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龙虾》异化的人与爱冷淡的社会前景

影视台词 > 影评 > :《龙虾》异化的人与爱冷淡的社会前景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龙虾》异化的人与爱冷淡的社会前景的正文:

《龙虾》中,除了男女主角模棱两可、介于其中的爱恋之外,主要存在两种极端的爱情形式:一是宾馆代表的配对婚恋制度,二是森林代表的单身反抗制度。
一中的宾馆是一种集权式、压迫式的社会机器,它遵循婚姻为必须的社会构建标准,通过转变或是谋杀“不正常者”(即强迫单身者成为夫妻、或是肢解他们使之变成动物,以排除婚姻社会),以维持人类正常社会(亦即电影中的“城市”)的运行——这样履行着暴政的宾馆,在哲学中的先例是福柯研究的精神病院,即维持权力正常运行、排除异己的机构;在电影中是《飞越疯人院》的疯人院场所,而的的确确,《龙虾》中的宾馆女首长,正是《疯人院》中那个残忍无情、无任何女性特点、甚至无任何人性的护士长的翻版。在这样的权力机构中,其中的小份子面临着荒诞的命运——成为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那个被社会排除在外的甲壳虫。
二中的森林是反对权力机构的“民间力量”,是一种反乌托邦的行径,他们对强迫的婚姻制度不满,并奋起反抗。正如领袖所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即便时代更迭,社会的二元相抗的力量却不会消失,所以,和所有反乌托邦电影(如最新的《疯狂麦克斯》)一样,森林派终究攻入了宾馆派的内部。
那么,既然两种极端都有文学、哲学、艺术上的先例,那这部电影又如何新颖?这恰在于,它将古老的爱情话题引入社会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甚至更新了以同性恋为主体的性别政治斗争;它在发问:在这个时代或是未来的时代,爱情能否在异化了的城市人中广泛散播,社会是否会对以爱情为代表的人类基本情感进行管控,以方便其冷血机器的运行?
悲哀的是,电影预示了这样的悲剧,即爱情在未来的社会难以维系,以至于出现了一种极端的情况——爱情不存在,所以伴侣二人必须要有相同点作为“爱情”明证:或是二人都会流鼻血,或是二人都是瘸子,或是二人都近视,或是二人都不在乎别人死活,或是二人都瞎眼……这样的符号式的相同点,外在的所谓“共同特征”,完完全全脱离了人性本身,不在乎感情,包括爱情,是黑格尔所言的“事实的生命”的存在意义,而非外化的衡量标准。的的确确,以上的不是瘸腿就是瞎眼的例子甚是荒诞——它们何以成为爱情的标志呢?但是要知道,在当今的社会,大众的认同仍然是:保时捷男才配迪奥女,美特斯邦威男只配特步女。故从符号认同角度而言,《龙虾》的爱情与当今的爱情着实无异。
这样的逻辑反过来依然正确,在寻找爱情的时候,如果没有保时捷,怎么可能和迪奥女产生感情?这些资本符号成为了爱情的先在条件,于是,一条鸿沟横亘在人类感情交流中间,人们忽视彼此的存在本身,只看对方携带的种种“符号”,殊不知,情感与符号无关,只是与本心有关。
由此看来,爱冷淡的前景与人际的情感疏离有关,而人的情感疏离又是和人在都市的异化相关,尽管此中具体原因导演并未触碰,但是影片中对“城市”的无数次强调让人不得不如此归因。在齐美尔的城市研究中,他认为在理性统治和金钱经济主导的城市生活中,亲密关系逐渐丧失,替代其的是冰冷的具体价钱的交换。(Money is concerned only with what is common to all: it asks for the exchange value, it reduces all quality and individuality to the question: How much? All intimate emo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person are founded in their individuality, whereas in rational relations man is reckoned with like a number, like an element which is in itself indifferent.——George Simmel“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
电影的城市中,不能让人忘记的一幕是:女人跪在地下,遭到城市中的“城管”对婚姻证书的苛刻审查,因为只有那一纸符号才契合着城市的发展逻辑,婚姻成为了城市的社会基础,而未婚者则会被送到那个精神病院般的宾馆隔离、消灭。如果说宾馆是恐怖的权力机构,那么它的母体恰恰是导演用零星笔墨涉及到的城市——而这些笔墨是神圣的点睛之笔。
尽管如此,一切并不完全是悲剧,爱情作为一种超越性存在,自然在电影中有超然的一面——男女主人公的手语创造即是明证。一般而言,人类行为的交涉需要语言的辅助与限制,然而爱情作为本质性、超越性的存在,却可以存在于不同语言、不同人种之间。这样的本质性体现在了二人独创的手语中,即二人的初始对视与微笑生成了爱,再由爱创造了独特的语言,而非先有语言,再表达爱(在这里,语言上的示爱,因为不是本质性的情感本身,也被认为是一种外在的形式)。
不过,并非本质性的爱都不需要形式上的表达,再相恋的爱人也需要偶尔互赠礼品、互说情话来示爱,但是这样的顺序以及其中的逻辑不能搞反:有了本质性的爱,外在的形式可以附带;但只有形式上的爱情互换,无论再多也换不来一颗真心。
同时,形式上如何示爱永远受时代和地域所限——在如今,你从来不会看到老一辈爷爷老奶奶接吻示爱;而想要送花示爱的我们,总会选择玫瑰,而不是菊花。所以,《龙虾》中,尽管主人公彼此的本质的爱丝毫不用怀疑,但在形式上,他们仍然需要满足那个异化了的社会中的形式之爱,即拥有一个共同点——在电影表现的社会中,这再合逻辑不可。所以,男主人公准备好选择将利刃刺向自己的眼睛,女人静静等待,电影于是结束:
所以,他最终会在本质的爱上,再添加那个社会所必须的形式之爱的附庸吗?
Ps.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理解了我对本质之爱和符号之爱的区分,那么爱的形式附庸如何选择则纯粹是个人化的了。如今的时代,如果说送一束花或买一套房是形式之爱的代价,那么《龙虾》男主人公面临的代价则是损失双眼——他如何抉择反而并不重要,因为《龙虾》毕竟是一部为了揪出爱情形式代价的社会原因的电影,而不是一部单纯歌颂爱情的电影。
另外,简单提下同性恋。同性恋题材,无论文学与电影,在当今中国甚是红火,这当然是好事。不过我个人觉得任何从这个角度批判《龙虾》的尝试是无意义的,因为《龙虾》的时代、社会设置,已经突破了同性恋的性别政治时期。尽管电影中仍然是同性恋/异性恋的二元简单分类(在主人公登记性取向的时候),仍是一种社会暴力(因为登记员完全没有考虑双性恋),但是这比起那个社会中爱情的整体塌陷来,显然不是一个重点。
作者Javen

《龙虾》异化的人与爱冷淡的社会前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龙虾》异化的人与爱冷淡的社会前景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龙,前景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