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们15个》“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们15个》“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们15个》“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正文:

【她不是我们惯常想象的那种老人,昂扬、坚定,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她也是我们所熟知的那种长辈,慈爱、唠叨,象征家的温暖与归属。】
题记:“我不认为七十年就是一个男人或女人的一生,……也不认为岁月终归能够量尽我的或任何别人的生命。”——惠特曼
一座自己的花园
伍尔芙说,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在魏敏这里,这个逻辑应当是,人生要想过得美,最好有一座自己的花园。
魏敏,女,重庆人,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热闹的五好家庭,一栋不大但舒适的房子,以及,一座很大的花园。
虎刺梅、蟹爪兰、宝石花、千羽鹤、樱麒麟、睡莲……魏敏的花园,掩映静深,分布秾秀,是那种常常会吸引陌生人驻足流连的“别人家的花园”。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拥有一个护栏的时候她就开始种花草了,当拥有阳台的时候,她又很快将阳台种满了,当她真的拥有了花园的时候,她的目标就是把整个花园种满奇花异草。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跟泥土和植物呆在一起,用魏敏自己的话说,每天只要一进到花园,那就是8个小时10个小时不出来的状态。

她热爱一切美的事物,更喜欢分享这份美。每当有人逡巡着想要在她家门口拍照,她都会热情的发出邀请,“快,快,进来拍,不要站在外面咯”。在心爱的花花草草之间,她甚至有一种小女生的明亮和天真。
你看不出,她51岁了。

“51岁的的年龄,4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这是魏敏给自己下的注脚,当她微微歪过头,以可爱的狡黠表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由衷的觉得,这是真的。
我也有一封辞职信
一切似乎都很美满称心的魏敏,在2015年的某一天,递交了人生的第一份辞职信:“生命很短暂,梦想在召唤,狠下一条心,闯出一片天。”
和这一年另一封声名煊赫的辞职信比起来,这宣言实在不够文艺,甚至还透着些上个世纪革命号子的干劲。如果说两封辞职信有着相同之处,大概是这样郑重的告别,都是为了另外的世界看看。
我们通常如何理解“看看世界”?或许第一时间会想到环球旅行这样遥远、宏大的目标。
而对于魏敏来说,至少在2015至2016年间,她所瞄准的那个世界,是一个叫做平顶的小山头。
很难想象,魏敏辞职后的计划,着落在一档24小时直播的网络真人秀里。
她关注这个名叫“我们15个”的生活观察实验性质的真人秀很久了,在节目还没有开播,尚在进行选手招募选拔的时候。
什么打动了她呢?或许就是15个所代表的“寻找另一种可能”的可能。
魏敏身上,保留着这个年龄段的人所惯有的对“意义”的寻求和坚持——这一生,都要对社会、家庭有所奉献和价值。魏敏身上,也有着这个年龄段的人所特有的对“自我”的觉醒——这一生,终究要为自己活过一回。
魏敏说,平顶少了一个懂园艺的人,我会把平顶的园林景观打造出来,让更多的人参观领略它的美。很接地气的朴实想法,同时又充满了一个老派人能有的最朝气勃勃的浪漫。
为此,她不在意平顶的荒凉,不在意平顶开垦与种植的迟滞,不在意15个微妙的人际关系,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另一种可能的潜台词,不就是并非一蹴而就,却能步步为营吗。
看着魏敏的笑容,你仿佛听到她的独白,我51岁了,可是我仍然拥有了不起的创造力。
瑞芬斯塔尔阿姨和妈妈
现代纪录片之母,德国女导演莱尼 . 瑞芬斯塔尔在她71岁的时候开始海底潜水训练,并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水底摄影师,直到94岁的时候,还戴着潜水镜,到COCOS Islands附近的水域拍摄鲨鱼。

