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硫磺岛的来信》到底谁赢了硫磺岛之战

影视台词 > 影评 > :《硫磺岛的来信》到底谁赢了硫磺岛之战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硫磺岛的来信》到底谁赢了硫磺岛之战的正文:

  硫磺岛血战是太平洋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日军在几乎完全孤立的岛屿上进行抗登陆战,以两万之众,依托工事抗击了十万美军整整一个月之久,若非后来日军储备的弹药物资消耗殆尽,恐怕美军的胜利还没有这么迅速。为了这个地处战略要冲的弹丸小岛,美军付出了近7000阵亡,19000人负伤的惨痛代价。
    
    在中国观众眼中,那样的那个时代,在那个形如臭虫的日本列岛上生活的都是一群残酷而变态的国民。本应慈祥的老太太可以漠然地将待产妻子的丈夫,腹中胎儿的父亲送上战场;军官可以因部下不听从其残忍的教唆而将其放逐到死地;全国上下除了女人和孩子都被送上战场。
    
    然而,也许更多的只是战争中挣扎,挣扎,和更多的挣扎,影片中的士兵西乡如此,宪兵清水如此,陆军指挥栗林如此,就连在片中作为反派登场(其实这部电影没有反派,暂且将美国敌军作为反派)也是如此。 在战场上,每一个人都在挣扎。
  
   那本是一个极度军国主义下笼罩着疯狂迷信和迷失崇拜的国家,主角西乡如此,清水如此,栗林也如此,不论是士兵,亦或是最高将领,他们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自我独特的战争视角,自我对于帝国的衷心,天皇崇拜的方式。
  
   主角西乡本是一介小民,被强迫参军投入太平洋战场,从一开始,他就是厌恶战争的,他直言:不如让美国佬就占了这块岛好了。但这样的言论放在那个时候那样的日本,自然是极度放肆而且违背他们眼中的“爱国主义的”
   但他本不是一个反战争角色,作为一个生性懦弱,且能力不出众的士兵,他几乎也失了反战角色光环的能力,国家大义于他,天皇于他,都是困扰和无奈的。他和所有日本兵一样迷信帝国军队,迷信天皇,深受洗脑,但他并不伟大,觉悟也不高,甚至没有什么立场,他有着自己在家中的妻子和女儿,他思念家人,思念温暖的家,仅此而已。在这个绞肉坟墓般的硫磺岛,其实他也深知自己会葬身于此,但恐惧也好,癫狂也罢,一路上的奋力求生和苦难,都是撕裂般的挣扎。
    
   中国观众对于日军印象一直是憎恨和鄙夷的,他们残忍如禽兽般犯下过那样的滔天罪行,虽然影片是以日军第一人视角来描绘战争,但我们也一样会铭记这些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伤疤
  
   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影片,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中国观众(理性的)观影的态度和体验,虽然中日关系敏感,二战话题敏感,但就硫磺岛战役本身来说,亦或是就本片来说,并不影响什么。
  
   一味的仇恨是弱者的表现。战争与战争题材电影,给人们带来更多应该是思考和启发,而不是手撕鬼子一般的发泄和脱离历史的架空宣泄快感。
    
   影片从2005年硫磺岛的发掘工地闪回到发现了日军士兵埋藏的家书,而闪回到1944年日军海防断沟挖掘现场,士兵们是绝望的,他们深知挖掘的不过是自己的坟墓。
    
    “身为军人,却无法保卫自己的国家,这是多么的悲哀啊。为了这美丽的祖国,我将献上我卑微的生命”,在赶赴硫磺岛之前,身为此次战役日军灵魂的指挥官粟林忠道就已经预料到了那无可挽回的结局。他在给妻儿的家书中如此写道:“不必期待归来……我已注定死在硫磺岛……即使死后,也要保持清白的名声……” 这便是栗林的心声
    
