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唐人街探案》离低俗喜剧很近,离本格推理有点远

影视台词 > 影评 > :《唐人街探案》离低俗喜剧很近,离本格推理有点远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唐人街探案》离低俗喜剧很近,离本格推理有点远的正文:

《唐人街探案》是一部很神奇的电影,也就是说,它太混搭了。创作者显然想证明自己是一个严肃的影迷和推理迷,于是电影中出现了对各种电影和推理小说的致敬,而且剧本确实还不错;但很可惜的是,影片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低俗喜剧上。虽然同样可以找到一些老港片的元素,包括布景、色调都非常地老港,但总体而言,只是无聊的《港囧》《从天儿降》《恶棍天使》同类梗的再一次复制。

这两年中国电影被夸剧本厉害的,基本上最后都有个很厉害的反转,比如《全民目击》《催眠大师》。这也算是一阵韩流吧,因为结局发大招的风格,韩国电影早就已经玩得登峰造极,这股自《杀人回忆》《老男孩》而起的风潮,演变到现在,简直已经成了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惯例。前两年有一部电影叫做《不可饶恕》,结尾的逆转实在让人刻骨铭心,但相应地,此前一百一十分钟的铺垫都变得非常无趣和寡淡。这大概就是这种风格走到极端的表现,过分的先抑后扬。

陈思诚很聪明,要是让中国观众也在电影院里枯坐一百二十分钟,他的票房肯定是赚不回来了。因此,就像影片中的谋杀案和黄金案是两码事,《唐人街探案》的推理和搞笑几乎也可以说是割裂开来的,大段枯燥无味的低俗笑点,好像都是为了填补给结尾设下的铺垫。同时,他也从另一个角度来实践了先抑后扬的道理,前面是怎么低俗怎么来,而后面则要跟人谈生活、谈人性,最后再来一个意味深长的反转。

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部电影,王宝强因为送快递而被栽赃为杀人凶手,带着他的高智商面瘫外甥,一路逃离警察、分赃同伙、赃物原主三帮人的追捕。而追捕他们的人一旦智硬犯浑(which happens all the time),给了这俩人踹口气的工夫,他们就能抓紧这点时间来破破案找出真凶啦。

也就是说,影评的主线就是逃命-逃命-破案-逃命-破案-逃命-逃命-破案-续集。

这么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唐人街探案》本质上是一部跑酷电影。在漫长的一百三十分钟,我不断地看到王宝强和刘昊然(你敢相信这个演员是97年的,这世界已经没救了),穿越菜市场,穿越街道,穿越医院,穿越警局,所向披靡,天摇地动,破坏一切。

那么问题来了,这部电影到底是跑酷戏多一点,还是推理戏多一点呢?

答案是,掏裆戏多一点。

我不明白中国喜剧是走向了怎样的一个怪圈,是什么让这些导演认为,低俗即娱乐?被大银幕放大一百倍的屎、尿、掏裆、插鼻孔,到底有什么乐趣可言?从《泰囧》开始,这一股低俗大潮一路升级,到今年尤其如此,《港囧》《从天儿降》《恶棍天使》再到现在的《唐人街》,以上这些电影,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下面我们要简单总结一下,请自行对号入座。

首先,一定要有能带来视觉冲击、生理不适的镜头。屎尿屁之类肯定是不能少的,如果有帅哥美女,就让他们扮丑毁容。如果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啦,比如本片的王宝强,当他把脚放到刘昊然满是胶原蛋白的脸上的时候,这画面带来的冲击,比直接一枪打爆他的脑浆更让人惊恐。

其次,一定要有同性恋。消费同志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永恒的笑点了,要不就让直男扮娘炮卖恶心,要不就随便拉郎配卖腐。不过,大概因为导演陈思诚曾经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被秦昊掰弯过吧,本片倒没有大肆嘲笑基佬,“同志”甚至还成为最后破案的重要线索。当然了,无伤大雅的玩笑还是要开一开的。“房间整洁没异味,不是伪娘就是gay”,送给现在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迫当了同妻的广大女同胞哦。

最后,主角一定都脑子有病、胡搅蛮缠。可能国外的经典喜剧是成功塑造出一些类型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我们的成功,一定是成功塑造了几个弱智,要是他们能再拉低正常人的智商一起犯傻,那就更好笑了。洗白也很简单,让主角随便受个什么难,弱智们再出来随便救一救就好了。就好像在本片中刘昊然身陷火海的时候,用小指头也能想到王宝强会出来英雄救美。

虽然我真的万万没有想到,他还要用自己的尿来打湿毛巾捂住口鼻。

这类春晚小品式的大团圆结局同样也是必须的,以向我们证明,人虽然傻,不要紧,人家真诚善良啊。在现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聪明人都很坏的,都不是好东西。哈哈哈哈,这叫反智主义你们知道吗。

陈思诚当然不能和《从天儿降》《恶棍天使》之流相提并论,他和徐峥一样,大概其实是个很有想法的导演。所以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也自甘堕落地用起这些桥段?我只能说,要不是非常恶趣味或是自作聪明,觉得观众就是这么无聊、幼稚、有病,要不就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吧。

