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关于教育的目的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关于教育的目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关于教育的目的的正文:

  本来不想写这篇文章,因为我已经在各种地方把我想说的意见表达清楚了。但这几天来,我的微信不断的被一篇文章刷屏,刷屏的人包括各种亲戚朋友领导同学。于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上一篇,彻底把我的想法说清楚,也是特别的给我的一位朋友一个完整的答复,虽然这个答复未必能让她彻底的宽心,但聊胜于无。
  
  我想说的这件事是关于BBC比较中英教育的纪录片的事,而我说的那篇文章,就是那篇臭名未必已经昭着,但价值观却庸俗市侩,逻辑性更不值一提,却被广为传诵的“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照这篇文章的说法,西方式的所谓”宽松教育“当中蕴含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其目的在于剥夺处于社会底层人们获取更好生活的能力,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他们社会的稳定。而只有”中国式的苦读“才能使平民百姓获得向”上流社会“攀登的晋身阶梯,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开始讲我自己的观点之前,照例讲一句免责声明:本人行文习惯性较长,虽然这种较长也许是建立在和电报、通缉令、征婚启事、奥运宣传标语等文体的比较之下,但仍可能使部分人类产生不适反应,如果您有类似问题,请尽快切换阅读窗口,以免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快。。。。。。
  
  书归正传,首先我想说的是,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按照古今中外无数古圣先贤的话来说,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柏拉图,抑或是我国的孔老夫子,王阳明,陶行知,无一例外是陶冶人的道德,激发人的潜质,传授有益的技能,使人能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当然了,这些话虽然我是相信的,不过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就太唱高调儿了,对我国敦厚淳朴讲究实惠的人民讲出来实在是有点儿不着调。在我国,教育的目的,用一个更接地气的说法,似乎应该是——怎么让人能挣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当更大的官儿,尤其是让普通的平头老百姓挣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当更大的官,用前面那篇文章里的说法,是谓之“社会的流动性”。那么,靠“苦读”实现这种“社会流动性”的做法,真的可行吗?我个人觉得实在不太乐观。在我国眼下的有钱人代表里,有哪位是靠读书读得好挣大钱的吗?马云还是王健林?宗庆后抑或任志强?王石?潘石屹?杨惠妍?名人圈里,有谁是因为读书读得好出的名吗?韩庚?田亮?范冰冰?芙蓉姐姐?苍井空老师?也许只有在我国的官僚体系里读书还能显示出一点儿作用,因为公务员是要靠考的。。。。。。不过且慢,七位大老板中有几位读书好的?有谁是靠公务员考试上来的?且不用说政治金字塔的顶峰,即使是略低一些的,所谓“学者型官僚”在我国政坛也是凤毛麟角,但凡有这项特长的,都要在其履历中大书特书一番,而要说起这些领导的上位经历,我相信每个人在判断他们得以登上高位的原因这个选择题时,在因为他们受的教育好,因为他们工作能力强,因为他们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因为他们上面有人这几个选项中都很容易轻松淘汰掉一个最不可能的选项。
  
  说了这么多令人泄气的话之后,很容易让人从上面的分析中得出一个时髦的说法——读书无用论。当然,这种说法是很市侩的,因为他们所谓的“用”就是“挣钱、出名、当官”,但依据他们的定义来讲,他们没说错,读书确实无益于,特别是在我国,尤其无益于使人获得名利权势,投资和收益的比例很低。那么,和“读书无用论”同样市侩的“打破社会分层,增进阶级间的流动性”又从何说起呢?或许,那篇文章所说的具有“流动性”的“精英”的“成功人生”指的是通过苦读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世界五百强,摩根大通高盛,做一个金融矿工,拼搏若干年,成为中层管理人员,拿一份不菲的工资,抑或是考上政府公务员,唯唯诺诺,隐忍以行,直到一朝权在手,扬眉吐气?且不说走这条道路的人数众多,而成功的仅是少数,单说即使你侥幸成功了,可有的人(由于敏感词的存在不提名字也罢)完全不需要埋头苦读承受排挤践踏只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爸爸就可以轻松坐上远高于你的领导位子,流动性?你在和我开玩笑?
  
  话再说回来,如果钱是那么的重要,那么当一个社会里水管工和金融民工挣的差不多一样多,生活还远比他们轻松写意的时候,“社会流动性”对这些市侩的纪录片评论员兼阴谋论者来说还有那么重要吗?
  
  我以为,教育的意义,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意义,与其说在于使处于儿童和青少年期的人掌握深厚熟练的某种具体技能,或者是熟记某些彼此之间毫无联系毫无意义的年代事件意义影响,为以后在名利场中的蛇阱搏杀做好准备,不如说在于使人形成一种健康完善的价值观体系,使你尽可能变成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人,而这种教育,只有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里才能够顺利的完成。这种社会健康既包括对个人价值和权利尊重的社会环境,也包括生存的安全感。而这两点,正是为纪录片中中国老师们所批评诟病的。西方一些国家的学校,出于对人基本权利的尊重和某种被全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的角度,无法对学生的纪律进行有效的约束,这固然会对课堂效率造成负面的影响,但两害相权起来,我倒觉得这远没有全社会范围内强调集体至上,无视个人利益造成的危害更加深远。纪录片中的中方老师有一句话,说正是因为英国的福利制度,造成学生缺少生存的危机感,因此没有动力好好学习。虽然是无心之言,却不小心隔空点中了中国社会的要害。中国的学生拼死学习,说白了正是要通过这种方式争夺从根本上来说极度匮乏不足的社会资源,为自己挣得生存的空间。都已经到这份儿上了,却要妄谈社会到流动性,我以为这不啻于过的丐帮划分势力范围,你再怎么流动,也无非是丐帮而已,顶了天儿是从南城流动到北城罢了。中国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小沈阳曾经说过一句自以为很有趣的座右铭,叫做走别人的路,叫别人无路可走。说的其实恰正是中国社会的严酷现实,我认为政府应该对此人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处以人民民主专政手段。
  
  当然,咱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好好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人类还有一个“自我实现的需要”呐。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包含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做艺术家,做医生,做科学研究,做演员。。。。。。不过,这些可能性只有在保障了生存状况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健康的发展,而我国,刚才说了,大家还都在为生存和更多的侵占别人的生存资源使别人不能更好的生存而拼搏奋斗,因此我国现阶段产生不了好的艺术和不能立刻转化成生产力的科学研究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除非。。。。。。我国的《教育法》说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不知道你的阅读理解水平怎么样,按我的理解,这句话的重点似乎不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而在于“社会主义事业”。对比台湾“教育之目的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制观念、人文涵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能力,并促其对基本人权之尊重、生态环境之保护及对不同国家、族群、性别、宗教、文化之了解与关怀,促其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之现代化国民”。。。。。。除了呵呵,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比对起开头所提的那篇文章,作者似乎在联合国、欧洲、美国等各处高大上的机构工作过,应该是属于他自己所定义的“精英”了吧?文章中处处充满了对有色人种、低收入群体、体力工作者和学习能力不足人群的歧视性语句,作者确实是我国大陆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合格毕业生。。。。。。其实,与其说是西方的教育方式造成社会分层,还不如直接说是西方讲究人(☆_☆)权和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造成社会分层,假如这么写,那篇文章就不会只在《燕赵都市报》这种媒体上发布,简直能上《人民日报》了。。。。。。
作者短笛无腔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关于教育的目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关于教育的目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我,目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