    但他并不是一个善良而美好的人,历史上的栗林一样在中国部队进行过侵略,即使在影片中的栗林是绝对的主角,也是绝对的最高指挥,作为全篇智商体现的最高的角色,他一样是疯狂崇拜帝国与天皇的,只不过,他对军国疯狂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衷心,他与那些动不动自杀式谢罪,疯狂自我崇高来献祭国家的日本军官不同,那些日本特色般的失败后的自杀在他看来是不必要而且有损军队的做法。
  
   但其实,战争中又怎么会有美好而善良的人,尤其是在那样一个极端军国主义的国家
   当他们高喊着:天皇万岁而自杀式冲锋的时候,也许在中国的抗战电影中,这是变态敌人的一种疯狂和极致的失控,但其实,抛开信仰的对错与好坏,他们的确是信仰了,并一直坚持到底的士兵。
  
   无奈和抉择是影片中许多人都需要面对的,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者的排斥和鄙夷已经有了多年,被中国电影人也一而再再而三塑造成了杀戮机器和猥琐低智商的反派角色搬上了大荧幕,但又确实会有多少人思考过这样的杀戮机器是如何的被创造的。
  
   清水是善良的,不忍心残杀的他,由于不够心狠手辣,被宪兵队降至太平洋战场,他也是崇拜帝国的,但却因为单纯的想活下,一直在奋力抵抗和自我约束着,当然,这样的角色塑造,自然在这样的一场战中,注定被毁灭。
  
   想活下的他犯了日本军人中的大忌,投降成战俘(要知道一般日本军在知道失败之后是一定得选择自杀的,这是对国家的效忠和日本军人的“尊严”),最后却在成为战俘之后,被美军士兵残忍杀害。(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虽然是全面日本视角和日本演员,但是他确实一部地道的美国电影,导演是美国有名的老牛仔,克林特)
  
  
   很多也许会觉得片中有美化日军,同情日军之嫌疑,但是其实这样的看法是真实失真的。一个美国导演为何要在拍一部日美对战的影片中美化敌对的日本,更何况,我们一样可以看的到日本军人对天皇的愚昧信仰,他们民族特色一般(在我们看来挺变态)的自杀殉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日本兵在同伴被美国士兵用喷火器烧成臭尸后,在另一处活捉美国士兵后疯狂的用刺刀刺死并鞭尸,还一便歇斯底里的大喊:休想烧死我们!
  
   任何的同情与美化,其实在战争中都会显得并不那么多余和不必要,打仗时是需要赢的,人性与个人情感往往都会随着大环境的压迫而改变,甚至扭曲,所有的角色里,他们都并不是小人书中,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人物归结为好人或者坏人,
  
    
     在整个战役中,几乎所有人都一直拼到最后,岛上最初的两万多名日军士兵,仅有上千人投降或生还,其余全部力战至死。在最后的战斗时,粟林忠道选择了自杀。
   颇为讽刺意义的是,曾经在美国居住过的栗林,是颇为不愿意与美国开战的,他有着对这个国家科技和生产发达的崇拜,在曾经一次与美国朋友的聚会中,他得到了美国一名将领赠送的一把手枪,这把手枪作为美日友好的象征,却最后用于终结了他自己的生命。
  并且直到死前,还喃喃的问道西乡:

   这里,还是我大日本帝国国土吗?
  
   在回忆中我们知道,聚会上的那名赠送手枪的美国将领夫人也曾问道过栗林,如果美日开战,您看法如何
   栗林回答,如果以后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守卫自己的国家,尽力效忠!
   夫人又问:那是否意味着,如果您与我老公对战,您一样会射杀他呢?
   栗林回答:我会如一的坚定我的信念!
   将领插话到:是您的信念?还是国家的信念?
   栗林微笑回答:难道,这两者有所不同吗?
  