然而,这些低俗笑点的累积,就好像《火星救援》里不停拍地球上无聊的政治斗争一样,是对一部好电影的无情浪费浪费浪费。

就好像王宝强的谜之尴尬口音,为什么要模仿曾志伟讲话,这真的真的并不是一个笑点啦。人家想看的是你的河北纯爷们儿本色啦。

因为一直都在搞笑、逃命、无限循环王宝强灵活的奔跑英姿,所以如果突然蹦出来一点推理情节,都会让人耳目一新。更何况,从推理部分来看,导演明显还是花了一番心思的。虽然案子本身并不复杂,只是一个谜之完全没有用道具的密室杀人,加多一个刻意混淆视听的偷窃案。

其实,“真假凶手”这个梗,好像已经用得比较多了,随手都可以数出十几个来。而本片真正的反转,也不在于凶手另有其人,而在于凶手竟然是个小女孩,以及她的动机。

因为,说到底她好像也没有什么动机,就好像刘昊然这个表面上看非常有正义感、而且从不说谎的人,竟然说他如此痴迷推理是为了“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影片极大程度地模糊了善恶的界限,而这种看起来极为天真的恶,才是最可怕的。

在影片开始,刘昊然一句“我想要看暹罗连体人”,就暴露了他资深推理迷的身份。《暹罗连体人之谜》出自美国着名推理兄弟埃勒里.奎因,这简直是个有些太明显的暗示,以至于我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感到隐约的不安,在最后解密之前,差不多也已经猜到了真凶。

结尾的反转、对人性善恶的讨论,都很难让人不想到奎因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Y的悲剧》。悲剧系列堪称是推理史上最经典的系列之一,而其中《Y的悲剧》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虽然过于惊人的反转显得有些刻意,但即使是从现在的标准来看,无论是诡计本身、还是谜底的悲剧色彩、对于人性的拷问,都依然非常震撼。

一个满脸纯真笑容的小女孩,和她手上淋漓的鲜血,她眼神里的天真和邪恶,这种极为强烈的对比,就如同养父对她深沉而背德的爱,都足够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了。

同样,影片中一些很酷炫的探案手法,例如记忆宫殿、凶案再现,也很难不让人想到杜琪峰的一系列影片。而善恶因果,也是杜琪峰自《大只佬》以来一直试图探讨的话题。

纯粹的、无因的恶,或许永远是最让人心中一寒的东西。我们分析案件的动机,其实是为了找出背后的规则,有了规则,罪恶就不再未知,就知道能如何保护自己。这好像天生就是种求生的本能。
而无法理解的恶,就是没有规律的未知。人只有在未知面前才最会感到恐惧,片尾小女孩极为邪恶的一笑,和之后满脸天真的“恶人是不是该这样笑啊”,让我们再度重温了这一恐惧。

此外,这么一部名为《唐人街探案》的电影,大概本身也有致敬波兰斯基七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唐人街》。《唐人街》中,杰克.尼科尔森的鼻子受了伤,而陈赫同样鼻子上一直都绑着绷带。父女乱伦的情节、警探的无能、以及最后刘昊然放过小女孩的举动,仿佛也暗示了“Forget it, this is Chinatown”的黑暗和无奈。
虽然这种黑暗很快就被“导演竟然要拍第二部啊”的痛苦取代了,天哪,这还有完没完了啊。而且我对“唐人街”这个地点更大的感触是,曼谷真是太乱了,天天打打杀杀的,走在路上都能被哪个神经病推到河里,我一定不那里旅游。
最后,尽管打着本格推理的旗号,这部电影与其致敬的对象奎因相比,还是不太一样的。
纵观推理小说史,也很少有像奎因这样思维缜密、推理严谨的小说家,他们绝对不会在书中留下无用的信息、或是玩弄文字游戏来误导读者;甚至还特地设置了“挑战读者”环节,在最后一章解谜之前,自信满满地写下“思维敏捷的推理小说研究者现在已掌握了所有的相关事实,应该能在故事的这一阶段得出上述问题的明确结论了”,邀请读者来破解他们的诡计。
但在这部电影里,若要说到至关重要的线索,我反而觉得是潘粤明故作僵硬的表演留下了最多的疑点。而其他一部分比较关键的证据,例如“潘粤明在4月13日前请了一周的假”“相册显示小女孩和死者的儿子是好朋友”,都是在解密时才初步提及,这种信息的不对等,当然是不满足本格推理的要求的。
不过,我们也不必如此苛责。电影的体裁本身,几乎就决定了它不能如文学作品一样,逻辑缜密地罗列出一切证据。而且正如主角在片中反复提到福尔摩斯并视其为终身偶像,其实福尔摩斯系列也是一部文学性大于推理性的作品。我们更多地为福尔摩斯的人格魅力倾倒,但若要苛责案件本身的逻辑性,大名鼎鼎的《血字的研究》揭露凶手是马车车夫时,凶手不是几乎才第一次正式出场吗,这是完全违背诺克斯的推理十诫的,更不要谈什么本格推理了。
因此,虽然本片在诡计方面已经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其实也大可不必打出什么本格推理的噱头。毕竟大多数观众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惊天逆转,一个他们猜不到的结局。而对于真正的推理迷来说,这短短的三十分钟推理,又怎么能足够呢。
原载于玩儿电影
作者阿暖

《唐人街探案》离低俗喜剧很近,离本格推理有点远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唐人街探案》离低俗喜剧很近,离本格推理有点远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唐,点远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