛、世态的炎凉……全部展现在世人眼前,已没必要用太多的笔墨着重渲染什么了。
  
作者落地窗的梦

《风烛泪》沧桑历史与困苦生活交加之泪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风烛泪》沧桑历史与困苦生活交加之泪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风,之泪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