  
   这段让我回忆颇深,一名受过西方文化熏陶和教育的日本将领,不论如何有头脑,不论智商如何高,他一样的有着对本国的极端信仰,这种信仰可以让人变为杀戮机器,但这种信仰,确是实实在在的坚定,是他们眼中:对国家的誓死效忠。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
  
    
    当那个因为爱驹被炸死而垂泪的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另一名日军军官)救治重伤的美军士兵时;美军士兵伤重身亡后西竹找到一封他母亲的家书,
   他念起来了那封家书,里面尽是母亲对于他平安的归来的祈求和思念,是家乡人的琐碎,是血液牵连着的情绪,在场的日军士兵驻足了。
   对啊,这些和他们自己的家书,是那么的像,敌人一样,不也有这样因为战争而饱受挣扎和折磨的人么
  
   战争中的家书,虽然语言不同,内容迥异,但本质上,不都是一样的吗?
  
   即使是疯狂崇拜帝国的日军,亦或是那些烧死过自己同伴的美军(喷火兵严格来说也是一自杀兵种,基本上打头阵不说,燃料用完之后就生存几率不大)
   当家书的文字略过脑海,又有谁不想家,不想妈妈?
    
  
   硫磺岛的来信和父辈的旗帜都是导演克林特对于这场战场描述的两部电影(父辈的旗帜是姊妹篇,采用的是美军第一人称视角)
   两部电影采用了同一战场,同一时间轴(你甚至可以在硫磺岛战役中看到,另一部电影中的失踪的角色在这里被刺死,甚至是另一部电影中的爆炸,是这一部电影中远方的背景,或者同一个登陆镜头,在不同的电影中都出现了,不过一个是从日本这一方拍摄,另一恶个电影是从对面拍摄),不同视角的拍摄。给了我不同的震撼
  
   战争本应是多元的,士兵们有国籍,有着自己的坚守和立场,但
  
  
   他对人们的摧残和伤害,并没有国籍
  
    “硫磺岛的来信是我试图通过他们的心灵、透过他们的双眼,来审视这场战争。”导演伊斯特伍德说:“从小到大我所看过的战争电影都是清晰地标明了善恶与是非。然而,对于战争中的每个个体来说,没有什么是真正清晰的。这两部影片不是关于谁胜谁败,而是关于战争对人类的伤害,人类有权利要求以更好的方式度过他完整的生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战士们在战争中献出了唯一的生命,仅这一点就永远值得尊敬。这两部电影是我为这些凋谢的生命进献的贡品。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完整展现这个故事,有些美好的东西,即使是对于敌对的双方也具有普适意义的,应该共同分享。我希望,能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人类历史上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硫磺岛的来信实属一部我无意间找到的惊喜,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而一直到再试图写一篇完整的影评
  
  但也是第一次,我发现我并不能写出影片,第一次,我彷徨了
  
  因为这部电影囊括的实在太多,也太过全面,全篇140分钟一晃而过,让人无法自拔,却又震惊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抛开优秀美国电影的基本水准,如优秀的叙事功底,成熟的镜头运用,强大而精致的细节把握(服饰,武器,人物动作,场景布置都无比考究)还有演员的表演功底(克林特居然在全面启用日本演员的时候,还可以做到避开日本演员演技浮夸和舞台式的短板,选角可见十分用心),主题和电影语言都可谓精良。
  
  但抛开这些制作上的水平,带给我更多震撼的一直是电影中想表达的,民族大义也好,自我牺牲也好,不论是残忍的杀戮和自杀,亦或是对战争的控诉和反思,这些带有凝聚力的思想一次又一次的讲电影推向高点而使人铭记。
  
  
  难以想象这是九年前的电影,而至今,在中国拍摄的关于战争或战争题材的许多影视作品中,都似乎不能完整的讲述一个故事,导演的叙事能力让人觉得,讲故事的人比听故事的人,更加紧张而不安(这里说的是能够拿上台面的作品,那些坑钱的手撕系列,抗日神剧系列不在此内)
  
  
  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在人类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他永远会在角落里躲藏着
  
  但和平确一直是人们真正诉求的,甚至某些时候,他也得通过战争手段。

  但我们也只能希望,中国能强大起来,强大到,不论战争与否,他所保护的人民和保护着他的战士,都能幸福安康
  
  
作者用户名很忙

《硫磺岛的来信》到底谁赢了硫磺岛之战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硫磺岛的来信》到底谁赢了硫磺岛之战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硫,之战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