这是魏敏所向往的生活状态。
因为插着一身草上的平顶,她得了一个花姨的爱称。她自己也说:“我是一棵草,哪里需要哪里插”。
和一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起,划在老人帮里的花姨,勤劳程度是名列前茅的。
同样是阿姨辈的老人,她和习惯作壁上观又满腹牢骚的谭利敏非常不同,从最初进入就带着居民规整平顶,直到所有年轻人都因为乏累而退出,她也坚持一个人继续劳作,用一周多的时间开垦出了一整片种植田。她的强韧让人想起惠特曼的诗句,“一切耕过和不曾耕过的田地在我的前方扩展……那是人类单纯和强健的竞争地点”。一个瑞芬斯塔尔式的阿姨,有着不输甚至胜过年轻人的魄力与执着,这为她赢得了平顶年轻居民的尊重,也刷新了网友对15个中老人群体的印象——老人,不是只会躺在固有的经验上指手画脚,他们之中也有会成为榜样与典范的存在。
已经淘汰离开的邓碧莹曾对花姨说,“你像暖心妈妈一样”。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感受。花姨对平顶年轻人的许多做派都持保留意见,她也会嫌他们怠惰、不讲究,可是每天在外面辛苦垦地、种菜、割草、种花,十几天都没有照过一次镜子的花姨,好像永远都能有时间和精力关怀每一个人——为丘子健整理东西、洗衣服,给胖虎量尺寸做衣服,给小宝挑刺,带丁囡浇花,告诉她“要定目标做事才有信心”,劝太在意镜头形象的黑妹回归本真,安慰任欣宇要多做事找到自己在平顶的着力点,为新加入的范梭提供可以放心撒娇的肩膀……
我们必须承认,花姨这样的老人,其实是最能连接社会单元结构的情感枢纽,他们的容让、体谅、慈护,是将周围成员维系在一起的黏合剂,温和却强力。如果平顶现在开始有了家的感觉和归属,那么备受依赖与信任的花姨就是那个隐形的中枢。
当花姨略带俏皮的说,“其实(有些人)太小看我们这个年龄的大妈了,我们也很浪漫的”,我们知道,老,实际是另一种人生的出发,那不是为了等待结束,而是要向终点冲刺。享受老的时光和生活,“老人”们的今天,是年轻人的明天,而花姨们正在证明,明天可以更美好。
“在宁静和光明中坐着,积极而泰然,什么也不能使它沮丧”

我们知道,花姨在平顶其实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虽然被敬爱,平顶的资源其实很少为花姨倾斜,虽然竭力开朗,平顶同龄人的离开其实还是让花姨感到了孤独。
43岁的老吴,是花姨在平顶最聊得来的朋友。严格来说,他们都是处于“向老”阶段的中年人,对他们而言,不是四十不惑,而是四十有惑,不是五十知天命,而是五十不甘天命。他们都在经历一种陌生的对自我的再度认知和重塑的过程,这也是促使他们选择来平顶体验和创造另一种可能的最大初衷。而相近的年龄和成长背景,让他们彼此理解,慢慢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帮扶。当他们在一起对平顶的现状和年轻人屡有微词,你会知道那其实并不是两个长辈人的联手排斥,而是家长式的担忧和挂怀,是年长者在年轻人占据主流的平顶彼此纾解和缓释压力的方式。
老吴的突然退出,对花姨的打击几乎是立等可见的。
好像一下子,花姨瘦了许多,黑了许多,憔悴了许多,她开始掉牙,曾经浓黑的头发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白。
她的牢骚多起来,你能感觉她情绪上的压抑和努力克制;某种程度上,她又更加沉默了,在她的脸上能看到茫然和疲惫。
这让人有点心疼,也有点心酸,让人不禁要怀疑,花姨在平顶的一切努力和奋斗,是不是不那么成功,是不是真的值得。
在做结论之前,让我们先体味一个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小故事。是的,就是那个拍了《蓝》《白》《红》三部曲的导演的故事。
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人在柏林大街上认出了基耶斯洛夫斯基,拉着他的手哭起来。原来,这女人与她女儿虽住在一起,却形同陌路有五六年;后来,母女俩一同看了《十诫》,看完后,女儿吻了母亲一下。“只为那一个吻,为那一个女人,拍那部电影就值得了”——基耶斯洛夫斯基这样觉得。导演并非不清楚,“这个吻的爱只持续了五分钟”。尽管如此,只为这一个只有五分钟的吻,基耶斯洛夫斯基觉得,自己的创作艰辛也值了。

爱与美的碎片只是生活中的诸多碎片之一,然而,却是可以支托偶在个体的碎片。
对爱与美的珍惜,是一种信念,让人的所为变得有意义。
花姨曾说,“我心目中的平顶,一定要有几亩地,要有小桥流水,要有花有草,有果有树,有家禽有菜园子,给人积极生长、蓬勃向上的感觉”。
而一直观看节目的网友说,平顶最美的地方就是花姨的花,和老吴修的菜地;说,花姨你的坚持,坚韧,坚强,是我学习榜样,也是我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最好的例子。
或许,只为这让他人感受到的一刻的美与感动,花姨在平顶的一切艰辛就值得了。
作者哈豆儿

《我们15个》“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我们15个》“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我,生活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